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必要条件及萌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个基本经济条件: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A);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预付资本G)。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不断地创造着这两个条件,但仅仅依靠这种自然分化机制来发展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形成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机制,加速两个基本条件的形成过程。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的兴起。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和15世纪欧洲的一些商业城市中。日益活跃的贸易活动,不仅加速了这些城市的商业资本积累,而且推动了手工业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两个对立的主体:商业资本家和商业雇佣工人——商业店员(最早的)。比较:何谓“产业资本”?资本原始积累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主要西方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均以十分野蛮的方式开始致力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加速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因为它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途径)进行的资本积累,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如欧洲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在海外掠夺殖民地、发动一系列商业战争(不平等交换)、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加速了资本货币积累;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马克思有句名言: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英国圈地运动(enclosuremovement)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这种情况在英、德、法、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准备了雇佣劳动者和土地货币财富。资本原始积累的意义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准备了大量雇佣劳动者和巨额货币财富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可以说,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二)工业革命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18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先进国家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使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开创了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新时代,而且引发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形成了工业资本家和工业雇佣工人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工业革命的同时,又发生了资本主义农业革命,形成了农业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革命工业革命(TheIndustrialRevolution),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哈格里夫斯与他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史蒂芬孙制造的蒸汽机车工厂林立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所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劳动制度:雇佣劳动制度(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方式不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不一定是资本。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1)W—G—W(2)G—W—G′商品流通公式资本流通公式形式上:起点、终点、媒介、流通顺序内容上:流通目的和期限结论: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本质区别是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货币G—商品W—货币G′G△G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那么怎样才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呢?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G——W——G’一方面,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产生了多于预付资本的价值(表面现象看:剩余价值M在流通中产生了)。另一方面,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时,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交换的前后,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实际看:剩余价值M不应在流通中产生)。(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剩余价值不应在流通中产生,但资本运动总公式却表明,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了)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剩余价值是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的。等价交换不会产生增殖不等价交换也不会产生增殖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如果离开流通领域(买和卖),把货币贮藏起来,既不买也不卖,是绝对不会产生价值增殖的。价值的增殖是以资本家把货币投入流通为前提条件的(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三种循环形式G—W…P…W′—G′.G—W…P…W′—G′①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②生产资本的循环:P…W′—G′.G—W…P③商品资本的循环:W′—G′.G—W…P…W′①②③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那么,剩余价值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究竟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呢?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此时G只是实现W的价格(不因为买而增值)。其次,价值增殖也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W的价值是既定的(也不因为卖而增值)。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必须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因为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在生产中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V)更大的价值(V+M,新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这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一)劳动力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3.劳动力商品的特性(1)劳动力商品的一般性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价值方面的特殊性使用价值方面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一般商品的价值量直接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因为劳动力是人的一种能力,要想维持和延续这种能力,就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由于各国的具体条件,尤其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生活水平和习惯的不同,因而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种类会有所差别。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它不仅能够创造出自身的价值(v),而且还会创造出比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V+M),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M)。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概念剩余价值率的计算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商品W)的劳动过程(自然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的一般性);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劳动二重性决定的)(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1.劳动过程的一般性劳动过程,与一切人类劳动过程一样,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使用价值(商品W)的过程。劳动过程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和基础。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一是工人的劳动(A)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三)简单的价值形成过程和创造价值增殖(M)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雇佣工人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商品生产劳动。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随着商品使用价值的被生产出来,生产资料的价值一次性(原材料)或逐渐(机器设备厂房)转移到新商品中去了;另一方面,工人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耗费了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V和M)。剩余价值:3元10斤棉花:10元纺纱机及纱绽支出:2元劳动力价值:3元C+V预付资本15元20斤棉花:20元纺纱机及纱绽支出:4元生产10斤棉纱生产20斤棉纱劳动力价值:3元工作时间5小时6元新价值预付资本(C,V)27元10小时商品价值W30元资本家为生产棉纱的预付资本为27元,两者之差3元就是剩余价值。假如商品价值W为15元实例分析情况一:在一个纺织厂里,雇佣一个工人一天工资15元,工作6小时,创造新价值15元。问:在这种情况下,这可能是简单的价值形成过程(不赚钱)还是创造价值增值的价值形成过程过程(赚钱)?情况二:在一个纺织厂里,雇佣一个工人一天工资15元,工作6小时,工人在6小时中消耗10斤棉花,价值50元,消耗(磨损)纱锭等的劳动资料价值10元,生产的10斤棉纱的价值100元。在上述情况下,生产10斤棉纱的价值是多少元?这是价值形成过程还是价值增值过程?情况三:在同样一个纺织厂里,雇佣一个工人一天工资15元(V),工作12小时,创造新价值30元(V+M)。一个工人在12小时中消耗20斤棉花,价值100元,消耗纱锭的等劳动资料价值20元。生产的20斤棉纱的价值200元。在这种情况下,生产20斤棉纱实际耗费资本是多少?这是价值形成过程还是价值增值过程?某资本家一年投资20万元,其中付给工人的工资是4万元,一年后商品出售得30万元,求m和m’是多少?补充说明:原来资本家预付的货币资本为15元,现在如果出售棉纱收回的货币也恰好是15元。正好补偿了其预付资本价值。仅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不过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显然,如果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资本价值增殖的目的没有实现。资本家必然要超过资本价值补偿点,使其变为价值增殖过程。2、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四)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就是雇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