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PYZ003-00检验方法验证管理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8页检验方法验证管理规程一、目的通过验证考察所采用的检验方法是否准确、可靠,能始终如一地获得客观实际的数据或结果。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检验仪器的确认、检验方法的验证。三、职责工程技术部、供货方:负责检验用精密仪器的安装确认。质量控制部:负责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报告起草与实施,对所测数据准确性负责。生产制造部:协助检验方法的确定。质量管理部: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检验方法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起草验证报告。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质量授权人: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批准。四、规程1.1检验方法验证的前提1.1.1检验方法验证的前提是在检验方法开发阶段已完成方法的测试条件的优选工作,排除了干扰因素。对定量测定而言,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应在这一阶段完成。1.1.2仪器:已经过校正且在有效期内。1.1.3人员:人员应经过充分的培训,熟悉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1.1.4参照品或参考品:购自法定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法定参照品;购自可靠的供应商(有法定的资质证明);自制参照品,其纯度和性能符合《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申报、受理办法》要求。1.1.5材料:所用材料,包括试剂、实验用容器等,均应符合试验要求。1.1.6稳定性:在开始进行方法验证之前,考察试验溶液和试剂的稳定性,确保在检验周期内试验溶液和溶剂是稳定的。第2页共8页1.2检验方法验证的方式:前验证、回顾性验证。1.2.1前验证:系指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按照设定的方案进行试验,获得证据以证实检验方法达到预期要求的行为。包括研究开发实验室和质量管理部对检验方法进行的前验证。1.2.1.1研究开发实验室的前验证是从方法的开发为起点,以方法的验证告终。通常需三个步骤:通过文献设计方法——通常在产品开发的同时提出检验方案;通过条件试验初定方法——进行检验方法的筛选和条件优化试验;通过验证确定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其基本内容包括检测仪器、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选择性等。通过其他分析人员(最好是没有参加该方法开发试验的人员)进行重复性试验——发现方法的薄弱环节,使方法的文稿更具体、操作更完善。3.2.1.2质量管理部QC进行的前验证经过上述前验证的方法移交给QC投入使用前,QC还应进行检验方法的前验证,证明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获得对检验方法适用性信念的证据。研究开发人员除了提供检验方法的操作规程外,还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有关检测仪器要求、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选择性等方面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包括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对一些特别复杂的检验方法,必要请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验证,使QC的验证工作少走弯路。由另一位检验人员进行重复性试验,对两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应符合规定。1.2.2回顾性验证1.2.2.1系指利用对现有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证据,以证明检验方法达到预期要求的行为。1.2.2.2回顾性验证适用于原来一直使用,但未经过验证的与法定检验方法不一致的检验方法的验证。1.2.2.3回顾性验证的适用条件检验方法已长期使用,结果稳定,由于方法投入使用时,法规尚无方法验证方面的要求,因而缺乏必要的原始验证资料。对某一方法的验证数据表示怀疑时。第3页共8页1.2.2.4回顾性验证的先决条件是生产的工艺条件没有变更,有完整的批生产记录和批检验记录。每批的投料量和检验的结果,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偏差和纠正措施以及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均有据可查。如果一个检验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曾做过若干次修改,相应的数据应分段进行统计分析。1.3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验用仪器的确认、检验方法的验证和验证报告四个大的方面。1.3.1建立验证方案:依据批准的验证计划,按《验证管理规程》起草、审批验证方案。1.3.2检验仪器的确认检验仪器分为两类:一类是测量仪器,只涉及测量,不涉及分析;一类不仅进行测量,还有分析过程。检验仪器的确认重点在对检验仪器的确认。通常包括:预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和再确认。1.3.2.1预确认、安装确认,按《设备及公用工程系统验证规程》执行。1.3.2.2运行确认:仪器安装确认完成以后,空载试验来确保仪器能在要求范围内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1.3.2.3性能确认: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实际待测品或模拟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一般应至少连续测试3次。1.3.2.4仪器的再确认为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一台新购买的仪器在确认工作结束以后,应根据仪器的类别、确认的经验制定再确认的计划。再确认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要根据仪器类别和使用情况决定,一般是3个月、6个月或1年。再确认的内容通常包括线路连接、附件备品消耗品检查、清洁工作、功能试验(重点)、工作日记等。1.3.3检验方法验证的范围:可分为3种情况1.3.3.1对于直接引用有法定依据的方法,如药典标准和部颁标准,仅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即可。若将法定方法用于测定新药,或将某一品种的法定测定方法用于另一品种,就需进行系统的方法验证。1.3.3.2对于已在一实验室验证过但需在另一个实验室使用的分析方法,可采用对第4页共8页照试验方法。即取同一批样品,按此方法在两实验室分别进行检验,将结果进行比较(如用t试验计算),判断是否有显著差异。1.3.3.3分析方法可分为四种类型,验证要求可参见下表。不同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注:“-”表示不作要求;“*”表示根据实验特性决定是否作要求。类型Ⅰ指用于测定原料药中主要成分或制剂中活性组分(包括防腐剂)的定量分析方法。类型Ⅱ指用于测定原料药中杂质或制剂中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限度试验。类型Ⅲ指用于测定性能特性(如溶解度、溶出度)的分析方法。类型Ⅳ指鉴别试验。1.4检验方法验证的内容及基本要求1.4.1准确度试验:是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的测定至少要取方法范围内的3个浓度级别,每个浓度级别至少要测定3次,计算9个测定结果的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回收率及相对偏差均应在规定限度内。