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当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一、网络文化及特征网络文化是依附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现代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从广义上说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学术、文学艺术、娱乐等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从狭义上说,包括在计算机互联网上进行的教育、宣传、文学艺术、娱乐等侧重人文精神性的文化活动。网络文化其内容与形式都迥异于以往的所有文化存在形态。第一,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任何一个网点引起的涟漪都可迅速波及全球,辐射至世界各个角落,其影响力、渗透力大大超过广播、电视等媒体。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突破了民族、文化界限,赋予人们更大的国际性和包容性,成为可超越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种种局限而共享的国际信息资源。网络传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在网络上传播信息不再是传统传播媒体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上网人的权利。第二,网络文化具有快捷性。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与人的距离变短,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变小,其主要原因是网络的传播速度。网络信息通过因特网高速传播,传播速度之快、时效性之强,就连发明计算机的专家们也始料未及。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人们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彻底打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正是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和时效性,促使上网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加。第三,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费用、文化参与和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使人人平等参与成为了可能。网络时代的文化,在交流上是平行的,在关系上是平等的,在选择上是自主的。网络文化成为没有屏障的开放型文化,成为一个平等参与的文化。第四,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网络文化的价值体系,是多元一体的。它可以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乃至任何团体与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互联网把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源源不断地加人到网络当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在网络中传播、碰撞、交融,生成新的文化。这种既多元又一体的文化共同存在,彼此竞争,互相依存,共同发展。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在近年来的网络文化研究中,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者们一致认为,青少年已成为当代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是从互联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网民数量是衡量互联网络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1月的第17次调查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1%,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据统计,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其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半数以上。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引起当代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以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新、影响面广、速度快捷、意识观念开放的特点,满足了当代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无可争议地成为“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参与者和接受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文化就是青少年的文化。(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1.网络文化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习。首先,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的方式和渠道。网络上的学习是一种“交互式”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与老师平等交流,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甚至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指导者,使因材施教得以实现;网上教学不受时间制约,既可同步进行,也可异步进行,从而使教学双方有更大的自由,使学习更加有效。调查显示,83.6%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可见,网络学习使青少年学习的参与性、自主性显著提高,已成为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又一条重要渠道。其次,网络有利于解决青少年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网络以其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便快捷性大受青少年的欢迎。再次,上网弥补了青少年实践不足的缺陷。网络的虚拟现实是实践的一种别样方式。多媒体传导系统不仅使知识变成了多种形式的直观体验、活生生的操作和生活游戏,而且能大大减少教育的投人。2.拓宽了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渠道,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主要是政治学习、宣传教育、开展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等,而网络文化则主要是通过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输交换,达到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调控的目的。它是一种更灵活、自我教育成分更多的教育方式,符合青少年求知、求新、自主的特点。利用网络进行教育,还有利于青少年民主观念的形成。网络的异步传输和交互式沟通使青少年网民能更从容地选择和吸纳信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青少年的民主思想、民主意识大大增强。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不少青少年网民都表示更喜欢网络中所特有的民主气氛。他们认为,这里没有说教、没有强迫,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和自主的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教育,也有利于青少年现代观念的树立。网络中大量的科技信息,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充分体会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力量,从而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调查中,对于“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有31.8%的学生选择了“为了学习,查找学习资料”。这说明相当部分的青少年越来越注意掌握知识、充实自己。3.拓宽了青少年的交往渠道。当代青少年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大大突破了电话、信件等传统的交际方式。调查显示,有22.4%上网青少年是为了交友。有56.5%的学生认为“通过网上交流认识了很多朋友,减轻了学习压力”。交往渠道的扩大和延长,大大开拓了青少年的眼界,把他们与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对青少年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网络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4.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沟通,提高心理素质,缓解青少年的精神压力。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青少年出现了心理问题就需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发泄场所和倾诉对象。在网上,人们在交流中可以说出心中真实的感受,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虚拟、匿名的网络社会之所以受青少年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内心烦闷与苦恼的场所。网络交往作为青少年宣泄情感的一个渠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显然是有益的。5.激发了青少年的想像力、创造力。网络文化以其内容的广泛性、方式的灵活性和网络自身的高科技性对青少年想像力、创造力产生了较大的激发作用,这无疑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6.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自尊、自信,发展个性。过分迷恋或服从于“权威”,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全发展无疑是一种摧残。在网络社会,青少年与其他网民之间是一种民主与平等的关系,人人都是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一身的独立主体。网络的自由性正好符合青少年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都有积极影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是主流。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影响。经调查发现,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使青少年价值观的选择更加困难。信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和提供信息的人来自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必然形成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青少年正处于思想迅速发展,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是关系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大事。一些西方国家,凭借他们在经济上、技术上的优势,利用信息网络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人侵,宣传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在此背景下,道德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的冲击、挤压和挑战,对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网络文化中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误导也是显而易见的。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导致青少年在现实中的交往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尽管网络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丰富了人们的交际手段,但其“隐形”状态下的人机互动交往方式,排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相互交流沟通,“人为地”把青少年与现实社会“隔离”开来,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另外,网上虚假信息的传播、篡改数据、网上偷窃、传播病毒、人身攻击、恶作剧等不道德行为,使青少年对社会交往产生了恐惧,因而产生了多疑、防范等心理,加剧了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3.网络上瘾也给青少年带来不利影响。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和网络游戏的新鲜刺激,使部分自制能力、分辨能力较弱的青少年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虚拟与现实两种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加上现实社会激烈竞争给他们造成的压力,使许多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综合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调查显示,有10.8%的青少年因上网减少了户外活动,有11.8%的青少年认为上网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睡眠,有15.3%的人认为上网改变了白己的生活方式。还有少数青少年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互联网拥有大量信息,导致他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网络,使他们以一种彻底地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不愿与现实中的人进行沟通,不少青少年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这些非人格化的倾向给青少年的教育带来了很大难度,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危害与威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4.部分青少年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导致人格虚伪。网络的建立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虚拟生存。这种由计算机和通信线路建立起来的、彼此不必谋面的人际交往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人们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进行网络交际和信息传递。因此,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有的人借助于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和满足;有的人则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导致人格虚伪,出现生活幻想,甚至造成人格分裂。5.网络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发展速度异常惊人。游戏的普及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网络的暴力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因玩电子游戏性情变暴躁的占27%,认为玩游戏与校园暴力有关的占29%。未成年人痴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暴力观念和帮派意识,混淆游戏虚拟与社会现实的区别,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他们往往把游戏中的行为方式带人现实社会,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园暴力增多与网络游戏暴力不无关系。三、有关建议与对策(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概括。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