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从“天朝上国”到“通夷情”——西学东渐与新思潮的萌发2、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核心思想:4、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迈出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还处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而同一时期的英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2)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清政府部分官员意识到在武器装备上的落后和对西方的无知。1、背景3、目的:2、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二、从“通夷情”到“采西学”——洋务思想与“体用之争”清政府面临内忧(农民起义不断)外患(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1、背景:“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3、目的:通过镇压国内革命、抵御外敌侵略,以维护和挽救清王朝统治5、影响: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4、“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4)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没有变革腐朽的封建专制,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8、洋务派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论战6、局限:以林则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都主张向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出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洋务派是抵抗派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7、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关系关于“是否向西方学习”三、从“采西学”到“兴民权”——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70年代)3、评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方民主思想传入1、产生的背景:2、主张: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1、产生的背景(3)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和西学的传播(二)康梁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1)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同时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代表人物著作主要观点2、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以救国图强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翻译《天演论》谭嗣同《仁学》批判专制君权、纲常名教、宗法等级,宣传平等、自由等3、顽固势力与维新派的论战是否要进行维新变法,是否要实行君主立宪、变革政治制度,是否应进行教育改革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康有为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原因(1)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刻(2)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3)与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有关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改革的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4、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联系:(2)相同点:都主张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3)不同点:思想内容、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5、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都学习西方。洋务派在开展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1、提出的背景:(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1)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4)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使人们在思想上得到启蒙(3)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兴中会成立;1895年广州起义)(5)孙中山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影响,选择了民主革命道路2、内容:三民主义十六字纲领含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土地国有(前提)(核心)(发展补充)3、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否废除皇帝制度,是否变革封建的土地制度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次护法运动4、实践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具有不彻底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5、对三民主义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6、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相同: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清王朝对中国的专制统治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主张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新内容相同: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赋予一切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相同:主张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四、从“兴民权”到“民主、科学、启蒙”——新文化运动(3)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试图复辟帝制,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一战期间,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4)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一大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日益壮大,他们向往西方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进行猛烈抨击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辛亥革命使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阶段内容代表作作者前期(1915—1919)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敬告青年》陈独秀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狂人日记》鲁迅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狂人日记》《孔乙己》鲁迅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核心)(前提)(传播载体)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高举社会主义旗帜3、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解放)和文化革新运动(2)打击了政治和思想上的专制主义,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4)推动了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5)推动了文化平民化局限于知识界;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4、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维新派(康有为)与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及原因,本质目的(1)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思想。(2)陈独秀完全否定儒家思想(打倒孔家店)。原因: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原因:民族工业处在初步发展期,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封建势力强大;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本质目的: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原因: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在思想文化上打破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强烈反对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很容易产生偏激情绪。2、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1)欧洲借助传统文化(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原因: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但封建教会势力强大,需要借助古希腊罗马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和反对封建神学。(2)新文化运动则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批判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3、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在性质、影响上的共同之处,及各自在促进社会变革上的作用共同之处: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冲击了本国的封建思想并动摇了它的统治地位,使民主思想到了弘扬,为革命的爆发作了舆论准备。促进作用:法国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必然性“封闭导致落后”,对外战争的接连失败,民族危机的深刻刺激,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国家的困境,传统士人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情怀,以及东方文明的衰落和西方文明的优越使得先进的国人必然选择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倡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倡导民主共和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1)(学习者)三个阶级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先进科技)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共“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2)学习历程四个阶段3、学习的主题抗拒外辱,救亡图存,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改造国民,谋求思想解放,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等。4、学习的特点(4)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激烈的论战(1)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出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2)不断调整中国现代化的方向,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3)从学习西方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如何从文明史观、现(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①从文明史观看: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林则徐、魏源等人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和口号,具有划时代的启蒙意义。维新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救亡与启蒙并举,传播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革命派借鉴西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旗帜。②从现(近)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向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1840年前世界中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然经济出现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一次鸦片战争社会性质改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思想界:“中体西用”政治:洋务运动的开展经济:洋务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断加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中日甲午战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分为三派实业派“实业救国论”创办实业维新派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戊戌变法革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