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宗法礼制第五讲从氏族到国家国家产生的条件宗法制的确立礼文化的兴衰青铜文化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国之大事,在祀及戎”。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治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礼器所谓礼器,指的是用于祭祀和宴会等礼仪场合的器物。其涵义是“藏礼于器”,也就是宗法等级制度的物化,它象征着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礼器的大量制作与使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礼器是宗庙中和宫室中陈设的器物,使用于各种祭祀、宴飨和各种典礼仪式的场合,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礼器在许多青铜器的铭文中,宗庙中的许多礼器称为“宝尊彝”,尊彝就是礼器的通称。“重器不出门”。礼器包括酒器、饪食器、水器、乐器等,每一种器类又可分为十几种或二十几种器名。每一种器物由于王朝的更替,典礼制度的变化、习俗的相互影响,乃至生产技术的进步,又会演变成很多种形式。青铜礼器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器物体系。每种器形的发展,一般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在铸造技术上由不合理到合理,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出土或传世的青铜器有数万件,这只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小部分。单是中国青铜礼器的发展史,就已经能描绘出那遥远的,一个非常辉煌的青铜时代。(1)饪食器鼎、鬲、甗、簋、簠、盨、敦、豆、铺、盂、俎、匕等。鼎: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飨等各种用途。最早的青铜鼎见于夏代晚期,以后历经各个时代,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行用时间最长的器,因而变化也很大。大致有圆鼎、方鼎、扁足鼎等形式。夏菱纹鼎礼器中尤以鼎最为贵重,传说夏禹铸九鼎,这九鼎作为社稷的宝物,就成为王权的象征。后来,商取代夏,周取代商,皆以“越鼎”(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一件周武王时代的利簋的铭文)即夺到鼎为标志。对于夏禹铸九鼎的真实性,后世有争议。但1987年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只铜鼎,证明夏代的确具备铸造这种礼器的能力。青铜礼器包括铜鼎,古代总称“彝器”,又常称“彝鼎之器”。彝鼎连名,也说明鼎的崇高地位,所以古鼎常有“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类的铭文。兽面乳钉纹方鼎楚庄王问鼎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商周墓葬用鼎制度(2)酒器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瓿、盉、枓、勺、禁等。兽面纹爵龙虎纹尊(3)水器齐侯匜西周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771年)匜为盥洗器。此器平盖,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腹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齐侯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为齐侯夫人。在青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吴王夫差鉴春秋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鉴是盛水器。此器形如大缸,平底。器腹两侧有龙头状兽耳,两耳间的口沿旁有小龙攀缘器口,作探水状。通体饰繁密的交龙纹三周。器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子仲姜盘春秋早期盥器。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盘壁的两侧有一对宽厚的副耳高耸,其外侧饰有云纹。盘的前后各攀一条曲角形的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龙身躬背曲体似于跃入盘内水中。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鱼为七条一周,龟、蛙为相间排列,此种饰法极具春秋早期的特色。盘的中心是一只带有头冠的雄性水鸟,边上为四条鱼,外圈为四只头上无冠的雌性水鸟,造型生动。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动物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转动,这是以前青铜器中绝无仅有的。这件精美的青铜器在现今无数商周青铜器中无一能媲美,可见其是多么的珍贵,同时这也告诉我们早在春秋早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创作与进步。(4)乐器铙、钲、钟、铎、铃、钩、镦于、鼓等。兽面纹铙商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又称钟或执钟,流行于商晚期。它的形体似铃而大,口部呈凹弧形,器体横截面为阔叶状,两侧角尖锐,底部设中空短柄,可置木段以便手执。根据文献记载,铙是一种军乐,在退军时指示停止击鼓。原始建筑《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曰:“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礼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新石器时代陶屋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在仰韶、半坡、姜寨、河姆渡等考古发掘中均有居住遗址的发现。北方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地穴式,但后期的建筑已进展到地面建筑,并已有了分隔成几个房间的房屋。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及复原图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及复原图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复原图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型。