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设计要了解宋元时期的设计,可以找到的历史文献有哪些?(P80)一、建筑1、都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每人回答一个问题:1)宋代城市设计在布局上有什么新变化?2)北宋都城、辽金都城、元大都的设计情况3)宋元百姓住宅设计情况北宋都城汴梁金中都布局2、宗教建筑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2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剧门楼北墙的阿拉伯碑刻记载,寺又名“艾苏哈卜大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3、景观与园林建筑请思考:不同时期各自的情况辽代北宋南宋宋代园林与唐代相比,巨大转变是什么?建筑装饰门窗:板门、格子门。样式见《营造法式》《梓人遗制》木石雕刻:样式见《营造法式》建筑彩画:样式见《营造法式》室内顶棚:大型殿堂不设吊顶天花,突出结构美;有吊顶的建筑,用木格加盖板室内家具设计宋代起居方式——垂足而坐——桌椅凳床柜高型家具造型:借鉴建筑,采用梁柱结构——与唐代壶门结构不同,更简洁。种类:增多辽金:比宋增加了围板和栏杆毡帐内家具宋苏汉臣化妆图中的家具陶瓷与其他生活用品设计一、陶瓷设计(一)宋瓷的设计第二节陶瓷一、两宋两宋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制瓷技术极为精湛,有人将宋代称为“瓷的时代”。(一)引言宋代的瓷窑分布在全国各地,创造出各种独具风格的陶瓷品种。期间釉色增多,除了传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还创造了彩瓷、花釉瓷。装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有刻花、印花、堆贴、绘花等。陶瓷制作的许多生活用品,几乎代替了金属和漆器等制品。通常人们把官窑: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这是不确切的。宋窑中的官窑的确工艺精美,但民间的北方磁州窑,南方的吉州窑和江西景德镇瓷窑等都有着很高的烧瓷技术,并创造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我们就针对以上所提的几处名窑逐个讲评(二)定窑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其瓷史可以上溯到晚唐,曾受邢窑的影响,入北宋而臻于极盛。宋代定窑以生产乳白釉瓷著称。瓷窑以高超的制瓷工艺久负盛名。定窑刻花白瓷龙首净瓶定窑印花博古图白瓷盘(三)汝窑汝窑的窑址在今天河南省临汝、宝丰一带。汝窑盛产青瓷,釉色十分匀净,并常有细小开片(瓷釉上的裂纹)。汝窑的精品是入贡的器物。汝窑青瓷碗(四)官窑北宋的官窑窑址据记载是设在汴京(今开封),但具体窑址至今未发现。官窑也以出产高质的青瓷而出名,但质色较深,极为润泽,质感如玉,釉面普遍带有疏密不一的开片。官窑青瓷贯耳瓶官窑青瓷琮式瓶(五)哥窑哥窑在南方龙泉一带,与之并驾齐驱的还有附近的龙泉窑。哥窑的主要特征也是釉面有开片。哥窑的釉色有粉青和米色等。哥窑开片盘哥窑白瓷瓶(六)钧窑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钧窑原属青瓷系统,它的釉色呈乳浊现象,有磷酸和还原铁结合的成分。由于原料中的铜元素,经还原焰烧制而呈现出绿或紫红色斑(这一变化被称为“窑变”),打破了青釉的统一色调,形成妍丽的艺术风格。钧窑月白釉出戟(ji)尊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七)磁州窑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磁州窑产瓷以白瓷和黑瓷为主,也烧制三彩瓷器。磁州窑瓷器的瓷面装饰丰富多彩,其中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所用图案往往是民间精彩的绘画资料。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罐磁州窑珍珠地花人物纹瓶(八)吉州窑吉州窑窑址在江西吉安的永和镇,因此也叫“永和窑”。