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浮游动物Zooplankton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第一章原生动物Protozoa本章学习重点原生动物的分类依据常见属的特征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或由单细胞集合而成的群体,个体十分微小。最小只有2-3μm,最大1.5-3mm,一般多在30-300μm之间。是独立的有机体,淡水中常见的约200余种,总数约20000余种。一、细胞的基本构造和特征1.细胞膜:表膜(pellicle):多数种类(除变形虫等)细胞质表面凝集成结实而具有弹性的膜,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这种膜称为~。外壳:其功能是保护细胞,有吸收、分泌、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并起细胞间的粘着作用,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2.细胞质:外层薄而致密,较为透明、均匀、无内含物,称外质(ectoplasma);内层较不透明,含各种各样的内含物,多颗粒,能流动,称内质(endoplasma)。凝胶质:处于内质外层,相对固态状。溶胶质:处于内质内层,相对液态状。3.细胞核:位于内质中。肉足虫纲、鞭毛虫纲:只一个;孢子虫纲:1个,少数2个;纤毛虫纲、吸管虫纲:大核1个与营养机能有关,少数多核(喇叭虫);小核1个与生殖有关。4.运动胞器(1)伪足: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突起,为非永久性,运动取食,指状、丝状、轴状、网状。叶状伪足丝状伪足根状伪足或称网状伪足轴状伪足(2)鞭毛:轴丝:由在内层较为致密而有弹性的数根纤维组成。质套:由在外层比较液化的细胞质套组成。功能:运动、摄食或掌握方向的作用(3)纤毛:纤毛可粘结成下列形式:触毛:由2-3行纤毛融合成尖而硬、有感觉作用并向后弯曲的触毛(如游仆虫)波动膜:由1-2行纤毛合成,一边游离作波状运动,并能上下颤动,将食物赶入胞口,有的位于胞咽中(如草履虫、帆口虫)小膜:由2-多行纤毛融合而成,为薄而平的三角形板片排在口的周围。5.支持保护器——外壳体外坚硬的似骨骼的构造,起支持、保护作用。6.感觉器:眼点、纤毛、鞭毛、伪足。7.排泄器:通过伸缩泡的运动,从细胞质中收集废物,通过体表开孔,排出体外,细胞膜的体表也起渗透作用。8.呼吸胞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从水中吸收氧气,排出CO2。9.营养:以摄食细菌、藻类、碎屑、其他小动物为营养。肉足虫纲:体表任何部分都可以起到口的作用纤毛虫纲:具有胞口,吞食或滤食。二、分类及常见种类特征质走亚门(肉质亚门、肉鞭亚门):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纤毛亚门:纤毛虫纲、吸管虫纲1.肉足虫纲(Sarcodina)以伪足做运动和摄食胞器,体外通常没有坚实的皮膜,因而身体的任何部位都能形成伪足,伪足的伸缩使体形经常改变,称变形动物。也有些种类细胞外面覆盖有壳。(1)变形虫属Amoeba:形状多变,伪足叶状、指状,1——多个。体裸露无壳,内外质分明,内质有许多球形的颗粒。细胞核通常1个,最多2个。通常有一个伸缩泡。种类很多,细胞大小相差很大(一般20~500μm),常见。吃微小动植物,生活于清水池塘或流水缓慢处,或藻类较多的浅水池。(2)表壳虫属Arcella:体外具表状的几丁质外壳,壳系由细胞本身分泌的薄膜经硬化而成。壳口开于腹面中央,伪足由此伸出。背面隆起,壳上有致密整齐的蜂窝状刻纹。壳的颜色初时为淡黄色,老成后转为黄褐色或深褐色。在淡水中特别静止的小水体中常见。(3)砂壳虫属Difflugia:壳的形状多样,依种类而异,长圆形或卵圆形,或前端有明显的颈。壳由外界环境中的泥砂微粒或硅藻空壳粘合而成。具单一的细胞核和许多伸缩泡。孔口较小,在腹面中间,伪足指状,可从孔中伸出。种类多,较常见。(4)太阳虫属Actinophrys:体呈球形,原生质有空泡,呈泡沫状,可控制虫体在水中的浮力,还常有共生的藻类。细胞核1个,位于中央,身体内外两层分界不明。伪足辐射状伸出,每一伪足有一坚硬的轴丝,轴丝由靠近细胞核处伸出,形成如太阳的光芒状。2.纤毛虫纲Ciliata约6000种,终生具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纤毛还具触觉功能,纤毛从埋在外质的基粒上伸出,纤毛排列成纵行、斜行、螺旋形,全身或部分具纤毛。