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史要览》文学、汉语基础知识部分古代文体:★★古代文体演变脉络:(1)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从萌芽到初步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学观念。最早的文体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另一重要类型是神话,现存的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等著作中。中国最早的书面记载——甲骨卜辞,可视为中国散文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战国末期,在南方产生《楚辞》。(2)秦朝在文学上出色的只有《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皆属散文;另尚有杂赋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已失传。(3)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出现了汉赋这一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楚辞演变而来。(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的区分到南朝时更加精细。《文心雕龙》、《文选》都曾论及文体分类。“文”和“笔”两大分类使文学和非文学的分野渐趋明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中诗歌最为重要。晋宋之际,七言诗开始广泛流行,是诗歌形式的又一次重大变化。之后出现以谢灵运、谢朓为代表的“山水诗派”、以沈约等人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和以宫廷文人创作为主的“宫体诗”。北朝诗人庾信和乐府民歌取得了较高成就。“志怪”、“志人”小说也初具规模。(5)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传奇和变文也取得了较高成就。词是产生于唐代的一种新的文体。唐初韩愈、柳宗元掀起了革新文风的“古文运动”。(6)宋诗平易自然、细腻流畅,成就颇高。词在宋代达到鼎盛,出现大批著名词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续“古文运动”。瓦舍勾栏里出现的说话,对白话小说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白话小说在宋代得到较大发展,出现“话本”这一体式。宋代也是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散文:唐宋八大家与六位,可见一时之盛。(7)元代杂剧异军突起,标志中国戏剧的成熟,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为代表。散曲也饶有意味,与杂剧合称“元曲”。白话小说继续发展,还出现了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8)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在各自领域达到了新的成就。晚明的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9)清代,词出现复兴势头,以词名世的文人很多。戏剧和小说也有突破性发展,出现中国小说史上两部伟大作品——《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诗歌:文学的一大样式。要求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富于音乐性,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汉乐府以及历代诗人的作品。★★古代诗歌的发展:诗歌是产生最早的文学门类之一。(1)起源于原始歌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之后在南方楚地又兴起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它是在楚地的民间歌谣基础上逐步演变发展起来的,屈原和宋玉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2)汉代兴起乐府民歌,产生了《陌上桑》、《艳歌罗敷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东汉末年,文人开始向乐府民歌学习,创作了不少五言诗,其中《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诗歌的最高成就。(3)建安时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之一,涌现了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掀起了中国古代诗歌第一次文人创作的高潮。(4)西晋以后,诗歌开始向重技巧、轻内容的方向发展。西晋末年到东晋,玄言诗盛行于诗坛。阮籍和伟大诗人陶渊明的诗歌给诗坛带来了新内容、新气象。晋宋之际,七言诗开始流行,是诗歌形式的又一次重大变化。此时空泛的玄言诗逐渐被山水诗代替,谢灵运、谢朓等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5)齐代追求技巧、讲究声律,形成了“永明体”诗歌,这种诗体是由古体诗向近体诗的过渡。梁代产生艳丽绮靡的“宫体诗”。北朝乐府民歌刚健质朴,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朝庾信融合南北诗风,2取得了较高的成就。(6)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诗人辈出,人才济济,诗坛流派繁多,异彩纷呈,大诗人数以百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诗人。盛唐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面貌。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等人诗风渐趋纤巧。(7)宋诗是唐诗的继续和发展。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成为当时突出的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出现散文化倾向,形成一种平易、深刻、细腻的风格。(8)明初诗坛被台阁体控制,多阿谀奉承之作。后相继出现了茶陵诗派、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提出了各种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但其诗歌没有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在技巧上也多模仿古人,成就不高。(9)清代诗歌成就超过元明两代。清中叶出现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以及袁枚的性灵说。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汉魏以来盛行的一种诗歌。最初流行于民间,汉朝乐府机构把它们搜集起来,加以润色,成为最早的五言诗。这种诗体,形式比较自由,句数、字数及平仄声调都没有严格限制。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有四言诗如《硕鼠》,五言诗也称五古如《石壕吏》,七言诗也称七古如《琵琶行》,杂言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格,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每首八句,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要求对仗。声韵格律有严密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绝句: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来源于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乐府:“乐府”是古代封建王朝设立的专门执掌音乐的官署,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整理民歌俗曲。