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蒙娜丽莎-(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术欣赏课—《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蒙娜丽莎》(油画)达·芬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代表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1503年作。也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于木板上。画高77厘米,宽53厘米。.作品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的微笑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此微笑的含义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蒙娜丽莎微笑的秘密2010年,法国科学家试图透过非侵入性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来破解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之谜。他们发现,在创作这幅作品时,达芬奇采用的是他独创的“晕涂法”(sfumato)技巧,也叫“层次渲染”。这是一种通过细致地把一个色调调和到另一个色调,使油画中生硬的轮廓变得模糊或柔和的绘画技巧。在意大利语中,“sfumato”含有“消失”或“朦胧”的意思,运用这一技法的画作给人一种朦朦胧胧似真似幻的感觉,使视觉上产生的微妙错觉效果达到极致,给观赏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此项研究认为,蒙娜丽莎难以捉摸的微笑是不同颜料混合所产生的微妙效果,油画融合了由不同颜料构成的40层超薄油彩,每层厚度仅2微米,约为一根头发丝的1/40。达芬奇运用这一技法,在蒙娜丽莎的嘴的周围产生轻微模糊的阴影和光晕,营造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令人隐约感到她在微笑,但再看时笑容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蒙娜丽莎微笑的秘密研究认为,“晕涂法”是一种非常细致并需要极大耐心的绘画技巧。按“晕涂法”的技术要求,每完成一个层次,都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让其完全干透,这也解释了达芬奇何以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蒙娜丽莎》这一惊世之作。研究人员还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达芬奇的另外七幅创作时间跨度长达40年的作品所采用的“晕涂法”技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达芬奇在多年的绘画生涯中,一直实践和磨砺着这种超绝的绘画技巧。研究人员指出,在达芬奇的早期画作中,这种阴影效果还不十分明显,但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绘画技巧,在后来的画作中,他可以用有机颜色介质产生厚度只有几微米的超薄半透明层,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也是非常惊人的成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位神秘的“女子”.揭秘微笑身份之谜字符之谜真伪之谜.衍化蒙娜丽莎裸体的蒙娜丽莎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扮成蒙娜丽莎的达利衍生的各种产物.启示蒙娜丽莎之谜关于蒙娜丽莎身份的3种说法•1.是意大利商人妻子丽莎·格拉迪尼的说法•2.是达芬奇的情人或母亲•3.是画家本人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该主人公真实身份存在争论,存在多种版本。其中比较流行的版本为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后即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传统贝尔实验室的莉莲·施瓦茨博士的研究惊世骇俗。