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2作者简介内容提要作品分析艺术特色目录CONTENTS作者简介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二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赴牛津大学深造。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此在《时代》和《展望》等杂志编辑部任职。1961年,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一举成名。除《第二十二条军规》外,海勒还发表过长篇小说:《出了毛病》(1974)和《像高尔德一样好》(1979)。海勒也曾写过剧本,如《我们轰炸了纽黑文》等,但影响不大。8/26/2020内容提要《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的代表作,“黑色幽默”流派的奠基作,被西方评论界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小说以二次大战为背景,描写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皮亚诺扎岛上的美国空军部队的生活内幕,中心情节是飞行员轰炸手约翰•尤索林要求停止飞行复员回国的斗争经历。空军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一次次任意提高飞行员执行任务的指标,致使飞行员们个个得了恐惧症。尤索林为逃避飞行,躲进医院装疯。8/26/2020军规内容•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8/26/2020内容提要•1.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2.负责空军军官操练的谢司科普夫中尉•3.伙食管理员迈洛中尉两派人物:军事官僚集团和普通军人军事官僚集团--卡思卡特上校•极有野心的普通官僚,冷酷残忍,渴望成为将军,好大喜功却鼠目寸光;做事莽撞且虎头蛇尾,有着典型的官僚体制的专横无理。8/26/2020内容提要•本是个热情、诚实、富于正义感的爱国青年。•后来对战争大失所望,认识到替卡思卡特之流升官发财卖命是毫无意义的愚蠢行为。•从此变成了怕死鬼,“活下去”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和“最高准则”。•最后在几个知心朋友帮助下,他驾机逃往瑞典去了。5.主人公尤索林是处于被主宰地位的普通军人的代表8/26/2020作品分析(选文)•1.尤索林与丹尼卡医生的对话•尤索林极严肃地看着他,想用另一种方式试试。“奥尔是不是疯子?”•“他当然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你能让他停飞吗?”•“当然可以。不过,先得由他自己来向我提这个要求。规定中有这一条。”•“那他干吗不来找你?”•“因为他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他好多次死里逃生,可还是一个劲地上天执行作战任务,他要不是疯子,那才怪呢。当然,我可以让奥尔停飞。但,他首先得自己来找我提这个要求。”•“难道他只要跟你提出要求,就可以停飞?”•“没错。让他来找我。”•“这样你就能让他停飞?”尤索林问。•“不能。这样我就不能让他停飞。”•“你是说这其中有个圈套?”•“那当然,”丹尼卡医生答道,“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凡是想逃脱作战任务的人,绝对不会是真正的疯子。”8/26/2020作品分析•2.尤索林又寄希望于军规另一规定:•根据司令部规定,完成25次战斗飞行的人就有权申请回国,但必须得到长官批准。•当尤萨林完成32次任务时,联队长卡思卡特上校已经把指标提高到40次了。等他飞完44次,上校又改成50次。当他飞完51次,满以为马上就能回国了,定额又提高到60次。•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即使上校违反了司令部的规定,在他飞完规定次数后还叫他飞,那他也得去,否则他就犯下违抗命令的罪行。所以无论他飞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却不得违抗命令。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官兵们的精神已近乎崩溃,可谁也不可能停飞。他飞了70次后终于明白军规是个圈套,是场骗局,就驾机向中立国瑞典逃去。8/26/2020作品分析——主人公尤索林•尤索林是清醒的,他是一个向第二十二条军规“企图打开缺口的人”,对军规的惶惑和抗争成了这一形象的精神支点。他在无法超越所面临的荒谬的世界和人生困境之时,坚持自由意志的选择,一再追求那种避开别无选择的前提的自我选择。•然而他的自我存在意识在荒谬的现实中处处碰壁,他显示得十分无能为力,但又不甘放弃自由意志,于是就形成了以自我嘲弄来戏谑外部世界的行为方式。8/26/2020作品分析•尤索林身上绝无传统英雄所具备的崇高壮烈的行为和出类拔萃的品格,其非同一般之处仅在于面对疯狂世界不放弃自由选择。他成了当代世界文学画廊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形象。•小说自始至终都笼罩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阴影。尽管它没有实在的文本,但从尤索要的求生过程可知,无论人们怎样挣扎总也逃不出它的钳制。8/26/2020作品分析——“catch-22”•“军规”就像灭绝人性的官僚体制,也像统治世界的专制势力,更像主宰普通人命运的荒诞力量。因此,“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词很快进入英语词典,作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在西方人日常生活中被普遍沿用。艺术特征•《第二十二条军规》突出体现了黑色幽默文学的特征。•首先,用喜剧的形式表达悲剧的内容。•以轻松、滑稽的笔调缓缓地叙述死亡和恐怖,对丑恶的和荒诞的概以幽默的笔调来描述。具体表现为以下手法的运用。•第一,以反讽为基础的艺术构思。作家认为,世界的不可理喻是不可更改的事实。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的。正常的人类生活准则成了不正常的,不正常的东西反而成为正常的。•为部队帐篷的门朝向而大打官司的佩克姆将军和德里德尔将军•第二,在创作主体与作品表现的客体之间创造“审美距离”。作家以异乎寻常的克制态度有意避免道德或价值评判,越是严肃庄重的事情越玩世不恭地冷嘲热讽。•如尤索林看到一个面容病态、苍白忧伤的穷孩子而“深表同情”,恨不得把他打死,以免使人联想到意大利还有无数这样的孩子。看似有悖常理,其实笑声中充满了心酸无奈。•第三,逻辑悖论的手法。•荒谬的情节隐隐透出一种残忍,人被置于被动无望的怪圈里,这实际是人的现实困境的写照。•第四,相互矛盾、褒贬相对的词汇、句子的运用。•如佩克姆将军的口头禅是“我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另一位上校在部队服务二十几个月后,“发觉自己仍然这么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看似矛盾的语言似浅实深,加深了讽刺的效果。•其次,启示录式的象征。•指向具体事务的象征•卡斯卡特上校象征官僚谢司科普夫象征军界•迈洛象征国际垄断资本•对克莱文杰和牧师的审判宣誓效忠运动象征麦卡锡主义•第三,“反小说”的叙事结构。•人物展览式•具有独特的戏剧性结构,全书写了40余个人物,这种被称为“人像展览式”的描写手法最能反应广阔的生活画面,构成一个喧闹的荒诞世界。•斯诺登的死•这部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有些事件又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的观点加以反复阐述,粗读时给人重复拖沓的感觉,细读之下却十分巧妙,互为补充又塑造了人物性格。8/26/2020作品改编•同名喜剧电影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