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4章学习动机第5章学习的迁移第6章知识的学习第7章技能的形成第8章学习策略第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10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11章心理健康教育第12章教学设计第13章课堂管理第14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第15章教师心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史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门。教育学心理学•1、评价反思是在上课之后进行。错•2、教育心理学起到()的作用。•A、描述•B、解释•C、预测•D、控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与教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教育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具体分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育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学生和老师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学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部分。2、学与教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3、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起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①帮助老师准确的了解问题②帮助老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③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④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心理发展的概述1、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3、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P11199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4、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哪些特点?p17(7—11岁)认知结构中已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进行逻辑推理。能凭借具体事务或从事具体事务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有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专制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依赖性,对新型事务或紧张事情会退缩。民主型的孩子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2、学校教育,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术、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的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同伴群体,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强化物,为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的前五个阶段的发展危机各是什么?①基本信任感和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父母少关切、照顾、哺孕与抚摸,婴儿对周围的事务产生不信任。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培养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过分溺爱或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的女能力,产生一种羞耻感。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培养主动性,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父母或教师对儿童耐心听取,细心回答,如果对儿童的问题不耐烦或嘲笑儿童,儿童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④勤奋感对自备感(6-11)。培养勤奋感,儿童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培养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形象。要求谨慎选择和决策,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各个方面的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7、自我认识的含义: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8、自我认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第四节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1、认识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具体的心理过程。2、认知方式的含义: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认知方式的类型: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符合型与发散型3、智力的差异: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4、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P26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个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异指与其同龄群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绝大多数智商属中等,高智商和低智商比较的人很少。智力的个体内差异,是指人的智商的构成成分的差异。如果智商分数相同,他们的构成成分可能有很大的差异。5、简述智力的群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1、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6、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首先,应该创设适合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应该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应该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7、性格的定义: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8、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差异表现为性格的类型差异和性格的特征差异两个方面。1、性格的类型可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2、性格的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差异,性格的理智差异,性格的情绪差异和性格的意志差异9、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p19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适应最近发展区,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10、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场独立性的人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场依性的人容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回到目录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1、学习的含义: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简述人类的学习: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以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3、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习的内容有三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动机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某一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4、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5、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动机与低级动机;近景直接性动机与远景间接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6、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硬抢,它还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等的制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放在一起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五个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斯金纳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完成某一事件的主观估计称为()•A自我期待•B自我效能感•C自我估计•D自我评价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迁移与教学1、迁移的定义: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概念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的概念的基础之上,新问题的解决总是受先前问题解决的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第一节迁移的概述3、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系统化,概括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促进迁移的教学方案设计:1、精选教材。2、合理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迁移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5、心向和定势:指的常常是同一种现象,既先于一定的活动有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6、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7、迁移的类型:1、正迁移与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性质和效果分)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的不同的抽象和概括层次分)3、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按照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从学习角到学习直角,学习锐角属于()。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官能心理学)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3、经验类化说(贾德)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5、学习定势说(哈洛)二、现代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泊尔)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观。P77奥苏伯尔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性等特征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第三节迁移与教学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迁移的产生既受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手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2、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心向和定势:指的常常是同一种现象,既先于一定的活动有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陆钦斯的“量杯”实验4、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P81-83A精选教材B合理编排教学内容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D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回到目录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第二节知识的获得第三节知识的保持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二、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名词解释1、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以分为感知和表象的两种水平。2、理性知识:是对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3、陈述性知识: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4、程序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名词解释5、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活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6、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7、命题学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