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授课时间第8、9周周次及课时安排第8周2课时,第9周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目的1.大致了解“五四”小说如何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分三种类型或潮流,考察本期小说发展的多样性。2.评说叶圣陶、郁达夫、庐隐等作家作品。3.学习从时代影响与文学史环节意义上,去理解各类作家作品的艺术得失与地位。教学重点、难点1.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2.作家的时代评价。第三章20年代:小说的创新与发展第一节“五四”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确立“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琐屑的言谈。《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小说一直处于边沿的位置。古代小说的概念十分宽泛,包括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志怪、传奇等。小说的文体不规范,过于驳杂,客观上影响了小说的发展。西方文学中的小说(novel)是在18世纪后期才被正式定名的文学形式,以前的小说是用“散文虚构故事”(ficton)来称谓,包括史诗、传奇、传记等。直到18世纪以后,小说这种文体才逐渐规范,走向丰富和成熟。一、小说从街谈巷议到文学正宗1.小说界革命——对小说的重视1896年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1902年发表《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15年《告小说家》三篇理论文章。2.文学革命运动——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取得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一批作家的小说创作,逐步使小说成为表现社会、情感、人生和启蒙的工具,小说逐渐移向文学的正宗。二、“五四”小说转型的原因:1.社会变革的推动。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进一步提高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另外,上海等东2南沿海城市开埠,印刷、报刊业的长足进步,使小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出版传播手段,才形成了新的市民读者群体。而报纸、书局向文学家支付稿酬也自近代小说始,稿费制度遂养成中国第一代以写作为生的职业小说家。2.新式的教育产生了一代青年学生读者、作者群(包括留学生读者、作者)。没有这样的群体,也就无法设想现代短篇小说先行革新的可能,因旧市民读者原本是没有读短篇的习惯的。3.白话文运动的成功。1918年《新青年》4卷5号改版,一律使用白话和新式标点;接着,商务印书馆的老牌《小说月报》也改用白话;1920年初,当时的教育部明令小学施行国语教育,这对叙述语言特别适用白话的小说的推广,自然起了巨大的作用。4.西洋小说的影响。西洋小说的引人,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是明显的,这可以追溯到163种林译小说的历史性作用。从观念到文体,外国翻译小说的影响至深至巨,它们表现在小说的形式、叙事、语言各个方面。三、20年代小说概述整体上看,20年代小说创作比较活跃,但大家不多,长篇巨著很少。就创作个体而言,鲁迅一枝独秀,叶绍钧、郁达夫成就较大;就创作流派而言,主要有人生派写实小说和浪漫抒情小说。1.人生写实小说:(文学研究会、未名社、语丝社)(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乡土文学)2.浪漫抒情小说:(前期创造社、浅草—沉钟社、弥洒社)第二节冰心、王统照等人的问题小说创作问题小说(ProblemStory),创自美国之小说家施笃唐氏(PrankStockton),其小说《女欤虎欤》(TheLadyorTheTiger)。是写某蛮族之王有一种特别的判决罪犯的方法。将罪犯置于大斗兽场中,场内有两扇绝然相同的门,一扇门内是一猛虎,另一门内是一美女。罪犯必须开启一门。如是猛虎,他就被吞噬,说明犯人罪有应得;如是美女,则说明他是受了冤屈,此美女就赏其为妻。蛮王的爱女乃掌上明珠,但她却爱上了宫中的一个仆役。蛮王盛怒中就将这个青年置于斗兽场中宣判。其爱女用巨贿得知哪个门是猛兽或美女,只要举手示意,仆役即可免死而得美女为妻,而这个美女又正好是公主的情敌。那么公主会示意仆役开哪个门呢?“一生一死煞费苦心,总难两全,或死或生,无非一散。”一、问题小说的兴起问题小说(1919—1923年)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以谓之“问题小说”。其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涉及民众疾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1.问题小说的形成1919年初,北京大学学生团体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新潮社提倡新文化,鼓吹文学革命,在成立三年多的时间里,刊出小说26篇,其中坚分子罗家伦成了最早写作问题小说3的作者之一。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到1919年下半年,女作家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就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文研会的推进:1921年文研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此后,以文研会为主体形成了“人生派”写实小说。问题小说只是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题材热。当时几乎所有的新小说家都写过问题小说,主要作者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艺术倾向不尽相同,却汇成短期的一股创作潮流。2.形成的原因一是五四思想启蒙造就了思考的一代,他们渴望用小说来提出和讨论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二是受易卜生等欧洲与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创作。1918年《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使这位挪威作家的社会问题剧风行一时,这对问题小说是一个推动。理论上的倡导则更早。1918年周作人在题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演中,就颇有倾向性地评介了日本近代文学中问题小说的地位,并由此肯定为人生的文学。3.特点A: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B:“只问病源,不开药方”(实际上是开不出药方,也有些作家试图以“爱”、“美”净化人生);C:在小说形式上,比较幼稚。