她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本人的女性版本。她通过数字化技术分析发现,达芬奇的面部特征与蒙娜丽莎的面部特征十分相似。有一次,她在电脑上将《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重叠,结果发现二者的眼睛、发际线与鼻子等轮廓竟然能够完全重合。她由此推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蒙娜丽莎身世的秘密2011年4月,由文塞蒂教授带领的一支意大利考古队在修道院遗址开始发掘丽莎·吉奥康达的墓葬,目的是找到她的遗骨并提取DNA,与从佛罗伦萨另外两座教堂里发掘出来的她的两个孩子的遗骨DNA进行比较,以重塑死者容貌,最终解决蒙娜丽莎神秘微笑之谜。这不是文塞蒂教授第一次使用这种遗体容貌复原技术,2010年他曾用类似的方法确定了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容颜。不过,开掘丽莎·吉奥康达墓葬地的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逝者已矣,应该得到安息,不应受到打扰。蒙娜丽莎几经周折通过达芬奇的助手萨莱,弗朗索瓦一世国王以4000埃居买下《蒙娜丽莎》并保存在枫丹白露城堡内,之后传给了路易十四,后者将其转移到了凡尔赛宫。法国大革命后,《蒙娜丽莎》又被转移到卢浮宫。拿破仑一度将《蒙娜丽莎》挂到他在杜伊勒里宫的卧室中,但后来又送回了卢浮宫。普法战争(1870~1871年)时,《蒙娜丽莎》又被从卢浮宫转移到了布雷斯特阿森纳。《蒙娜丽莎》现在的拥有者是法国政府,将它保存在卢浮宫内供公众观赏。如今,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00万游客来到卢浮宫,以惊讶的目光凝视达芬奇的这幅著名肖像画。无论是有幸匆匆一瞥《蒙娜丽莎》的游客,还是沉醉其间流连忘返的蒙娜丽莎迷,人们毫无例外地都会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传说凝视这幅画像,就会产生意大利艺术史学家亚历山大·韦佐西所称的“蒙娜丽莎综合征”——观画者迷醉于蒙娜丽莎的微笑之中,蒙娜丽莎的微笑也变得越来越神秘。蒙娜丽莎几经周折1911年8月20日,一位名叫路易·邦劳德的画家走进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的展室,然而,他在本应挂着画像的地方只看见四根铁钉。他立即找到卢浮宫保安队队长,报告了这件事,但后者以为此画被摄影师暂时借出用于拍摄。邦劳德又去找博物馆馆长,结果证实《蒙娜丽莎》并不在摄影师的手里——它被人盗走了!为了协助这桩盗窃案的调查,卢浮宫整整闭馆一个星期,《蒙娜丽莎》的知名度因此直线上升。法国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因曾声称要将卢浮宫“夷为平地”而成为此案的重要嫌犯,他被逮捕并投入监狱。此案还牵连他的朋友、著名画家毕加索受到审讯,不过两人最后都被无罪释放。蒙娜丽莎几经周折当时人们以为这幅画将永远丢失,幸运的是,在窃案发生两年之后,真正的小偷被发现。窃贼原来是卢浮宫的一位名叫文森佐·帕鲁吉亚的工作人员,他在正常开馆时间进入卢浮宫,躲在杂物间里,一直待到博物馆闭馆后,将此画藏在大衣里面偷偷带出了博物馆。帕鲁吉亚是一位意大利人,他认为达芬奇的绘画属于意大利,应在意大利的博物馆中展出。之后,《蒙娜丽莎》在意大利各地展出,直到1913年返回卢浮宫。在意大利,帕鲁吉亚被人们看作爱国主义者而受到追捧,他只在狱中服刑了六个月。众所周知,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收藏于巴黎的卢浮宫。但在收藏界却有一种说法称,挂在卢浮宫的不是《蒙娜丽莎》,真正的《蒙娜丽莎》是在伦敦一所公寓的墙上。其依据在于1911年发生的那起盗窃案。在那起盗窃案中,《蒙娜丽莎》失窃。两年后,它出现在意大利,但是画面上蒙娜丽莎身后两旁的廊柱已经被切掉了。几年后,《蒙娜丽莎》被归还卢浮宫。但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次失而复得只是一场烟幕,真正的《蒙娜丽莎》已经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购,挂在卢浮宫内的只是一件赝品而已。蒙娜丽莎命途多舛“二战”期间,《蒙娜丽莎》先是被从卢浮宫带到德阿姆博斯堡,后又被带到马蒂耶勒的一个修道院,最后被送到蒙托邦市的安格尔博物馆。1956年,《蒙娜丽莎》被人泼洒酸液,下部遭受严重破坏。同年12月30日,一位年轻的玻利维亚人用石头砸向《蒙娜丽莎》,导致画中人蒙娜丽莎左肘附近的画面受损。1974年4月,在东京展出时,一个残疾妇女因不满博物馆的残疾人政策,用红色油漆喷在《蒙娜丽莎》上。