拔罐疗法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运用登封市中医院王莉红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常用外治法之一,古称“吸筒疗法”,又称“角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祛风散寒的作用。适应症:1.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腹痛。2.痈肿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性排毒。一、罐的种类1、玻璃罐:是临床中最为常用的拔罐工具,优点可以观察罐内情况。2、竹罐:多用药水煮后使用。3、抽气罐:操作方便,适用于儿童及家庭保健。4、陶罐:易碎,已不常使用。二、罐的吸附方法火吸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滴酒法水吸法:将竹罐放在锅内,加入药水煮沸,将罐口朝下用镊子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抽气吸法:现在常用的真空罐。拔罐时掌握负压的大小,是拔罐的关键,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选择负压的大小,一般通过火种在罐内的停留时间来掌握负压的大小。三、拔罐方法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留罐法: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单罐、多罐均可使用走罐法: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或精油,再将罐拔住,用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部位。3、闪罐法: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如面瘫时在面部闪罐治疗。4、血罐法:又称刺血拔罐法,在所拔部位或穴位上点刺放血,再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刺血后拔罐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发热、疼痛等。如大椎穴点刺放血拔罐治疗发热。5、针罐法: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如呃逆时在膈俞穴采用针罐法治疗。四、拔罐的治病原理根据现代临床研究,拔罐可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促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缺氧状态,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和白细胞吞噬能力。五、注意事项1、拔罐可使局部出现一些局部反应,阳证,热证、实证,多呈鲜红色淤斑反应;阴证、寒证,血瘀多呈紫红色、暗红色瘀斑反应;寒证、湿证多呈水泡水珠;虚证多呈潮红、淡红色;局部无淤血反应,或虽有潮红现象,起罐后立即消失,提示病邪较轻,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2、拔罐的禁忌症:皮肤有溃疡,水肿,高热抽搐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拔罐。3、避风,室温适宜,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4、治疗时应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痕,棉球湿度适宜,防止烫伤皮肤。六、常见疾病的拔罐方法1、感冒:外感风寒、风热邪气、邪伤肺卫所致。外感风寒取穴:大椎、肺俞、身柱、大杼。使用留罐法,留罐10~15分钟,咽痒、咳嗽加天突、膻中穴。外感风热取穴:大椎、风门、身柱、肺俞,采用刺血拔罐法,刺血隔日一次,拔罐每日一次,退热效果明显;2、哮喘、素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风寒,饮食不当,生气着急,痰气交阻,气道不利而导致。取穴:定喘、肺俞、脾俞、肾俞、丰隆、膻中、天突;使用留罐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每次留罐10~15分钟。3、面神经麻痹:中医学认为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邪气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致气第一步:地仓、颊车、颧髎、太阳、阳白,按顺序依次闪罐5~6次,至皮肤潮红为度。第二步:患侧完骨、肩井、大椎刺血拔罐,留罐5~10分钟;第三步:用闪火法吸拔肺俞、脾俞、肾俞,留罐10分钟。急性期每日一次,后改为隔日一次,可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根据久病多瘀的理论,采用刺血拔罐法,在太阳、阳白、颊车采用血罐法,五日一次。4、痛证:“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多由外感风寒湿热邪气,或外伤劳损,或姿势不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不通而痛,或年老体虚,经脉失养而痛。取穴:局部阿是穴,病变局部腧穴为主,实证采用刺血拔罐法,虚证加灸。颈椎病:取穴:颈部夹脊穴、肩井、肩外俞、大椎、天宗肩髃、手三里。