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解剖生理解剖生理概要阑尾的位置:位于右髂窝部,为一条细长的盲管,外形呈蚯蚓状,长约5~10cm,直径0.5~0.7cm。起自盲肠根部,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远端游离于右下腹腔。体表投影:约在右髂前丄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查尔斯·麦克伯尼博士是美国纽约一家医院的外科医生。1901年,他发现在阑尾炎病人右下腹部有一个压痛点,描述为从髂前上棘至脐孔直线中外1/3交界处的腹部压痛对阑尾炎有诊断价值。此处现在被称为“麦克伯尼点”,这使得阑尾炎的诊断大为简化。I.回肠前位:尖端指向左上方II.盆位:尖端指向盆腔III.盲肠后位:位于后腹膜,在盲肠后方,髂肌前,尖端指向上IV.盲肠下位:尖端指向右下方V.盲肠外侧位:位于腹腔内,盲肠外侧VI.回肠后位:在回肠后位,指向脐。其它:腹膜外阑尾,盲肠壁内阑尾阑尾尖端方向阑尾的血供:阑尾动脉:回结肠动脉的分支,为一无侧支的终末动脉。有血运障碍时易致阑尾坏死。阑尾静脉:与阑尾动脉伴行,回流入门静脉。阑尾炎症时可引起门静脉炎和肝脓肿。阑尾的血运阑尾神经1、属于内脏神经支配(通过交感神经丛与脊髓第10、11胸节相连)。2、内脏神经疼痛特点为:范围弥漫,定位不准确、牵涉到其它部位。故阑尾炎早前疼痛可能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围。3、当阑尾炎严重涉及壁层腹膜时疼痛转移到右下腹。4、故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特点存在由内脏神经疼痛向躯体神经疼痛转化过程。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参与B细胞产生和成熟。阑尾的淋巴管与系膜内的血管伴行,引流淋巴液至回结肠淋巴结。其淋巴组织在12~20岁时达高峰,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60岁后消失。解剖生理概要一般认为儿童和青年时期阑尾具有发达的淋巴组织,能转输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故阑尾可称为免疫器官之一,到成年人后,这种免疫功能已被全身淋巴结和脾脏所代替。此外,阑尾粘膜有分泌功能,阑尾壁也有蠕动功能。阑尾的组织结构类似结肠的组织结构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粘膜:可分泌粘液富含淋巴含嗜银细胞黏膜下层:淋巴组织丰富,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因此有人认为预防性阑尾切除术或在腹部行其他手术时随意将无病变的阑尾切除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