套间式布置也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在建筑技术方面,开始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在山西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已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这是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居室装饰。古代房屋建筑穴宫堂室房塾庭门闺户窗向牗萧古代坐次礼仪葬、吊、墓、坟“葬”,《说文》“藏也”,把尸体放在草垫或用树树枝捆扎而成的木床上,然后用乱草覆盖掩藏。《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能够深掘土坑,把尸体埋在地下。原始社会末期,土坑葬已经相当普遍。埋棺之处叫做墓,也叫茔。墓地范围以内叫做兆域。在地面以上堆土成丘,叫做坟,也叫冢。也就是说,墓指平地,坟指高处。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也仍然是墓而不坟。从文献记载来看,土丘坟在春秋中期已经出现,并有了一定程度的流行。《礼记、檀弓上》: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周礼、冢人》:“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区树数”。《吕氏春秋、孟冬记》载,当时专门有官员“营丘垅之大小、高卑、薄厚之度,贵贱之等级。”“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药草,士四尺、数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秦汉以后,几乎可以说无墓不坟了。汉律规定,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后世制度更加严密,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典章对不同品官和庶人墓地的大小都有具体的规定。土丘坟的形状从战国开始就为方形为贵。从秦到宋,都是在多是在墓室以上划出一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基址,然后层层夯筑黄土、下大上小,直到一定的高度,封土堆的顶端仍呈现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平面,考古学者称之为覆斗行。方行坟丘是最高规格,除了帝王以外只有极个别帝王的近亲及没有同帝王合葬的后妃可以采用。从明代开始,帝陵的封土正式变方为圆,称之为宝顶,又称独龙阜,其上满栽树木。而清代帝陵多为长圆形。从战国秦汉以来,一般的贵族、官员乃至平民百姓的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和半圆形。早期的符号与文字早期的符号与文字早期的符号与文字甲骨的整治三、早期国家的特点1.农耕三、早期国家的特点1.农耕三、早期国家的特点1.农耕社会三、早期国家的特点2.血缘纽带礼、禮、豐、豊王国维:“奉神人之器”,引申为“奉神人之事”,故礼来源于祭祀。“豊”字从“玉”,从“豆”,古代有以玉祭祀的习俗。《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或曰:“豐”字从“珏”,从“鼓”,因为古代行礼常用玉帛和钟鼓。玉:六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玉礼器包括图腾和象征权利的符节器。最为著名的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大批玉宗及各种柱型器。此外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玉熊也应是当时部落族权的图腾。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化,到了商周时国家各种礼节礼仪不断完善,出现了祭祀不同对象以及区分身份贵贱的专用礼器。玉礼器通赏分为六器:壁、琮、圭、璋、琥、璜。《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古人主张天圆地方,“以苍璧礼天”,因天圆而色苍;“以黄琮礼地”,因地黄而方。古人以玉的颜色和形制,来配合阴阳五行之说,从而产生了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江淮地区原始文化玉条形璜•龙山文化•玉璧•战国金柄玉环良渚文化玉琮先秦玉玦商玉瑗玉:六瑞瑞,《说文》“以玉为信也。”郑玄注:“人执以见日瑞,……瑞,符信也。”《典瑞》云:“若天子受命于天,诸侯不得受瑞于天,唯受命于天子,故名‘瑞’。‘瑞’,即符信者也。”六瑞是以玉制作的用于朝聘的信物,在君臣之间表爵秩等级,在邦国交往之间,用于表示礼书和等级。不执圭者,未成国也。古人对礼器使用者的等级十分讲究,是有严格的次序的。王公贵族必须按身份佩带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礼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毂壁,男执蒲壁。”其中镇圭长一尺二寸,桓圭长九寸,信圭长七寸,躬圭长七寸或五寸。这四种圭加上刻有毂纹的璧和刻有蒲纹的璧就合称六瑞。共79页,现在1页到页下一页文字列表快速搜索清和田白玉雕“福如东海”暗八仙纹清籽玉雕兽面纹佩清白玉雕虎形挂件清白玉雕魔蝎挂件清青玉雕福寿挂件清青玉蝴蝶《仪礼·士昏礼》①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请求联婚,以雁为礼物。②问名:请问女子之名。③纳吉:男方知女子之名,便要占卜,如获得吉兆,要反馈女家,并再用雁作为礼物。④纳徵:双方定下婚约,男家要送礼,礼物为玄薰、束帛、俪皮。⑤请期:男家再用雁为礼物,问女家合婚日期。⑥迎亲:新郎乘车亲往,后跟两辆从车,为新娘准备的车也是如此。⑦送亲:新娘之父迎于门外,新郎再以雁为礼,行礼而出,新娘随行,父母不送出门。⑧合卺:新郎迎新娘进家门,设宴共食,以一瓢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与妇各执一片以酳(yìn用酒漱口),故云合卺曰酳。”⑨完婚:宴后,新人入房,由新郎摘去新娘的装饰,撤出室内之烛,婚礼完成。⑩晨谒:第二天早晨,新娘要谒见公婆,献枣栗给公公,献干肉给婆婆,(有象征意义)最后献食给公婆。《仪礼·士冠礼》冠礼是一种成年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被承认为氏族的真正成员。士冠礼的过程:①占卜:父亲卜筮来分别确定行冠礼的日期和给儿子加冠的来宾,然后将冠礼日子通知加冠来宾。②行礼:冠礼日早晨,父亲将来宾迎入庙,儿子出房就位,然后行礼;来宾将规定的服饰给青年披上,反复三次,称为始加、再加、三加,并用酒祝祷青年。③拜母:儿子由西阶下,去拜见母亲,然后再回到西阶以东。④取字:来宾给青年取一个字,其父送来宾出庙门,青年会见兄弟姑姊,再拜见君主、乡大夫、乡先生等;其父用酒款待来宾,并赠束帛和俪皮。冠礼完成。有没有字,是一个人是否成年的标志。西周礼乐文明在各种典礼、仪式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区别尊卑、亲疏、贵贱、贤愚等社会范畴,是周代礼制的基本精神。礼仪的系统化与制度化,一方面意味着一个统治阶层的权力已由使用武力作强制性的统治,逐步演变到以合法的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规整的礼仪也代表各阶层内部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的秩序化,减少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