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凤翔县2014年县级立项课题,编号:FXXT-2014-109《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 施 方 案课题负责人:王大维单     位:凤翔县凤翔中学 日    期:2014年12月实验周期:2014年立项2015年结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 施 方 案提纲一、课题的提出二、实验目标和任务三、实验研究的内容四、实验方法五、实验步骤六、实验具体措施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八、预期研究成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 施 方 案凤翔中学王大维课题的提出德育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主旋律。可以说,德育对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贡献有目共睹,德育工作者的努力值得我们赞赏。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正处于初期的实验和推广阶段,许多教育工作者正在接受或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自身的心理素质,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或大部分的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这势必造成教育中的缺失或负面影响。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深感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如何把二者有效的在教育实践中整合起来,成为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二、实验目标和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建国后曾作为主要学科在大专院校开设。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无情打击。八十年代才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步发展。一九九四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条新的举措,纳入到德育工作领域,希望能进一步改善德育工作的现状,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九九九年六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二00二年八月,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教育方法与途径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二00四年五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出台,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上了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二0一二年十二月,教育部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以上文件和政策的出台对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理论保障。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使得在学校的育人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体系成为可能,二者相得益彰,实现育人的共同目的。只有二者达到真正实践行动上的整合,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德育工作格局。三、实验研究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根本目标都是以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但在具体目标上,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促进学生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与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逐渐适应社会要求的育人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助人过程。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公民,有明确的价值导向。而心理健康教育从发展性、预防性、矫正性三方面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人。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交叉关系,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相互独立的部分,不能互相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有力地扩展和延伸了当前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发挥着重要的补充和奠基作用,它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了教育学生过程中德育工作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现象,而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由于受教师自身素质和家长自身教育能力的制约,而产生的“师源性伤害”和“亲源性伤害”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心灵施暴”的最终结果培养出了看似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内在的心灵扭曲、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比比皆是,只是这种现象在表面不易发现罢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蔼和推广,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又创造了一个和谐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克服了德育工作单干的局面,提高了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教育者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与思想脉搏。只有二者实现有机结合,使德育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注重满足个人心理需要,德育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而关注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发展,激励学生成长。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人的潜能既易被全面开发,又易被全面淹没。然而这种潜能被开发出来后,既可能造福于社会,又可能祸害社会,关键取决于人格的力量。由此可以说,人格教育的确比才能教育更具有优先性和根本性。要保证世界的繁荣昌盛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为这种发展造就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传统德育中,教育者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使教育者懂得:学生是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任何有损于人格尊严的教育都会伤害学生的心理。认识到这一点,教育者就不会斥责学生“你很差”、“你简直是个大笨蛋”、“你无可救药”。传统德育常把学生出现的问题视为思想政治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使教育者懂得:学生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身心特点,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大多都是心理问题。确立这样的观点,教育者就不会把学生的违纪行为简单地归法为品行差;把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说成“不能和同学搞好团结”;把两个异性学生接触过多斥为“这么小年纪不学好”;把学生一般的偷拿同学学习用品说成“你将来可能会……”等等。总的说来,传统德育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使教育者带上“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给学生的心灵乃至全面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传统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完全听从于教师的思想和意志,必须绝对的服从。教师教育的依据是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要求,归宿是学生对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内化,对于不同性格和行为表现的学生,标准要求基本是一致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占主要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适应教师所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给予公开性肯定,不符合就给予公开性否定、批评或惩罚,体现了原则性、方向性、主导性和统一性的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的依据是个体心理功能的正常化。为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强调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强调对学生个人隐私权的尊重和对以不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解决问题方法的充分理解和宽容,体现了发展性、主体性、尊重性和保密性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精神,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对传统德育教育的有益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德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伦理与法律观念的模范人物或事件来供大家模仿学习,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内化。通常采用谈话、说服、劝导、榜样示范、批评表扬、舆论影响、环境陶冶等,大都是体现社会规范,促进个体内化的手段和方法,侧重外部灌输和行为塑造,体现了外来力量对学生个人的压力和导向。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尊重为基础,以同感为前提,通常采用倾听、询问、会谈、质疑、暗示、角色扮演、心理测验、行为训练、行为纠正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渲泄自身的压力,活跃个人的情感境地,侧重于个体内部的自我调节,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要求,把学生放在发展主体的中心地位,是对传统德育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拓展和更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四、实验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方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现状,形成阶段性调查报告,分析汇总二者结合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准对策,明确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采取调查与分析借鉴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行动研究,体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系统研究法。以教育哲学、系统论、协同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突出培养目标,整体构建运作体系,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运作体系。行动研究法。以唐村中学德育行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依据“德润宝鸡·书香陈仓”六大德育行动整体目标,按照“计划→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程序,开展应用性研究。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进行分析、评价、改进,促进德育工作不断改进,从而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整合。研究技术路线:通过理论学习→课题实施(行动研究)→阶段总结(理论)→实践(更高一级的行动研究)→总结(得出结论、成果推广)五、实验步骤研究周期:2015年9月——2016年6月1、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组建课题组,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研究资料,培训课题管理及研究人员;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2、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探索,逐步建立提高教师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能力体系,搞好个案研究,探索实验规律,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并于2016年3月初步形成课题组研究成果和阶段性总结,课题组评选优秀论文、优秀研究人员。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课题组主要成员根据课题提供的研究报告,进行科学分析,统计处理,总结经验,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同时,将研究成果再进行汇总、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撰写研究报告,结题。六、实验具体措施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德育工作格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绝不能以牺牲二者任何一个学科的特点为代价,而应以科学的系统论为指导,既保持二者学科的独特性,又体现出二者在素质教育中的互补性。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让学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谈话沟通、心理换位、行为训练等合作的、民主的协助过程来开展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起到疏导学生情绪,排除心理问题,增强助人自助能力,理解社会规范的作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及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同时,学生也愿意在尊重平等的对话讨论中敞开心扉,减少了德育工作的阻力。再次,心理健康教育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学校的整体教育,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有助于德育的有效实施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价值导向。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使得在学校的育人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体系成为可能,二者相得益彰,实现育人的共同目的。只有二者达到真正实践行动上的整合,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德育工作格局。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基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教师的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