二、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1901年移居上海。父亲是当时清朝政府的海军军官。1914年秋天考入教会办的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日后贯穿于冰心早期作品中的爱的哲学。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正在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读书。在时代的感召下,正做着学生会文书的冰心,经常写些宣传文章,并开始对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进行思索,随后创作了一批暴露黑暗、提出社会问题的所谓问题小说。冰心创作成就还有散文和诗歌方面(小诗派),尤其是她的通讯《寄小读者》(主要写作者1923年去美国留学途中和到美国后的生活、见闻等),在当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前期:暴露和批判社会种种弊病。《两个家庭》(1919年,处女作):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家庭培育出来的女子两种绝然不同的命运;《斯人独憔悴》: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子的冲突;《去国》:“祖国呵!不是我英士弃绝你,乃是你弃绝我英士了呵!”《最后的安息》:控诉童养媳制度的罪恶,翠儿勤劳聪明,朴实可爱却备受婆婆的虐待和折磨而含冤死去;“慈怜温蔼”、天使般的惠姑抚慰她使之宁静愉快地走向极乐世界。(2)后期:“慰安”身份与“爱的哲学”。(心理问题小说)试图安慰青年的苦闷、忧伤心灵,并力图回答、解决问题,转向“开药方”。《超人》(1921年):何彬(“爱和怜悯都是恶”),禄儿的母亲使他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爱的哲学”战胜了“恨的哲学”。后来有《悟》小说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小说形象苍白、说教太重,损害了艺术感染力。三、叶绍钧的小说创作: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4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夜》、《多收了三五斗》等;长篇小说:《倪焕之》叶绍钧(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知名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为主,在新诗、散文等领域也有所涉足,还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的《稻草人》是我国现代最早的童话集。文学研究会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五四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1.叶绍钧小说的题材内容叶绍钧小说以描写知识分子,特别是小学教师和城镇小市民的生活与思想状态为主,反映了出身和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曾被誉为优秀的“教育小说家”。A:对小市民的无聊、庸俗生活现象的讽刺与批判。(灰色、庸俗、苟安的国民性痼疾)《一个朋友》:把结婚、生子、娶儿媳妇当作人生的全部,身上只有传种接代的生物要求,而毫无远大高尚的生活理想。《隔膜》:客厅里无聊的寒暄、酒席上虚伪的礼节、茶馆里污浊的空气,揭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隔膜与互相敷衍的痛苦。B.小知识分子(尤其是小学教员):一是卑琐、庸俗型:《饭》:吴先生。为养活全家而在专横、霸道的县学务委员面前低三下四、忍气吞声,丧失了人的尊严。含泪的嘲讽。《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精明(庸俗、愚蠢)、苟且(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是非不分)、自私、疑惧。喜剧色彩。五四“灰色人生”得代表作。二是正直、理想型:《城中》:丁雨生。改造社会得理想、创办宏毅中学、虽遇重重困难却义无反顾地进行。《倪焕之》:倪焕之。纯洁、热情、高境界、大理想。向外追求:理想的教育救国;向内追求:理想家庭、新女性(妻子、恋人、同志的统一)。理想却在现实中不断修正和扭曲,结果和初衷产生了啼笑皆非的距离。跳出小圈子,走向社会,走向革命。大革命的失败完全摧毁了他的精神支柱和生存信念,而倒在失望与幻灭中。2.叶绍钧问题小说的特点:A:客观地揭露问题“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B:主观地想用“爱”和“美”来解决问题。“他以为‘美’(自然)和‘爱’(心与心相印的了解)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而且是‘灰色’的人生转化为‘光明’的必要条件”(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3.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A: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B: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C: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4.《潘先生在难中》解读:A:故事:5表层结构(是横向组合,由时序与因果关系支配)战乱前(逃难)——战乱中(归来、避难)——战乱后(写条幅)深层结构(是纵聚合,各部分之间静态的逻辑关系)逃难之苦归来之惶避难之急安全之乐守家之安无事之喜B:人物:性格缺陷:自私、怯弱、自以为是;(表层)精神缺陷:随波逐流、奴性;(深层)人格缺陷:麻木不仁、没有是非;(核心层)C:艺术:艺术构架富有戏剧性,荒诞性(战事并未发生,虚惊一场),具有讽刺的效果;结局回味深长(身受其害而虚言粉饰),深透的鞭挞。冰心与叶圣陶创作风格的比较:冰心小说叶圣陶小说思想内涵:表现爱与美的、人生理想再现灰色的社会人生人物形象:性格模糊、概念化性格鲜明、典型化艺术表现:演绎故事、主观抒情与议论较多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冷静客观地叙写创作方法:有浪漫主义色彩现实主义四、其他问题小说作家(1)庐隐(1899-1934):原名黄淑仪,黄英,福建闽侯人,文学研究会会员,1921年开始文学创作,曾任北京女子中学校长。写“人生是恨”的主题。作品常带有自传色彩,作品风格感伤,基调悲慽,抒情浓郁,语言流畅,是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有《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等。与冰心并称为“文坛双星”。《海滨故人》:写露莎等五位青年女性在海滨聚会的遭遇到风流云散的过程,露莎和她的好友玲玉、莲裳、云青、宗莹苦苦地对人生的探索。小说重点表现了主人公露莎因为理想落空而悲观失望,成为了一个看破红尘的虚无主义者。(2)王统照:“美”与“爱”的魔力与虚幻在王统照看来,人们的生活是一个美好的乐园,却总是遭到外界突来的恶势力的粗暴破坏,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