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一、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几个理论问题二、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状况三、研习中国近代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参考文献一、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几个理论问题(一)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与内涵ModernHistory——既可以翻译为“近代史”,也可以翻译为“现代史”。НОВАЯИСТОРИЯ——NewHistory(近代史)НОВЕЙЩАЯИСТОРИЯ——NewerHistory(现代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明朝中后期•17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史的下限:•1911•1919•19491979年创办的《近代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最有代表性,也可说水平最高的刊物,其范围就确定为1840-1949年。在高校历史系,为了授课的方便,仍把“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作为两门课。但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专业。(二)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基本线索,是指该历史阶段最基本的特征,体现了人们分析、研究和评价一个历史阶段所遵循的视角和理论范式,并形成了一种话语体系。“三次革命高潮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1)“四个阶梯说”(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1)“七次革命高潮说”(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沉沦”与“上升”诸问题》,《近代史研究》1998,2)其他观点:“两个过程说”、“争取民族独立和谋求社会进步说”、“反帝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说”。(三)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相关论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二、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状况(一)几本影响较大的中国近代史著作1、1949年以前:陈恭禄:《中国近代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蒋廷黼:《中国近代史》,1938年艺文研究会出版,1987年长沙岳麓书社重版,近年有不少重版本。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以后多次重印,以资料见长,上海书店1989年重印。2、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1947年第一版,到1955年第5版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1994年第4版。1-4版已经印刷了100万册,是大学历史系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材。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版。国内近二十年来出版的第一部完整的大型的近代通史专著,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约110年的历史。3、西方学者的近代史研究费正清(JohnK.Fairbank)《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的历史是皇朝的循环,中国的社会是一个自我平衡的社会。西方国家来到中国,对“停滞不前”的中国产生了冲击,面对冲击,中国作出了反应,中国的社会-经济基础、传统习惯到政治制度出现了改变,开始“走向近代”。柯文(PaulA.Cohen):《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版。柯文的“中国中心观”:第一,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找出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尽量用中国内部而不是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上哪种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第二,强调历史描述的精细化,把中国按横向分解开展区域性、地方史研究;按纵向分解推动对各社会阶层,尤其是下层社会的研究。第三,吸收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二)80年代以来近代史研究的拓展近代社会史研究近代经济史研究近代思想文化教育史研究早期现代化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其他研究领域的新拓展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现代化范式”:把“现代化”主要看作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全球历史大变革进程,看作一个并不具备终极目标价值而且道路模式选择多样的历史范畴,从而使之成为史学研究的对象。罗荣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三、研习中国近代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转变史学观念坚持一切从确凿的史料出发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把握近代历史的“变”与“不变”不仅要关注上层历史,更要把目光移向下层历史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蒋廷黼:《中国近代史》第一章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第二节中英鸦片战争第三节鸦片战争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体系的建立私有财产权力制度的确立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知识、观念、思想的更新与科学、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及产业革命中国邻国多被殖民主义者染指,缓冲地带越来越少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社会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清朝前期的人口大增长,使社会面临严重的人口压力;但就经济地位而言,中国经济至少在18世纪末以前仍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2、清王朝的统治江河日下,政权腐朽,军旅颓废,文化思想界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3、清王朝已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发生关系,但尚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地位。