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十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孟子的時代戰國戰國時期,各國間戰爭不斷,情勢混亂許多讀書人紛紛提出治理國家的意見,所以,戰國時代是我國學術思想發達的時代。先秦諸子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横、農、雜小說《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四大顯學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春秋末期:《論語》《墨子》語錄體為主戰國中期:《孟子》語錄體向專題論文發展戰國末期:《荀子》《莊子》《韓非子》專題論文記言論孟子(公元前三七二——公元前二八九年)名軻,字子輿,或作子車、子居。戰國時鄒人。(今山東鄒城東南)早年喪父,受母仉氏之教。為孔子孫子思的再傳弟子。青少年期的孟子孟子長大後,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於是決定離開鄒國到孔子的家鄉魯國深造,其老師正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徒弟。通過學習,孟子認為孔子是有人類以來最偉大的人,於是他立志發展孔子的思想。壯年期的孟子40歲~70歲周遊天下遊歷齊、魏、滕、宋等國,一度為齊宣王客卿,曾經游說齊宣王、梁惠王,宣揚自己的主張孟子醉心研究,終於名聲大噪,鄒國和魯國國君也時常向他請教都治國之道。鄒、魯小國,很難實施孟子“仁政”的抱負。他決定帶著學生到齊國去。齊國採取的是鍛煉精兵使國家更為富強的政策,對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孟子來到滕國,滕國太子對孟子的“仁政”十分感興趣,孟子便在滕國實行他“仁政”的思想。遺憾的是,滕國是個小國,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到其他國家宣揚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沒有君主願意實施他的政策。孟子放棄繼續宣揚仁政的念頭,決心著書立說。壯年期的孟子周遊各國晚年的孟子晚年回到家鄉,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成孟子七篇,記錄他的學術見解和其言行。「亞聖」孟子的思想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說,認為「人人皆可以為堯舜。」政治思想尊王賤霸民貴君輕《民本思想》哲學思想孟子的思想以孔子繼承者自居主張「保民」而王天下「省刑罰,薄稅斂」《孟子‧梁惠王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抨擊楊、墨和農家思想「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孟子‧滕文公上》)孟子的思想性善說提出「義」來發揚孔子的「仁」。四端:每個人都有同情心、羞恥心、辭讓心、是非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孟子的性善學說發揚四端孟子一書孟軻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記述編纂而成•全書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章又都分為上下两篇。孟子一書內容記述孟子政治活動及仁政、孝義、性善等政治倫理哲學思想。南宋朱熹將《孟子》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為「四書」。孟子一書儒家經典之一屬記言的語錄體散文議論淋漓盡致理直氣壯擅長:用眼前切近的人情事例說明含義深遠的道理故事:揠苗助長.重做馮婦.一暴十寒.生於憂患.驕其妻妾《孟子》散文的特點對話式的論辯文:論辯文,語錄體。善用比喻:既有生活現象的比喻,也有寓言故事的比喻。如:《齊人有一妻一妾》這個寓言式的故事,也是一篇辛辣的諷刺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帶鋒芒,富於鼓動性,有縱橫家、雄辯家的氣概。善設機巧,先縱後擒,由小及大,使人無法躲避。接近口語,生動風趣。孟子故居孟子故居位於曲阜城南13公里的鳧村內偏西,是孟子的出生地。村內的東西大街為“孟子故里街”,路北座北向南為孟子故宅,現存正殿一座,高5米,長11米,深7米。殿前一池,名“孟母池”,池西有一南北流向的小河,名白馬河,過河上小橋西行,路南為“孟母故井”,井內壁為磚砌,直徑約1米,石蓋井口約0.6米,深2米,為孟母當年汲水處,後人曾多次重修,清光緒年間立有“重修井臺碑”一通,今已不存;井口所覆石蓋仍保存完整。孟子林孟子林亦稱亞聖林,是葬埋孟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位於鄒城市區東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麓。孟子林始建北宋于景祐四年(1037年),經元、明、清歷代擴建增修,至清康熙年間已形成730畝地的規模。林內樹木茂密、古老蒼勁,是國內現存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的家族墓地之一。1998年被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孟子林前有狹長的神道,兩側古柏、白楊參天。神道中段有一座石拱橋,橋旁新豎有“亞聖林”行書巨碑。享殿高大寬敞,是孟氏後裔祭祀孟子的場所。殿內有供案和孟子神位,享殿后即孟子墓,高大的土塚上面綠草如茵,墓前有螭首龜趺巨碑,上書“亞聖孟子墓”,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每年舊曆四月初二日,是孟子林古會,成千上萬的孟氏子孫和百姓來到這裏遊覽、瞻拜。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足辟]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于學宮之旁。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受教免休妻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向母其曰:“婦無禮,請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親見之。”母曰:“乃汝無禮也,非婦無禮。《禮》不云乎?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不掩人不備也。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踞而視之,是汝之無禮也,非婦無禮。”於是孟子自責,不敢去婦。——引自《韓詩外傳》譯文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裏,蹲在地上。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准許我把她休了。”孟母說:“什麼原因?”孟子說:“她蹲在地上。”孟母問:“你怎麼知道的?”孟子曰:“我親眼看見的。”孟母說:“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婦人不講禮儀。《禮經》上不是這樣說嗎,將要進門的時候,必須先問屋裏誰在裏面;將要進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裏面的人知道;將進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禮經》這樣講,為的是不讓人措手不及,無所防備。而今你到妻子閒居休息的地方去,進屋沒有聲響人家不知道,因而讓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樣子。這是你不講禮儀,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講禮儀。”孟子聽了孟母的教導後,認識到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講休妻的事了。揠苗助長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隱之心,人皆有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孟子名言孟子名言老而無妻日鰥,老而無夫日寡,老而無子日獨,幼而無父日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盡信書不如無書。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書中名句一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翻譯下列短文(作業)。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及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獄官)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1、注意文段中關鍵的詞:妻子:妻子兒女;之:往;比:等到;反:通“返”;餒:饑餓。2、注意文段中關鍵的句子:則如之何?譯為:該怎麼辦呢?譯文孟子對齊宣王說:“您的臣子中,有個把妻子兒女托給朋友照看而自己到楚國遊歷的人,等到他回來時,他的妻子兒女卻受凍挨餓,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和他斷絕交情。”孟子又問:“監獄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罷免他。”孟子又問:“國家沒有治理好,那又該怎麼辦呢?”齊宣王看著左右扯別的問題。孟子的影響孟子是孔子以後儒家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大師孟子對孔子學說有繼承也有發展。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仁”、“禮”的思想,把孔子的以“仁”為核心的倫理學說發展為仁政、王道的政治理論,從而使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儒家學說成為自漢以後封建歷代王朝所推崇的正統的政治倫理思想,成為維護人倫秩序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思想工具。後人把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合稱“孔孟之道”,說明孟子的思想與孔子是一脈相承的。孟子豐富了儒家學說、擴大了儒家學派的影響。他也因此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