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装备专项带动相关产业增长近千亿元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科技重大专项”,累计申请专利4248件,实现销售总额超过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近千亿元。新闻现场:首先请中芯国际分别与大唐微电子公司等六家设计企业负责人签署合作协议……就在本月(3月)初,集成电路装备专项“十一五”成果采购签约仪式在北京召开,在IC产业链上已有46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共识,首期合同总额共计8.48亿元。专项第一行政责任人、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专项研发的21种集成电路整机装备关键材料陆续进入了中芯国际大生产线的考核验证,实现了65纳米成套工艺的成套批量生产,使我国成套电路集成工艺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入国际主流水平。专项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有明确的用户对象。扭转了我国集成电路装备进不了大生产线应用的局面。苟仲文:专项“十二五”阶段将以掌握核心技术,开发优势产品,形成创新特色,提高产业实力为目标展开部署。!集成电路产业及相关上市公司研究[关键词]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研究摘要:1.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产业,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2.在未来几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会有较大的发展,出现质的飞跃。3.目前集成电路行业的上市公司只有上海贝岭一家,预计会有更多的集成电路公司上市。4.电子通信产品制造企业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投入,有助于全面提升业的核心竞争力。5.上海贝岭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建议目前价位(23元附近)买入持有。一、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和市场前景电子信息产品中最核心的部件是集成电路,主要的技术含量也体现在其中,可以说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没有集成电路的电子信息业只能是加工业,而不能算作高技术产业。集成电路的开发生产是当今世界最尖端的高科技产业,其开发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准的标志之一。同时由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主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能力,就会受制于人,无法保证国家的信息和网络安全。因此,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产业,得到国家重点扶持。在朱镕基总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着重强调要重点支持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关键集成电路、新型运载火箭等重大高技术工程,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随着电子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集成电路的需求量一直呈大幅上升势头。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估算,2000年世界集成电路市场的增幅高达37%,销售总额已经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050亿美元。世界集成电路市场将在今后几年继续增长,并且将在3年内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在下一个10年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大关[1]。1999年国内共生产集成电路41亿块,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仅占世界市场总额的0.8%,在GDP中的比重只达到0.07%,而同期世界半导体销售额占世界GDP总额的3.5%。我国对集成电路的需求近几年来以20%的速度上升,国产集成电路只能满足一成的国内需求,大量依靠进口。2000年我国集成电路的消费量达到180亿块,价值总额达到523亿元。在2005年以前,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上的需求增长率还将维持在15%以上,到2005年需求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360亿块和1000亿元人民币,届时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预计这种需求增长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半导体集成电路市场,其需求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700亿块和2500亿元人民币,届时将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左右,相当于中国目前的生产能力总和的近20倍[2]。二、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状况(一)集成电路产业现状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总体比较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开发能力弱、专业人才短缺。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一条生产线建设往往需要十几亿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我国在这方面投入远远不够。例如,1998年世界集成电路行业的总投资额为264亿美元,仅Intel就投入了42亿美元,而国内30多年来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累计不足24亿美元。2.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迅速,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不到三年,而项目投资建设期却较长,这种特点对企业的管理提出很高要求,中国过去的传统管理体制很难适应。3.我国基础工业水平低,无法生产专用的集成电路生产设备,集成电路制造只能靠引进生产线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采取技术出口限制政策,禁止国际先进的集成电路技术进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可以细分为IC设计业、制造业和封装业,三个子产业相互依存,又可以相对独立存在、发展。以下按照这种划分对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现状作详细分析。1.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八十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加工工艺日渐成熟和标准化,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产生了从逻辑级开始的相对成熟的设计工具,集成电路设计开始更多地与系统整机和用户相结合,产生了独立于集成电路制造的芯片设计公司和集成电路设计业。集成电路设计汇集了电路、器件、物理、工艺、算法、系统等不同领域的背景,具有非常高的难度,属于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之一。目前世界集成电路设计的顶尖技术掌握在Intel、德州仪器(TI)、摩托罗拉、朗讯等国际知名厂商手中,他们也因此获得了高额的垄断利润。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有了一定规模,但总体水平十分落后。目前以各种形态存在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设计中心等约80个,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队伍不足3000人,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在通信行业集成电路设计有一定的突破,许多国产通信设备制造商使用了自己设计的芯片,但技术含量高的核心芯片如CPU等仍需大量进口。