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大庆市湖滨学校李晓梅2018年的暑假有幸拜读了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一书。韩素静老师是河南省名师、濮阳市名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语文教研员。曾荣获“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特别奖,以及“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被誉为“用阅读和写作点亮教育人生的传奇教师”。刚看到这本书时就很喜欢这本书的书名“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这是韩老师在教学、教研的实践中坚持研究、细心观察、反复提炼之后的真切见解。韩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在长期亲身教学和大量听评课的基础上用心写的总结和反思。书中有源自教学一线的大量课例的详实纪录和精心剖析,涉及新授课、讲评课、听读课等多种课例和多个教学环节。从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我这样教语文四个方面,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走向的课例进行解读,挖掘其精妙与遗憾之处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策略,对教师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我主要想谈一谈在第一辑中“课堂要落在实处”中我的收获与感受。一.扎扎实实辨字析词识字环节不仅仅落实在“认识”上,更重要的是“会写”,并写得“美观”,要写出横平竖直,这才是真正的“识字”教学。无论是薛法根老师的“生字首次放大书写”,还是于永正老师步步引导解释相近字“姹”和“嫣”、解析多义字“庞”、联系生活理解“饱经风霜”,都鼓励孩子在思考中理解、记忆,而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对“龟裂”一词的教学设计,也是同样的生动有效。我想,韩老师在这里分享的各种感悟,将帮助我达到我的目标――真正认识一个词,也需要三“会”:会读,会写,会运用。二.切实有效教学阅读用普通话朗读,读得准确、流利是最基本的朗读要求。用声音来表达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感情,则需要引导学生从语音、语调、感情、表情、停顿、语气等几个方面把握。比如,朗读时,关键性的词语需要重读。韩老师通过赏析余映潮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片段,展示了名师如何以读代教,整节课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了解情感、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于是,我明白了,每一次的朗读,都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对作者表达的独特感情有更真切的体验。这样让学生有所提高的朗读,才是真正有效的朗读。情感饱满的诗歌和散文需要朗读,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为主的说明文呢?崔志霞老师的《太阳》一课,证明了说明文也可以读得有滋有味。“用朗读来体现太阳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孩子兴味盎然地读书,反复揣摩句子哪里该重读、哪里该轻读。韩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当学生能够用声音表达出句子的含义,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也就彻底了。三.读写结合指导写作崔峦先生曾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大庆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韩宇哲老师也曾建议我们教学时要有全局观念,在教学课文时,时刻记住语文园地中的习作要求,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让孩子通过仿写等练习,学会把从课本中学到的语言、方法、技巧自觉应用到写作中。怎样修改习作呢?于老师是这样指导的:写完了,从头至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改。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样做是从读者观点审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种好习惯。”自我修改后,于老师进行了集中指导,从字、词、句、修辞的运用是否合适,文章段落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洁,情感是否真挚等方面进行指导评析。语文本是一门飞扬着灵性的课程,是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程。语文教学,不应是解释,更不应是说明,而是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是教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共鸣。阅读完本书,我从根本上对语文学科有了更透彻的认识,语文学科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识字、阅读和写作就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对这最基本、最核心内容的教学也最能展示教师的实力。”“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意思是“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追求教学效率的语文课”,“上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语文课”。“上一堂朴素的语文”就是不上那些用模式化的教学来降低师生语文素养的课,不上那些运用平俗花哨的手法来渲染课堂的课,不上那些体现不出语文教师素养的只能碎问碎答、就课文教课文的课。感谢韩老师在这本《上好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中分享的真知灼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