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欧阳修山水游记醉翁亭全景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春景夏景秋意浓雪景欧阳修手植梅欧门欧阳修,字,号,又号,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之一,有作品集《》。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欧阳文忠公集作者介绍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作者简介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醉翁亭记》:读准字音chúhèlángyáchán环滁林壑琅琊潺潺niàngfēiyǔlǚliè酿泉林霏伛偻酒洌sùyìgōngchóutuí野蔌阴翳觥筹颓然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全,都代词,它各尤其,特别环绕着滁州城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远远望去树林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是醉翁亭啊。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的。1、归纳第一段的段意。2、第一段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这段有一个名句,也是文章点题句,请将它找出来。4、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写醉翁亭的周边环境和亭名的由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出来了,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有时昏暗,有时明亮的变化,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流减少,石头裸露,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1、归纳第二段的段意。2、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早: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写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3、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春:,夏:,秋:,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写琅琊山间朝暮和四季之景.日出-云归(朝暮之景)野花-树木-风霜-水石(四季之景)春夏秋冬山水之乐(风景图)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小小的人们,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啊。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味清醇,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靶子,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1、归纳第三段的段意。2、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们跟从啊。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到处鸣叫,是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只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此段写了哪几种乐,它们有什么不同?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禽鸟乐山林,是一种自然之乐.游人从太守游,宴酣而乐,有人事的乐趣.太守既知自然之乐,又察人情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著文来记叙,是境界最高之乐。归结全文,点明主旨:(主旨)与民同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游人乐太守乐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宴酣之乐:山肴野蔌,非丝非竹,起坐喧哗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与民同乐本文出现的成语: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醉翁亭记亭的周边环境:亭名的由来: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写游写宴:滁人游写归:太守归,宾客从引入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总归为“乐亦无穷”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游人去,禽鸟乐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与民同乐(主旨)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与民同乐)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1、“太守之乐”有哪些?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2、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一词多义:①.而:1、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2、泉香而酒冽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5、已而夕阳在山文言知识归纳表顺接的连词,表并列的连词表递进的连词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表时间的连词,不久连词:可以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表递进、表时间。2、绝: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以为绝妙4、佛印绝类弥勒停止与世隔绝到极点极,非常3、之:1、醉翁之意不在酒2、名之者谁?助词,的代词,指这座亭①云归而岩穴暝归: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①山水之乐乐: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聚拢,归集回归依乐趣,名词欢乐,动词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①蔚然而深秀者秀:②佳木秀而繁阴①太守自谓谓:②太守谓谁秀丽,形容词滋长,动词称谓是,为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临溪而渔临:于:①泻出于两峰之间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③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靠近到,在从在到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而:③朝而往,暮而归④溪深而鱼肥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递进关系,而且。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表示转折关系,却。名:1、卷卷有爷名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词,名字给……命名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酿泉:1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酿泉为酒名词,泉的名称以泉水酿酒①判断语气(名词作谓语)②肯定语气(动词、形容词作谓语)③解释语气(用在因果复句末)如,“环滁皆山也”。如,“太守自谓也”。如,“……,故自号曰醉翁也”。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判断句: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山啊。)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