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小学生个性倾向的特点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交往需要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小学生成就需要主要体现在学业范围内,其发展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抱负水平有所提高;二是对学业失败的焦虑增长。2、小学生动机的特点。我国学者调查发现,儿童的学习动机有四种类型:(1)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在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集体和组织——如学校班级及其各种组织交给的任务,或是为集体和组织的荣誉而学习。(3)为自己的前途、理想,为升学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为第一种。3、小学生兴趣的特点: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范围逐步扩大。4、小学生价值观的特点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二、小学生个性特征的特点1、小学生气质的特点:由于气质的天赋性和稳定性,不同的小学生可明显表现出气质的差异。胆汁质的小学生表现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敢。多血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语言活动敏捷,亲切、浮躁、轻率。黏液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性格内向,坚忍、执拗、淡漠。抑郁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观察细致,感受性高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忸怩、孤僻。典型的气质类型并不多见,多数人的气质是两种气质的混合型。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多血质类型,虽有朝气、灵活、易与人相处,但缺乏一贯性;而抑郁质类型,虽敏锐、细致、体验深刻,但又较冷漠、多疑。2、小学生性格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儿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还不够稳定,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如对学习的态度,低年级的儿童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到高年级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部分儿童对自我言行统一性要求增强,这种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并逐步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但仍有不少儿童的态度尚不够稳定统一,还不能形成明确的性格特征。小学生的性格发展的总趋势是:(1)性格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而逐渐提高。(2)二年级到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相对稳定性。(3)四年级到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出发展的快速增长性。3、小学生能力的特点: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能力在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作用下,在自身的努力作用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差异。在发展速度上,有的学生发展快些,有的则慢些;在能力类型方面,差异更是明显。心理过程即人人共有的心理活动。由于心理活动都经历着发生、持续并结束的过程,因而称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包括自己)的过程,通过知觉、技艺、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实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和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智力的核心。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的心理过程。个性指一个人整个稳定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一般可以把个性结构分为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个性倾向是决定个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成分。需要是个体活动的根本源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某项活动,从而满足其需要、达到其目标的内部动力。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一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格:即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成分。气质是人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具体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如思维速度)、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度、对刺激的耐受程度)、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长短)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如指向外部世界或内部世界)。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那些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存在和对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在认知方面的表现。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自我体验主要是指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其表现之一是儿童的自尊心。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在意志方面的表现。通常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都是自我调控的主要形式。一、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无意注意具有被动性,主要取决于刺激物在强度、新异性和变化性等方面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是: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3、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1、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从比较肤浅、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准确的、本质的理解。但是整个小学阶段,这种理解的具体性大,概括性较差。如分不清“勇敢”和“冒险”、“谨慎”和“胆怯”等。2、在道德品质的判断方面,小学生从只是注意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从简单依赖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制约。在道德行为的发展来看,在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言行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但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行脱节、能说不会做的现象便会出现。这种言行脱节的现象在小学生身上出现是正常的,是需要教育者理解和加强辅导的问题。一般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有:模仿的倾向,出于无意,成人的要求不一致,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做事、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小学阶段道德品质发展的质变时期,即品质发展的“关键年龄”,大概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这是加强辅导和促进发展的关键阶段。结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小学时期是一个发展智力的好时机。2、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协调的,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协调性成为其主要特征。小学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好时机。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开放的。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小学时期是成人了解儿童真实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的好时机。4、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可塑的。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申博官方网站,申博sunbet开户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