采用留罐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疼痛甚者者,夹脊穴、阿是穴刺血拔罐,约出血3~5ml,多收立竿见影之效。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留罐法,每日一次。疼痛甚者选椎间盘突出相应节段夹脊穴及委中穴三棱针点刺放血,针后加拔罐,约出血3-5ML,疼痛立减。肩周炎的拔罐治疗,取穴:肩髃、肩贞、天宗、曲池,采用留罐法,留罐5~10分钟,每日一次。容易出现肿账现象,不易消退,注意掌握拔罐时负压的大小,,虚证不宜频繁拔罐,可隔日一次,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用皮肤针叩刺,使局部皮肤微渗血,再加拔火罐,瘀阻较深者用三棱针点刺2-3针,再加拔火罐,使淤血外出,每周两次。风湿性疾病多采用药罐法,加入祛风活血药物(羌活、独活、当归、红花、麻黄、艾叶、木瓜、川椒、川乌、草乌)与竹罐同煮,吸拔在穴位上。5、中风后遗症:中风的病机虽然复杂,但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指气虚、肝肾阴虚,标实指风、火、痰、气、瘀五个方面。取穴: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关元俞、督脉经穴、手足三阳经穴。方法:沿督脉由上向下走罐5-6次,以皮肤潮红为度。背俞穴及三阳经穴坐罐10-15分钟,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注意:肢体出现硬瘫,肌张力高时,上肢拔伸肌部位腧穴,下肢拔屈肌部位腧穴。6、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病理机制主要在于劳逸过度,情志内伤或复感外邪,致肝、脾、肾功能失调,阴阳失衡。采用平衡拔罐法进行治疗。拔罐部位: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肾俞。具体操作方法:(1)、闪罐法: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三个来回,一个从上往下,一个从下往上,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2)、滚罐法:闪罐至火罐温热时,将火罐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来回滚动三次。(3)、走罐法:亦称推罐法。先在所拔的皮肤上涂一层刮痧油,再将罐拔住,吸力适中,沿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向上下部位往返推动,顺序先中间后两边,以皮肤起红为度。(4)、抖罐法:沿背部两侧及膀胱经来回抖罐三个来回。直至出现皮肤潮红、充血。搽静背部。(5)、坐罐法:根据不同的病种在大椎穴及背部坐罐5分钟,可取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病情,询问患者感觉。7、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肠中积热、损伤津液;情志不遂,气机郁滞;血虚津枯,大便失润;久病气虚,排便无力。取穴: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大肠俞留罐或走罐治疗,手阳明大肠经在前臂的循行线上,足阳明胃经在小腿部位的循行线上,走罐治疗。8、神阙穴拔罐治疗湿疹、荨麻疹主穴:神阙、大椎、血海配穴:背俞穴及发病部位阿是穴。神阙穴先用大号火罐拔罐5分钟,中间起罐一次,再拔5分钟,如此反复拔3次,也可用闪罐法反复拔罐至穴位局部充血。大椎、血海留罐10-15分钟。治疗期间禁食发物及刺激性食物,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休息2~3天,神阙穴拔罐具有调气的功能,尤其降气作用突出,用于肝胃气机上逆所致呃逆和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效果甚佳。方法:用闪罐法和留罐法(3~5分钟)交替使用,直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大约需要10~30分钟。9、带状疱疹:急性期在疱疹头、尾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疱疹带用皮肤针叩刺出血,然后加拔火罐,以使热毒外泄,一般1-2次即可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局部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后拔罐,3-5日治疗一次。10、痤疮:多由肺经血热郁于肌表,或脾胃湿热上蒸头面、脊背而成。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胃俞,每次选2穴,用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处的络脉,使自然出血,待血色转淡后,再以闪火法拔罐,2-3日一次。11、扭伤:采用刺络拔罐法,取扭伤部位相应腧穴或阿是穴,先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重叩出血,然后再加拔火罐。适用于新伤局部血肿明显;陈伤淤血久留,寒邪袭络。12、落枕:多由睡眠姿势不当,或枕头高低不适,引起颈部气血不和,筋脉拘急而致。取穴:大椎、肩外俞、天宗、阿是穴方法:疼痛轻者直接拔罐,留罐10-15分钟。疼痛较重者可采用刺血拔罐法或走罐法。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