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作用“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1.28-1895.8.5)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朱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休谟康德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可知论彻底的可知论不彻底的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小结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观点承认矛盾孤立的观点否认矛盾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原子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古代唯物主义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难免幼稚,虽然有极出色的德谟克里特和老子,但总特征仍然是直观的和猜测的,无法得到科学的证实。哲学史上称之为“朴素的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典型的是把原子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物质元素原子“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意识的起源与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葵花向日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现代原始人——狼孩卡玛拉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时间、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手段实践的要素原始人劳动收割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客观实在性)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工具客观现实性生产劳动自觉能动性所谓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徐悲鸿画马愚公移山社会历史性猿牛拉犁拖拉机实践的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插秧工人做工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的关键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及其特点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联系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康德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系的表现。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的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的联系)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4)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的含义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理解矛盾的含义,首先要把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严格区别开来。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