吉州窑不仅生产青瓷、白瓷、黑瓷等,还生产彩瓷和绿釉瓷。在瓷胎上常用树叶和剪纸张贴,然后施釉,经烧制得到花纹,这又是一种陶瓷装饰的独创。吉州窑剪纸贴花玳瑁盏吉州窑树叶贴花黑釉盏(九)景德镇窑景德镇窑窑址在江西景德镇,地属饶州,故古人又称之为“饶州窑”。宋代景德镇窑由于产瓷优良,官府已在此地设官专门监督其生产和销售,所以宋代的景德镇窑算是半官营半民间性质。景德镇窑所产瓷器中,最为著名的是青白瓷,所施釉色青中泛白,多年来被称为“隐青”、“影青”或“映青”。青白瓷大约创制于北宋初年,到宋中期走入繁荣。景德镇青白瓷胎体洁白细腻而轻薄,釉面光润透明,造型轻盈秀丽,其中素面器物居多,装饰则主要是刻花。刻花青白瓷碗青白瓷凤首流水注(十)、耀州窑窑址;陕西同官县装饰题材:牡丹菊花人物等装饰方法:刻花、剔花、印花、镂空釉色:青中泛黄(姜黄色)特点:厚胎厚釉,以拉坯技术见长型:碗盘为特色;“小海鸥”二、辽夏金辽地使用的陶瓷有两类,一类从北宋输入,另一类则是当地生产。白釉的风靡是辽瓷的一大特点。此外,便携器物的盛行以及用陶瓷模仿其它材质也是辽代陶瓷工艺的重要特点。(一)辽金扣白瓷花口盘绿釉皮囊壶西夏也拥有比较发达的陶瓷业。从各地出土的西夏瓷器来看,它们多粗朴豪放,白釉、黑釉是最常用釉色,刻花、剔花是主要的装饰手法。同样,宜携带的器形也是西夏陶瓷的代表器形。(二)西夏剔花花卉纹扁壶金朝的陶瓷生产起先主要依靠辽地的民间旧窑,产品质量不高。后金人海陵王定都燕京,利用北宋的北方诸窑为其生产瓷器,这使得金的陶瓷水平提升许多。(三)金红绿牡丹纹瓷碗一、元代陶瓷1、水平:宋明两个陶瓷高峰间的低谷。2、主要窑场:钧、磁州、德化、景德镇(全国中心)、龙泉3、元代陶瓷成就:新品种1)青花:钴料为着色剂白地蓝花釉下彩2)釉里红:铜为着色剂白地红花釉下彩3)“青花加紫”:青花加釉里红青花瓷器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个罐子高27.5公分,腹径为33公分,一共20来斤重,釉里红青花釉里红4、造型梅瓶•玉壶春瓶5、装饰绘花成为元陶瓷装饰主流,开明清陶瓷彩绘装饰先河纹样:松竹梅(时代特色)龙纹与云纹、水纹组合;凤纹与花草组合;水禽鱼类与水藻组合纹样6、元代陶瓷特色:硕大、厚重、粗犷;宋瓷:素净典雅文人气以人寓器,蒙古人与宋代文人的文化区别一、两宋宋的丝织业在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两宋的丝绸种类很多,古代著名的丝绸种类此时已经齐备,并往往织造精美。两宋的丝织技术精湛,不仅官府制作,民间丝绸也常常具有很高的水平。北宋时代重要的丝绸产地是黄河下游地区,“河北衣被天下”的说法由此而来。江浙及川蜀也稳步发展,梓州的崛起令人瞩目。及至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丝织业兴盛异常。第二节织绣印染(一)引言(二)著名的丝绸品种1、纱、罗宋人对轻薄织物同样迷恋,手工技艺的精湛又令轻薄织物大批生产。在轻薄织物中,纱最具代表性,其一般用绞经组织法,手感柔软。而宋代还发展出了花纱,即在纱组织地上平织花纹。罗在宋代得到特别的发展,成为当时的著名品种,被统成为“宋罗”。罗是利用经线的的左右纠转,使织物组织有聚散变化,从而形成各种装饰花纹。罗又可分素罗和花罗。2、刻丝刻丝又称克丝、缂丝等。在两宋的丝绸里,刻丝在后世声誉最高。其工艺特点是通经断纬,其工艺虽然复杂,但图案、色彩却能随心所欲的编织。刻丝出现在唐初,当时多为实用品,到了两宋则渐渐转为欣赏物。3、刺绣宋绣久享盛誉。今见的宋绣有实用品和欣赏品两类,而后者的工艺水准为高。由于宋代绘画的发展,宋绣绣稿多取自名家绘画,再加上宋绣针脚细密,用色和谐、线形准确,使得刺绣织物直逼绘画效果。宋代丝织物牡丹纹罗背心刻丝山茶图刺绣瑶台跨鹤图二、辽夏金辽代丝织的发达,是建立在侵扰、掠夺中原的基础之上的。华北工匠始终是辽地丝织生产的基本技术力量。辽代丝织以实用品居多,这同其游牧民族的特性有关,此外联珠纹在辽织物中多有出现。(一)辽罗地刺绣联珠人物纹袱西夏的丝织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西夏织物图案中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较多。此外西夏的制毡业尤为发达。(二)西夏(三)金金立国后,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已被纳入其版图,其得到不仅是广阔的土地,还有发达的中原织造业。在金的丝织业中,刺绣发展较为突出,喜好用各种吉祥图案。