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二、预习要求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2.通读课文,查工具书,给生字词标注拼音。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三、预习检测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2.《大学之道》出自《》。《》与《》《》《》合称为“四书”。四、研习文本。(一)自主学习积累词语:1.道:。2.明明德:。3.亲民:。4.止:。5.知止:。6.静:。7.安:。8.虑。9.得:。10.齐其家:。11.修其身:。12.致其知:。13.格物:。14.庶人:。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翻译下列句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五、探究思考(一)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二)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三)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四)“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五)“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六)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六、课后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应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内核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对理论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答案有“仁”和“中庸”等看法,但其合理内核应是“责任”。B.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C.儒家认为,刑法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不如礼的约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别强调礼的教化作用。D.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资料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个前提,探讨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B.文章指出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并就两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C.文章运用了例证法,以“尧舜”“大禹”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本质的全新见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B.儒家的“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C.文中用一个字“家”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D.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二)将下面的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大学之道》导学案答案四、研习文本:积累词语1.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3.亲民:亲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因新,弃恶扬善。4.止:至,到。5.知止:知道目标所在。6.静:心不妄动。7.安:所处而安,性情安和。8.虑:思虑精详。9.得:处事全宜。10.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11.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12.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13.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14.庶人:普通百姓。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翻译句子“《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结有开始,明白了本末始终的先后顺序,就接近《大学》的道理了。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德行作为根本。五、探究思考(一)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首先,《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大学》是讲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论事,而是将人的精神的弘扬和品德修养置于首位。“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二)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三)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第二段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五)“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六)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课后检测:(一)1.C(“刑法不如礼的约束力大”说法错误,文中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文中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没有力度大小的区别。2.B(“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有误,文中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社会性。)3.D(A“其它的思想都没有”,于文无据;B“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有误,在儒家看来,一般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能达到了儒家的要求:C“是对‘责任的进步补充”有误,用“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不是“补充\'。)(二)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