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消息二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写的两则消息,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了解消息的特点。同学们,你喜欢看报纸吗?报纸上你看到最多的内容是什么呢?对,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最多的是新闻。那么,什么是新闻?新闻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学习目标学会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两则消息的内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123展示自学成果同学们,课前你们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作者名片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教学目文体常识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狭义的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新闻的特征: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标题: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导语: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是消息的结尾。电头: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新闻的基本结构:文体常识写作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渡江摧枯拉朽溃退荻港掌握字音cuīkuìdídù芜湖锐不可当歼灭要塞dāngjiānsàiwú理解词义摧枯拉朽:溃退:锐不可当:要塞:业已:歼灭: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已经。指险要的关隘,常出现边城的要害处。消灭。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质疑问难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新课讲解同学们,消息是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这两则消息报道了怎样的事实呢?我们首先整体感知两则消息的内容。1、假如我们是新华社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这胜利的时刻,请你向全国人民报道胜利的消息吧!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播报呢?朗读基调是慷慨激昂、豪情万丈,读出胜利的喜悦。初步感知消息2、说说两则消息分别报道了什么事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渡江战役中三十万人民解放胜利南渡长江的事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捷报。消息的标题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是消息的导语,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初步感知消息3、读了两则消息,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读了两则消息,感受到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读了两则消息,感受到国民党反对派一定灭亡的命运。读了两则消息,感受到革命胜利的希望。……初步感知消息学会阅读新闻同学们,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世界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新闻。下面我们通过第一则消息学习阅读新闻。请你根据新闻的结构找出第一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无。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学会阅读新闻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消息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消息题目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1949年20日午夜到21日长江前线渡江战斗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学会阅读新闻数一数第一则消息有多少个字,可以看出新闻有什么特点?3第一则消息正文有199字,可以看出消息有简明性的特点,一般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消息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消息写于什么时间?可以看出新闻有什么特点?4事件发生在1949年20日午夜到21日。消息写于22日2时。可以看出消息有时效性,报道要快速及时。学会阅读新闻“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句中的“大约”能不能删掉?这体现了新闻怎样的特点?5“大约”不能删掉,因为这些作者的估计,并不是确切的数字,这体现了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学会阅读新闻你能在第一则消息中找到表现作者的态度与倾向的语句吗?5学会阅读新闻我会自主探究同学们,你能运用分析第一则消息的方法,探究第二则消息的结构和内容吗?我们一起试一下吧!根据新闻的结构分别找出第二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无。无。我会自主探究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消息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消息题目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1949年4月20日夜至22日下午长江前线渡江战斗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我会自主探究从晚间的消息,报道下午的战况,可以看出时效性的特点。第二则消息有没有新闻时效性、简明性、准确性的特点?从哪里看出来?3文中使用了许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例如:“均是”、“即已”、“业已”、“至……止”、“所遇之”、“甚为”、“然”、“诸县”等。使全文语言更凝练,体现出简明性的特点。我会自主探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括号中的“不含”说明当时九江并没有解放,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因为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句中“至发电时止”更为严谨,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数据等,叙述的准确而精要,看出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我会自主探究“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些语句叙述和议论结合,体现出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拒绝和平的不满。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倾向?4我会自主探究“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倾向?5我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难点同学们,这两则消息主题重大,思想深刻,意义深远。全文语言准确、具体、生动,气势磅礴,文气浓烈,是我们学习新闻的最好模板。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究下面问题:开头括号里的内容即电头,能不能去掉?1第一则消息中“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作用?2不能去掉,因为这些内容表明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表明所报道材料的真实性、及时性。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合作交流难点第二则消息是按什么顺序报道渡江情况的?这样报道有什么作用?3是按时间顺序,即渡江部队的顺序报道的。先写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再写西路军渡江作战情况,最后写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这样写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合作交流难点第二则消息在叙述中插入了议论,请找出来并讨论议论在文中的作用。3“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的目的,一是赞扬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二是说明国民党拒绝签定协定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合作交流难点课堂练习1、新闻的基本结构包括()、()、()、()、(),还有的消息有电头。2、新闻的六要素有(),(),地点,(),(),结果。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时间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课堂练习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中的事件发生在1949年20日午夜到21日。消息写于22日2时。可以看出消息有()性,报道要快速及时。时效课堂练习4、“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课堂练习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用一是赞扬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二是说明国民党拒绝签定协定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布置作业课外阅读近期的人民日报,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则新闻,分析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两则消息表现了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让我们感受到和平安定的日子来之不易。希望我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在阅读新闻中扩展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消息两则背景准确性标题教学目标板书设计导语(电头)主体真实性结语时效性简洁性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