契丹人在建国后拥有着发达的贵金属加工业,制作者多以汉工匠为主,工艺技术受五代和宋的影响很深,但许多器具的造型和装饰透露出浓郁的契丹风格。第三节金银器契丹风格的金银器中最为典型的是马具和葬器。但在辽代的金银器中,饰品和容器仍然是其主流。与辉煌的唐代相比,辽的金银器形和装饰虽不算丰富,但有着较为突出的游牧民族特色。一、辽辽代金银器中汉风样式依然居多,但如皮囊壶、把杯等器形则显露着契丹风格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鹿纹金花银皮囊壶人物金花七棱银把杯两宋经济繁荣,金银产量增加,这为金银器的大量打造提供了条件。宋代出土的金银器多属南宋中期以后的产品,其与唐代相去已有三百余年,因而在器物面貌上多有差别。宋代金银器一般较为小巧,胎体也较为轻薄,模仿梅花、荷、桃、菊、瓜棱的造型十分流行,而仿古器物也较常见。二、两宋宋代金银器中,素面者为数不少,若带装饰,则多为花卉及瓜果,也有不少仿绘画的器物出现。宋代的金银器莲花纹银盘鎏金乳钉纹银簋染织服饰设计一、染织品设计丝织缂丝刺绣毛织品棉纺织品印染二、服饰设计两宋和元代的汉族服饰辽代契丹族服饰金代女真族服饰西夏党项族服饰元代蒙古族服饰褙子襦裙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襦裙属于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可见,“襦裙”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式样之分,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是否夹里的区别,将襦裙分为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襦裙直到明末清朝前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着服饰。辽代北班服饰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然后下垂至膝。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穿圆领袍的契丹族骑士辽代左衽窄袖袍本图为梳髡发、穿圆领袍、佩豹皮箭囊的骑士(胡瑰的《卓歇图》局部金代服饰——汉化春水秋山:春水之服绣鹘捕鹅,杂以花草;秋山之服绣熊鹿山林。蒙古男子习惯把头顶部分的头发剃掉,只在额头留一排短发。还有的在耳边留一些头发,整理成各种形状,并垂著长辫子。蒙古男子有戴耳环的习俗,夏天头戴斗笠,冬天则穿皮袄、皮靴、戴皮帽。元朝的服装也以长袍为主,样式较辽制为大,男服多从汉俗,以罗为之,大袖、盘领、右衽、下长至足。蒙古女子的服饰与男性的相似,颜色选用上不太一样,多用左衽,袖口紧窄,在袍服裏穿有一种套裤,仅有两支裤腿,穿时用带系於腰。蒙古的贵妇有一种造形很特别的礼冠,叫姑姑冠,整个冠的形状又高又长,很是特别。元代建国之初,以蒙古传统服饰为主,但是后来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实行汉族的服装制度姑姑冠第四节印刷和装潢设计一、印刷设计1、印刷字体的出现和活字印刷术新创宋体字;胶泥活字——转轮排字盘——《农书》记载木活字和南宋锡活字2、平面招贴批量雕版印刷的纸画,有招贴、年画。3、印书业余书籍装帧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书店印书和字画蝴蝶装、包背装4、版式设计宋版:大小分明,隽秀工整,疏密有致元版:用字体大小突出主次宋代刻本版式元刻《金刚经注》是元代中兴路(今湖北江陵)资福寺于至元六年用朱、墨二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批注的《金刚经》。该经原藏于南京中央图书馆,解放前携往台湾,现藏台湾中央图书馆。这部《金刚经注》为经折装式,卷首释迦牟尼说法图、卷尾无闻和尚注经图和「韦陀像」、经文大字、圈发、句读符号等印红色,注文双行印黑色。书后有刘觉广于至元六年为本书写的跋文,说:「师在资福寺丈室注经,庚辰四月间,忽生灵芝四,茎黄色,紫艳云盖。次年正月初一日夜,刘觉广梦感龙天聚会于刊经所谶云」。《金刚经注》「注经图」下方四支灵芝恰与刘氏跋文相合二、商标与广告设计商品铭文商标店幌旗帜广告店铺招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