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芯片,已成为众多领域提高国产化率和整体水平的瓶颈、成为制约中国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加工工艺进一步微细化,从微米向深亚微米发展和设计工具从逻辑级进一步向系统行为级描述发展,在一块集成电路上可以集成108-109甚至更多的晶体管,实现功能强、速度快、功耗低的系统,出现了集成电路向集成系统的发展。集成电路的设计将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集成电路在整个信息产品的价值中占的比重将更高。我国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有实力的公司是最早成立的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该中心经过国家科技攻关的长期支持,成功地开发出了新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仅个别设计工具的销售额,就相当于近十年来国家科技攻关经费对其投入。2.集成电路制造业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业是依靠引进生产线来建立和形成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先后通过907、908、909工程,建立了自己的集成电路制造工业。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从70年代以来一直遵循一条摩尔定律,即每隔18个月集成度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50%。我国传统的投资体制根本无法适应这种发展速度,908工程投资20多亿元,从立项到投产费时长达8年,直到1998年1月才通过对外合同验收,此时引进的生产线技术水平已经大大落后。909工程投资70多亿元,与日本NEC公司合资共同建设了上海华虹日电公司集成电路生产线,于1999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集成电路制造的技术水平主要用集成电路芯片的线宽来衡量。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0.25μm的线宽,部分先进的生产线已经可以大批量生产0.18μm的产品,预计到2001年初,0.13μm的生产线就能投入生产。我国目前技术水平最高的生产线是上海华虹的8英寸、0.35μm生产线,集成电路主流产品仍是0.5μm-2μm的芯片。另外,我国的集成电路企业存在小而全的特点,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与国际上每月生产2-3万片的标准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下表是我国主要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情况[1]。公司技术(μm)硅片尺寸(英寸)生产能力(片/月产)华晶电子集团公司2-5(双极)2-3(MOS)1-1.5(MOS)4-55510000100002000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1.2-2(MOS)410000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公司2-3(双极)512000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2-5(双极)3-515000华虹NEC0.5-0.35820000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0.56-1.263000有两种类型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一是大批量生产通用或专用标准电路的芯片厂,另一类是芯片加工服务厂,从事芯片加工服务。对于我国这样的信息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集成电路具有巨大的市场,必须拥有自己的集成电路制造业。同时基于国家安全需要,也必须拥有自主的芯片加工生产工业。3.集成电路封装业集成电路封装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低,投入也相对较少,与芯片制造相比一般为10:1,风险较小。我国目前集成电路年封装量很少,仅占世界当年IC产量的1.8%-2.5%,封装的IC量占年进口或消耗量的13%-14.4%,即中国所用85%以上的IC都是成品进口的,IC封装量远小于IC需求量。国内现有的封装企业规模都不大,很难满足市场需要,而且即使是在中国封装的IC,其所用芯片、框架、模塑料等也主要是进口的。因此,大量的IC封装产品,在中国也只是一种简单的加工,技术上与当前国际IC封装水平相差较远。由于中国是目前集成电路消费大国,同时国内劳动力、土地资源价格相对便宜,许多国外大型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IC封装厂。(二)集成电路产业政策2000年7月份,我国政府推出了旨在推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两个市场。经过5到10年的努力,使得国产集成电路产品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有一定数量的出口,同时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开发和生产技术上的差距。集成电路企业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优惠。1.集成电路产业将进一步获得较强的资金扶持《政策》中规定,在十五计划中将适当安排一部分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用于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项目。另一方面,由于集成电路设计业视同软件产业,适用软件产业有关政策,因而集成电路设计业将获得与软件企业相当的海内外上市融资的便利条件。2.集成电路产业可获得相当丰厚的税收优惠,包括:(1)增值税优惠《政策》规定,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含单晶硅片),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的集成电路和扩大再生产。(2)进口环节税收减少《政策》规定,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引进集成电路技术和成套生产设备,单项进口的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与仪器将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由于目前该类产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为17%,关税税率约为6%,免征这两项税收后,企业在进口时的实际资金支出将比未减免前减少18个百分点。此外,《政策》中还规定,境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设计的集成电路如在境内确实无法生产,可在国外生产芯片,其加工合同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定后,进口时按优惠暂定税率征收关税6%左右。3.集成电路产业的尖端项目获得了更为有力的扶持《政策》中对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给予了更为优惠的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所得税优惠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的税收政策按国家鼓励外商对能源、交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也就是说,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1年至第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通关便利《政策》规定,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海关应为其提供通关便利。(3)进口环节税收更为优惠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不仅其进口的技术、成套生产设备、专用设备和仪器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其进口的自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