2009年8月2日,一名俄罗斯女子因申请法国公民资格被拒而心生怨恨,在卢浮宫内将一只茶杯扔向《蒙娜丽莎》,结果打碎了外面的玻璃外壳。幸而采取了防弹玻璃保护措施,《蒙娜丽莎》在这两次袭击事件中完好无损。亮暗亮暗亮暗••《蒙娜-丽莎》作为法国艺术品已在法国收藏达400年,被视为国宝。很少有人会忘记达-芬奇笔下的那个既甜美又神秘的微笑。卢浮宫绘画厅画廊长402米世界肖像绘画瑰宝《蒙娜-丽莎》失窃复得后受到特别待遇。它被嵌在双层防弹玻璃罩内,两旁还有警卫。这里是卢佛宫最吸引人的地方裸体的蒙娜丽莎--------可能有的画家认为蒙娜丽莎的魅力由于衣服的遮盖而显得不够充分,于是就出现了脱衣服的蒙娜丽莎,但人物的表情过于僵硬.著名法国达派画家马塞尔-杜尚给蒙娜丽莎开了个玩笑,在她那漂亮的脸蛋上加上了胡须和山羊须,意在表示他对世界名画的藐视,但他也感到蒙娜丽莎的长相确实像个男人.还标上了”L.H.O.O.Q(意为我的屁股在发烧)”这几个缩写字母.杜尚对蒙娜丽莎的戏弄,引起了对蒙娜丽莎的衍化风潮,在这一年的4月30日,不同国籍的29位艺术家各自带着自己创作的标新立异的《蒙娜丽莎》聚集于巴黎,举行了“蒙娜丽莎节”观。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也戏谑过《蒙娜丽莎》,但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别人会把他的作品再衍化一次。摄影家哈尔斯曼在已被达利歪曲过的蒙娜丽莎的那双青筋突起,汗毛浓密的手里塞上了大把的钱币,以此来讽刺达利在晚年时为了赚钱而让画家巴拉达斯模仿自己的画风创造假画。《蒙娜丽莎》已经成了艺术创作的一个经久不衰的母题。就好像我们学习的某种固有的曲牌一样,成为了创作的源泉。壁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艺术———————《最后的晚餐》达·芬奇(1495-1498)焦点透视变化统一484×880cm,米兰圣玛利亚·格拉契修道院藏最后的晚餐(局部)最后的晚餐(局部)多马、大雅各、菲利最后的晚餐(局部)彼得、犹大、约翰最后的晚餐(局部)马太、西门、达太最后的晚餐(局部)巴多罗买、小雅各、安得列最后的晚餐(局部)彼得、犹大、约翰《最后的晚餐》作品比较(1495-1498)(1592-1594)(1464-1467)(1447-1449)(1308-1311)(1863)(1480)(1630)(1955)(1447-1449)(1480)达芬奇密码•2011年3月,梵蒂冈对外披露,他们的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中发现了真正的“达·芬奇密码”。预言地球将在4006年于一场大洪水中毁灭。这个密码就掩藏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背后那扇半月形的窗户上,现在可以告诉世人达·芬奇做出的那个预言:4006年3月21日,将会有一场“全球大洪水”降临人间,而同年的11月1日将是人类“最后的晚餐”,末日会在那天降临。但达·芬奇认为这场毁灭性的灾难同时也将是“人类的新开始”。达芬奇简介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达芬奇哲学家画家诗人数学家戏剧家音乐家科学家地理学家植物学家建筑家雕刻家物理学家工程师汽车发明家解剖家飞机发明家医学家物理对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达·芬奇进行过多次认真的研究,探讨了许多规律性的理论。他发现的惯性规律,以后被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对杠杆原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医学达·芬奇致力于研究生理学和医学,并把人体解剖知识应用到艺术创作之中。他亲自解剖过30具男女老幼的尸体。他解剖过怀胎去世的母体,查明了胎儿真相。他绘制了人体解剖图,详细记载了人体各部分构造,在医学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他用蜡制成人脑内部结构模型,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模型,他最先发现血液循环对新陈代谢的作用。后来,人们把达·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遗稿加以整理,出版了六本专著。医学家们公认达·芬奇是近代生理解剖的始祖。达芬奇的《胚胎研究》约在1510年医学建筑•在建筑方面,达·芬奇表现出卓越的才华。他设计过桥梁、教堂、圆屋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