原料药含量分析可通过分析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另一已验证的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制剂中各组分的含量分析按制剂处方取适量各组分进行有机混合得一混合物,进行测定,从而确定方法的准确度。杂质的定量分析往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杂质进行测定;若不可能得到某种杂质验证项目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类型Ⅳ定量测定限度试验准确度要求要求**――精密度要求要求――要求――专属性要求要求要求*要求检测限――――要求*――定量限――要求――*――线性要求要求――*――范围要求要求**――第5页共8页或降解产物,可把此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另一已验证的方法结果进行比较来确定。杂质的量可用杂质与主药响应值的比值来表示。1.4.2精密度测定:精密度系指在同一试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某一成分进行多次测定,所测得的值彼此符合的程度。常用相对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示。精密度又分为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3类。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方法重复性的确定至少要取方法范围内的三个浓度级别,每个浓度级别至少要测定3次;或取100%的样品浓度至少测定6次。应自样品制备开始制备6份样品溶液,所得结果的相对偏差为方法重复性。自动进样器重复性试验,一般取同一样品溶液至少重复进样10次,其相对偏差不应大于1%。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一般考察中间精密度,至少应在两种不同条件下(不同时间、不同人员等)进行考察,但不必对每个可能影响的因素进行单个的考察,可设计方案对其统一考察。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一般实验室不进行此项考察,只有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才进行重现性试验。3.4.3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它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对于鉴别试验,应证明当样品中含有被分析物时呈正反应,当不含有被分析物时呈(阴性)负反应。必要时,需证明与被分析物结构相似或相近的物质均不呈正反应。对于杂质的测定,一般取含一定杂质量的样品进行分析,证明此杂质测定其具有适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即可。对于含量分析,可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赋形剂至样品中,通过分析证明结果不受影响。若杂质或降解产物为未知物,可将样品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而后将此样品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另一个经验证的方法或法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含量测定应比较两方法的分析结果,杂质测定若有色谱图,则应对比杂质峰的形状。1.4.4检测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非仪器分析目视法:通过用已知浓度的样品分析来确定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作为检第6页共8页测限。仪器分析法:可以非仪器分析所用的目视法来确定检测限,也可用已知浓度的样品与空白实验对照,以信噪比为2:1或3:1来确定检测限的最低水平。1.4.5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定量限。非仪器分析目视法:通过用已知浓度的样品分析来确定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作为检测限。所得结果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仪器分析法: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作为定量估计值然后配制相应定量限浓度的样品,反复测试来进行测定。1.4.6线性:取样量或样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测定结果也成正比的变化,这样的范围称之为线性范围。可用一贮备液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的供试品(至少5份不同浓度的供试品)进行测定。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进行线性回归,求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浓度与其对应的测定值经二次回归得到的相关系数r应>0.99。1.4.7范围: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无特殊要求,通常采用以下标准:对于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测定,范围应在测试浓度的80%---120%。杂质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50%---120%含量均匀度的测试浓度的70%---130%,根据某些剂型的特点此范围可放宽。溶出度范围应为标准的±20%。若含量测定与杂质同时检测,用百分归一法,则线性范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的20%。1.4.8粗放性:是指再不同实验条件(如不同时间、不同实验室、不同人员等)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所得结果的重现性。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所得结果的重现性与方法的重复性进行比较,来衡量分析方法的粗放性。1.4.9耐用性:是指测定条件有小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1.5无菌检查法的方法验证1.5.1验证时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的规定及下列要求进行操作。对每一试验菌庆逐一进行验证。第7页共8页1.5.2菌种及菌液制备: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1.5.3薄膜过滤法:将规定量的供试品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小于100cfu的试验菌,过滤取出滤膜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将培养基加至滤筒内。另取一装有同体积培养基的容器,加入等量的试验菌,作为对照。按夫定温度3~5天。各试验菌同法操作。1.5.4直接妆种法: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硫乙醇盐流体培养基8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短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管;营养琼脂培养基6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个2管;改良马丁培养基4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管。其中1管接入规定量的供试品,另1管作为对照,按规定的温度培养3~5天1.5.5结果判定:与对照管比较,如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供试品的该检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