三、战前中英关系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1583、1596年,伊丽莎白女王两次托东航商人带信给中国皇帝1637年,威德尔率兵船来华1699年,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1832年,“阿美士德”号事件1833年,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并决定向中国委派驻华商务监督1834年,律劳卑事件1837年,“孟买”号事件(一)战前中英关系:(二)清朝的闭关政策1、“闭关”的种种措施(1)对通商口岸和中国人出海的限制:顺治十年(1656)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康熙二十四年(1685)开放粤海(广州)、闽海(漳州)、浙海(宁波)、江海(云台山)。1757年,乾隆以“民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下旨仅留广州一口通商。(2)公行制度公行承担的主要任务:承销外商的进口货物,并为之购买出口货物;划定出口货物的价格;经手交纳进出口货物的海关税;照管外商的生活,并监督其行动;居间传达清政府对外商的指令及外商向清朝官方提出的意见、禀贴,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3)对来华外国人的限制(4)禁止中外文化交流2、对闭关政策的评价闭关政策不仅表现为“公行制度”和对中外商业贸易的限制,也表现为拒绝了解、接触外来文明的狭隘心态和各种作法。可以说,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外的政治、文化和外交政策。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绝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有关,又是统治者妄自尊大心理和封建文化渐趋封闭保守的反映。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然而以保守的态度来对待西方积极进取的攻势,难免使自己处于被动。历史上对外开放、交往的程度往往同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自信成正比。自然经济的特点:•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同时又是自我消费单位•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家庭手工业附属于农业•小农经济是一种独立的经济,使生产者的收益同自己的劳动联系起来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清代前期的人口增长、耕地及两者的比例变化•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由577万猛增至1673万年份人口(万)人口年均增长率(‰)耕地面积(顷)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清初6000康熙十八年(1679)160001.454925773.43乾隆四十一年(1776)311506.97807156(1766年)2.51嘉庆十七年(1812)369006.97807156(1766年)2.14为问海夷何自航?或云葱岭可通大西洋。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竟安在。——魏源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龚自珍马戛尔尼提出的要求:(1)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通商。(2)在京城设立商行,派驻使节。(3)减少对英货的税收。(4)拨给舟山附近小岛和广州附近地方各,以便英商收存货物和居住。中西关系是很特别的,鸦片战争前,我们不肯给外国人平等待遇,在此之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互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乾隆一、鸦片贸易和禁烟斗争1、罪恶的鸦片贸易2、清廷内部关于禁烟问题的争议驰禁论:许乃济《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1836年6月)严禁论:黄爵滋《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1838年6月)3、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第二节中英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6—1841/1:英军至粤,挑起战争——进犯厦门,攻占定海——直逼天津,清廷妥协——广州谈判,《穿鼻草约》*1841/1—1841/5:清廷宣战,易帅奕山——虎门之战,天培殉国——清军连败,《广州和约》*1841/5—1842/8/:民众激愤,三元里抗英——英方易帅,二度北上——奕经“丧威”,敌犯长江——《南京条约》,战争结束•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根本原因:清朝统治的腐朽,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的落后。•具体原因:(1)武器装备方面落后,官兵素质低下(2)所谓兵力优势和本土作战优势皆不存在(3)统治集团妄自尊大,昧于敌情(4)战略方针反复多变三、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鸦片烟枪与吸食者•1800—1838年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统计表时间1800182818341838数量(箱)4570111542188540220(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30年代,鸦片在英输华货物总值中已占一半以上,每年仅此一项,即使中国白银外流数百万元。战前40年间,英国商人通过走私鸦片,掠走白银3~4亿元。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人。1839年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禁烟并主持虎门销烟。期间,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同时,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于1841年组织翻译了英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1月6日,林则徐顶风冒雪出京赴任,3月10日抵达广州,在广州民众的支持和各级官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斗争,迫使英商务监督义律在5月底缴出英、美商人携带的2376254斤鸦片。6月3日~25日,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虎门硝烟池遗址《穿鼻草约》的主要内容:1、割让香港,赔款600万元,恢复中英广州贸易2、英军撤出大角、沙角,归还定海《广州和约》的主要内容:1、清军退驻离广州城60英里以外的地方2、清方向英国缴纳“赎城费”600万元,款项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3、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英国远征军的实力:战争初期共有各种船舰48艘,其中配有大炮的兵船(帆船)16艘,轮船(机动)4艘,其余为运输类船只,共载炮540多门,全部兵力4000多人;战争后期增至兵船25艘,轮船14艘,共载炮700多门,全部兵力近20000人。其中进抵南京的兵力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