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课件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展示考情索引素养链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019·江苏卷[1~2题,4分]2018·全国卷Ⅰ[10题,4分]2017·全国卷Ⅱ[5题,4分]2017·全国卷Ⅲ[10~11题,8分]1.人地协调观:认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节气及季节变化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综合思维: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黄赤交角、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及季节等产生及其影响。3.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所在时区及自然地理特点。4.地理实践力: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一、地球公转特征1.定义:绕①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②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③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④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4.转道与速度:项目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⑤1月初最快B点⑥远日点7月⑦最慢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示意图:2.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③23°26′。3.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④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在⑤赤道,之后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在⑥北回归线,之后向南移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在⑦赤道,之后向南移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在⑧南回归线,之后向北移动。[名师提醒]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楚几组数据间的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图1图2图3图1为①夏至日(节气)图2为②春秋分日(节气)图3为③冬至日(节气)(2)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④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⑤越长,夜越短图1中,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⑦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春、秋分日图2中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⑧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⑨昼夜平分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⑩昼短夜长,纬度越高,⑪昼越短,夜越长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⑫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⑬极夜现象[名师提醒](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3)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⑭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图甲图乙(2)纬度变化规律: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由⑮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3)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⑰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⑱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⑲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赤道南北两极点[名师提醒]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3.四季更替和五带。(1)成因: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太阳辐射的周年变化→四季更替与五带(2)四季的划分:A.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B.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⑳春季,依此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3)五带的划分:热带有○21阳光直射现象,无○22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无○23阳光直射、极昼极夜现象;寒带有○24极昼极夜现象,无○25阳光直射现象。1.下图是“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关于图中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B.乙表示昼夜的交替C.甲表示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D.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解析:由图可知,甲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乙、丙表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答案:A读“寒带不同纬度出现某种地理现象的天数变化图”,完成第2题。2.若为极昼现象,则T地极昼开始的时间大约在()A.3月21日B.4月22日C.5月23日D.6月22日解析:T地发生极昼的时间是60天,应为夏至日或冬至日前后各30天,即5月23日或11月22日左右。答案:C下图为“某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完成3~4题。3.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丁4.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A.6时B.15时C.18时D.21时解析:第3题,由图知,甲昼长18个小时,丁昼长6个小时,可知丁地夜长是18个小时,与甲昼长相等,所以甲、丁的纬度数相同,但在不同的半球。选C正确。第4题,丁昼长6个小时,日落时间=12+昼长/2=15,即丁地15时日落。选B正确。答案:3.C4.B读图,完成第5题。5.当图中X、Y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时()A.白昼都在变短B.正午物体日影都在变长C.正值春分前后D.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解析:由图中经纬网可知,X位于南半球,Y位于北半球,当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时,只能是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或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时,不能在两者之间。此时两地中白昼一个变长,一个变短,正午时影子都变短,应为冬至或夏至日附近,A、B、C错,D对。答案:D核心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经典高考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说明太阳在黄道上视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图表信息:图中时间先后是自右向左的;图2中甲与乙是关于冬至点对称的两个位置。第二步:思维流程。第(1)题,6月初太阳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且接近夏至日→即图2中春分点与夏至点之间的丁位置。第(2)题,图2中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在甲、乙位置太阳直射同一纬线上,且移动方向相反→地球上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试做答案](1)D(2)D1.理清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度数的关系。(1)黄赤交角=23°26'=南、北回归线度数(2)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90°-23°26'=66°34'=南、北极圈度数(3)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90°,即:已知太阳直射点纬度,可知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2.黄赤交角的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6.22—12.22太阳直射点一直南移;12.22—次年6.22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3.21—9.23先北移,后南移9.23—次年3.21先南移,后北移(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范围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和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2019·桂林模拟)读图,完成1~3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2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使均温升高。第3题,因O为北极点,从北极上空俯视时,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E点的时刻比H点、P点的时刻早。由题意“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可知,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或12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北半球应为夏半年且昼长夜短,E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为12时,北半球应为冬半年且昼短夜长,北极点出现极夜,日期可能为12月22日的18时。答案:1.C2.A3.D(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中A平面为黄道面,B平面为赤道面。据此,完成4~5题。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5.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A.黄赤交角变为25.5°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5°C.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两个纬度解析:第4题,图中A平面为黄道平面,B平面为赤道平面,P点位于北半球。阳光与黄道面平行,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应是夏至,B对。A、C、D错。第5题,图中①角与②角互余,即和等于90°,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①角减小,即黄赤交角变小,黄赤交角变为21°26′,A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B错。太阳直射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将缩小4个纬度,C对。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在两极分别扩大2个纬度,D错。答案:4.B5.C核心二昼夜长短的变化(2019·江苏卷)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完成(1)~(2)题。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①7:3217:08②6:3118:15③4:4519:39④7:2216:49(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ABCD[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同一地点,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刻;7月某一天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表信息:根据表中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刻,求出四个日期的昼长时间(日落时刻-日出时刻);7月份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第二步:思维流程。先算出四个日期的昼长:①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昼长为9小时27分,然后与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的昼长(12小时)对照,比较哪个最接近12小时。观察四幅图,仔细对比,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属东北升西北落的是A、B两幅图。比较A、B太阳视运动,属于大圆轨道的是B。[试做答案](1)B(2)B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所跨经度数是不同的(如下图)。要突破昼夜长短变化的时空规律,关键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示)。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示)。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1)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