自由游泳的种类通常为球形或椭圆形,爬行的种类一般为扁平或侧扁。(1)栉毛虫属Didinium:身体莲子形、圆桶形。胞口位于圆锥形的胞吻顶端或前端,突出成鼻状,胞吻系由许多细长的刺丝组成,伸缩力很强。肉食性种类,可摄取比自己身体更大的食物。体周围有一层或几层栉状纤毛,身体其它部位没有纤毛。细胞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2-3个,伸缩泡位于末端。一般为60-200μm。常见种类。(2)榴弹虫属(板壳虫属)Coleps:体形似旧式手榴弹,体外有许多行由原生质分泌形成的膜质板片,围裹身体,纤毛自板片间隙中伸出体外,板片可以包裹全身,也可以部分覆盖,胞口位于体前端,体后有三个突起,长40-90μm。Paramoecium(3)(4)帆口虫属Pleuronema:身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口缘有很发达而成帆状的波动膜,向外伸展,即在胞口的左面有一个半圆形的突起。帆状波动膜通常不很活动,但每逢单细胞藻类或其它食物碰到帆上时就会落入胞口中。大小为70-80μm。(5)喇叭虫属Stentor:体呈喇叭形,伸缩性强。游动或附着在它物上生活,体形会变化。体前端口缘呈喇叭形,口缘有发达的纤毛形成一片唇带。大核呈念珠状。体大,500-3000μm。(6)急游虫属Strombidium:体呈球形或宽纺锤形。除口缘纤毛很发达外,但不掩盖口,身体其它部分无纤毛。体后部有刺丝泡形成的腰带。游动很迅速。(7)侠盗虫属Strobilidium:体呈梨形或萝卜形。口缘的胞口被一层口上纤毛所围裹,身体其它部分无纤毛或有几行短的刺毛。无胞咽。大核马蹄形,位于身体前端。伸缩泡1个。(8)筒壳虫属Tintinnidium:虫体呈圆锥形或喇叭形,藏在长圆筒形的外壳内。外壳上的砂粒比较粗且大小很不一致,壳前端无螺旋形的条纹。大小为:30~200μm。(9)似铃壳虫属Tintionnopsis:体钵形,与筒壳虫颇为相似,但壳上的砂粒比较细小,排列也比较整齐。壳的前端常有螺旋状条纹。种类多,习见。(10)游仆虫属Euplotes:体多呈卵圆形,背面多少凸出,腹面扁平,常有纵长隆起的肋条。口缘带非常宽阔而明显。无侧缘纤毛,前纤毛6~7根,腹纤毛2~3根,肛纤毛5根,尾纤毛4根。大核1个,呈长带状,小核1个。伸缩泡后位。淡、海水均产,很常见。(11)钟虫属Vorticella:体形似倒钟形,无色,黄或淡绿色。口缘常向外扩张而成唇带,左旋。柄不分枝,柄内有肌丝存在,能伸缩。大核带状,伸缩泡1~2个。单独生活。常附着于水中物体上或水生动植物身体上。(12)单缩虫属Carchesium:体形似钟虫,但群体生活。群体柄有分枝,个体着生在柄的末端。柄内有肌丝,但肌丝在群体柄分枝处各不相连,因此,当受刺激时,只有受到刺激的个体才收缩。个体长80~125μm,群体大的可达6~7mm,肉眼可见,看上去似白绒毛。常附着在它物上。常见。(13)聚缩虫属Zoothamnium:体形与单缩虫相似,但群体柄内的肌丝在分枝处是相连的,因此受到刺激时所有个体都能同时收缩。个体长40-60μm。(14)累枝虫属Epistylis:群体柄分枝而形成很大的树枝状群体。柄内没有肌丝,因此柄不能伸缩。个体形状似钟虫。(15)泪口虫(长吻虫)(Laerymaria):体前端有象鹅颈一样的长吻,胞口位于与体分界明显的(头部)的长颈上。(16)漫游虫(Litonotus):体细长柳叶状,体长为体宽的6倍,体前1/3为颈,胞口为一条纵长裂缝,位于体侧;体表膜有6条左右纵长条纹。三、生态分布及意义1.分布:广泛分布的原因:(1)食物种类多:(2)能形成休眠包囊:(3)易于传播(4)生活周期短:2.有益方面是水生经济动物直接或间接天然饵料。某些种类可作指示生物或净化水体。对寻找沉积矿产,发现石油,确定油层和拟定油井位置都有指导作用。是研究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好材料。3.有害方面寄生性种类有的直接危害人体、禽畜和鱼类,造成病害(车轮虫、血丝虫、疟原虫、鳃隐鞭虫)。也有少数种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危害渔业。四、繁殖1.无性生殖:(1)、二分裂:(2)、出芽:(3)、其它方式:2.有性生殖:五、复习题:1.原生动物的结构特征,并比较与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2.原生动物常见属特征,如何区分钟虫、单缩虫、聚缩虫和累枝虫?3.原生动物运动器官种类及其作用4.原生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