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授课题目(章节)第十六章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授课时间第6周周次及课时安排第6周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2.把握“论语派”及其小品文教学重点、难点1.“论语派”及其小品文第十六章30年代的散文创作一、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鲁迅风》杂志1939年1月创刊,同年9月停刊,10月又复刊,该刊在上海创刊,初创时主编金性尧,复刊时编辑人冯梦云,以研究、学习、继承、发扬鲁迅精神遗产,抨击时弊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为宗旨,初为周刊,第13期起改为半月刊,共出19期。杂文双璧:徐懋庸、唐弢徐懋庸(1911-1977):其知识渊博,长于思辨,其杂文贴切泼辣,文风质朴,主要也是针砭旧物,但是和鲁迅比,视野和力度都比较小。主要杂文集有《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唐弢(1913-1992):其杂文简明而有文采,是政论和艺术散文笔调的结合。学到了一些鲁迅的风格,但是却比不上鲁迅的深刻和广博。主要杂文集有《推背集》《海天集》。二、“论语派”及其小品文1.“论语派”的形成论语派是以1932年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以杂文为主的小品文流派。这个流派拥有三个刊物,即《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代表人物是林语堂、周作人。该派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保持“冷静而超远的旁观者态度”。其主张和倾向受到了当时进步作家的批评。2.林语堂和幽默闲适小品文学主张:幽默和闲适。林语堂认为,讽刺具有“酸辣之味”,而幽默必须先有深远的心境,去掉讽刺的“酸辣之味”,读者得到淡然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幽默。3.“五四”落潮后的周作人与“论语派”2周作人是论语派实际上的精神领袖。他和林语堂一样,都是现代散文闲话一派的宗师。这一时期出版的杂文集有《看云集》、《书房一角》、《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等,人生态度明显走向了消极三、抒情散文的创新和随笔、游记、报告文学的发展1.抒情散文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该书1937年获得了《大公报》文艺奖中唯一的散文奖。李广田(1906-1968)也是汉园三诗人之一,但其主要成就在散文上,虽然和何其芳一样都追求散文的独立的品格,却与何其芳的风格截然不同。散文集早期主要有《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等。丽尼及其《黄昏之献》陆蠡及其《囚绿记》2.随笔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1925年开始发表散文随笔,30年代结集出版了《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都是他著名的散文集。除了丰子恺的散文之外,其老师夏丏尊的《平屋杂文》、叶圣陶的《未厌居习作》、俞平伯的《燕郊集》等,也都属于缜密完整、细心体味日常人生世事的功力一派。3.游记游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水游记,重在写景抒怀,另一种是旅行杂记,重在了解社会。山水游记这时期主要以郁达夫为代表。1933年,郁达夫移居杭州,寄情山水,成为出色的山水游记作家。《屐痕处处》、《达夫游记》集里的作品,如《钓鱼台春昼》,脍炙人口。旅行杂记这时期引起较大反响的有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李健吾的《意大利书简》;郑振铎的《欧行日记》;小默(刘思慕)的《欧游漫忆》等。4.报告文学东北九.一八和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后,曾经形成了第一次报告文学热潮,到了1936年,抗战形势危急,阶级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成就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第一个丰收年。夏衍的报告文学名篇《包身工》和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是当时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