“乐府诗”指这个机构为配制乐曲而由文人创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魏晋时期开始把“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诗体名称。唐代白居易曾发起新乐府运动,创造新题目,写当代的事物。唐、宋、元以后出现的新诗体,如词、曲之类,因为是配乐演唱,也称“乐府”,如苏轼的《东坡乐府》。赋:文体名。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内容上体物写志,形貌上铺采摛文。注重铺陈,讲究声韵美。结合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叙事,又能保持一定的诗意。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骚赋指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汉赋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由枚乘的《七发》为开端,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一般都是长篇巨制,文辞富丽,肃穆凝重,多采用问难对答的形式,被视为赋的正宗;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全篇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组成,句式整齐,宏阔绮丽,但内容意义相对削弱了;到了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赋列入国家考试科目,产生了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叫律赋,对字数和韵式作了严格限制;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文赋”,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词:文体名。形成于唐,成熟于宋,是诗的演进与发展。词有词牌,词牌一定,就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用韵。根据字数多少可划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每种词牌的内容也大体固定,抒发什么感情也有讲究。因其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结构上分阕,只有一阕的称“单调”,两阕的称“双调”,三阕、四阕的称“三叠”、“四叠”。(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抒发的强烈感情)★★词的发展脉络:产生于唐,极盛于宋,衰微于元明,复兴于清。词的来源一个是歌曲的歌词,另一个是文人创作的诗歌。中唐时期,文人填词逐渐增多,词正式成为一体。晚唐温庭筠的词辞藻华丽、手法细3腻,形成一种香软、细密的艺术风格。五代十国时期,西蜀和南唐成为词人汇集的两大基地,西蜀词人的词多收集在《花间词》中,其中,韦庄成就最高;南唐词人则以冯延巳、李煜最为出色。到宋代,词发展到鼎盛状态,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北宋词的主流刻意求精,音律更加精美合乐,如二晏。另外还有一些诗人,如苏轼、柳永等,从词风词境入手,着意词体的变革。苏轼第一次使词与音乐初步分离,使词首先成为一种文学体裁,而不仅仅是音乐的附庸,从而使词在文学史上有了独立存在的地位。南宋词人代表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形成了宋词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词经历元、明的衰落,到清代又重现繁荣,有“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等。(北宋范仲淹《渔家傲》和王安石《桂枝香》,大笔淋漓,墨浓意酣,词调慷慨苍凉,境界开阔悲壮,感情抑郁深沉,揭开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作的序幕。)(词的元、明衰落、清代繁荣与时代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词和散曲较之于诗,都较为轻松,贴近生活和感情;而词和散曲相比,散曲更为活泼,语言浅俗、尖新,接近口语,而词则更为雅致一些。元明词衰,实际是散曲取代了词的结果。而清代文人则性情收敛、爱好风雅趣味;同时清代重学问和理智化的风气,造成了诗在抒情功能上的缺陷,从而需要从其他文体中得到补偿。)散曲:曲的一种体式。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分为散套、小令两种。在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押韵比较灵活;在艺术表现方面,采用铺陈、叙述。杂剧:曲的一种体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其体裁是一本四折,之外还可以加一两个“楔子”。一般说来,一本为一剧,但也有一些超出一本,如《西厢记》有五本。分三个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分三大类:末、旦、净。★★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我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追溯到原始歌舞,远古敬神时,常歌舞并奏,是戏剧的滥觞,但此时歌舞并不相应。到唐代歌舞才开始有所相应。北宋赵德麟《商调鼓子词》开始有内容。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演唱、说白、弹奏统归一人,但并无表演。到元剧,演出者边唱边舞,动作与唱词全归一人,于是真正的戏曲终于产生。★★诸宫调:宋、金、元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曲调组成,故称为“诸宫调”。多用琵琶等乐器伴奏,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用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迄今唯一保存完整的诸宫调。到元末,趋于衰落。清代时著名作品有《桃花扇》、《长生殿》、《清忠谱》等。★★散文:文学的一大样式。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雅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均称为“散文”。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等记事、抒情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生活事件的片段式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古代散文的特色主要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由儒家文学功利观念所产生的文以载道理论,贯穿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始终。现今,通常把古代散文归为四类:记叙文(叙事、传记、游记、杂记、笔记等体式)、论辩文(论、辩、议、说、解、原等)、讽谕文(寓言、杂文等)、实用文(书信、赠序、碑志、哀祭、公牍等)。★★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1)先秦散文:殷代的甲骨文是记事散文的源头。《尚书》标志中国古代散文的形成。之后出现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个方向。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孟子》《庄子》;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2)秦朝文仅为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及一些秦刻石。(3)两汉散文:汉初有著名政论文作家贾谊和晁错。后有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文学的先河。班固的《汉书》是东汉史传文学的代表。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