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完整版期末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的统治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中国革命团体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在日本东京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选孙中山为总理,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创《民报》为机关刊物。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抛出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宣布商办铁路收归国有,1911年5月18日,清政府派出端方作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的督办大臣,1911年5月22日,由盛宣怀与英德法美四国银行代表签订了修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正式将修筑权出让给外商,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引起了士绅,民众的激烈反对,一般认为外商掌握铁路矿山等于掌握中国命脉,1906年,经过四川,湖南,湖北,广东人民的强烈斗争才将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刚刚开始筹备资金准备修建,清政府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极大的伤害了各省人民和绅商的利益,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五权分立:财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武昌起义:在中国同盟会推动下,1911年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成立起义总部,推蒋翊武为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10月9日,孙武在汉口制造炸弹不慎爆炸,泄露起义计划。10月10晚,武昌城内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率先起义,起义军很快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在武昌起义影响下,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临时约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结社、集会、著作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南北和谈:1911年武昌起义后,北方北洋军阀集团代表唐绍仪,与南方革命军代表伍廷芳于12月18日到31日在上海租界内共进行了五轮谈判,关于停战问题,袁世凯在先前停战期间收缩南方兵力,加强北方兵力,后在南方政府的强烈要求下表面统一停战,实际不断进攻南方政府取得的重要城池以加大谈判的砝码,在国体方面,南方政府坚持以共和为前提,否则无法继续谈判,在袁的妥协下决定“和平解决”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争端,1912年1月下旬,以袁世凯为大总统,孙中山同一让位,至此,南北方的争端已经不是共和与君主立宪的问题,而是如何结束南北诶对峙的局面,建立以袁世凯为中心的政权,南北和谈以双方的妥协告终,但袁世凯及北洋集团是实际的获利者在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制的转换中毫发无伤,革命党人却在妥协退让中埋下了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的种子。各省独立的政权出现了复杂的情况:①革命党人主动把权力让给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②政权被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篡夺③在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④有的地方虽然是革命党人掌权,但这些人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①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②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下,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①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所借的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名国②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②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③辛亥革命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⑤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的局限性: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②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农民群众③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⑤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宋教仁案: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革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不断加强独裁统治,排挤革命党人。1913年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接着又向帝国主义进行“善后大借款”,并免去江西、安徽、广东等省国民党人的都督职位。7月,李烈钧、黄兴分别在湖口、南京起兵讨袁,南方各省也纷起独立,形成二次革命。但很快遭到袁军镇压而失败,孙中山、黄兴再次流亡国外。第二章袁世凯复辟帝制极其失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袁世凯面临的困境:1.战后秩序的混乱2.行政体制的矛盾3.地方和权利的膨胀4.同僚的忠诚危机5.异己势力的挑战筹安会:筹安会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服务的。1915年8月14日,杨度、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史称筹安六君子。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8月23日,由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筹安会宣布正式成立。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刘、李、胡4人为理事。“筹安会”援引古德诺之论,说“君主实较民主为优,而中国不能不用君主国体。”公开鼓吹复辟帝制。并通电全国,要各地文武官员和商会团体来京商讨国体问题,六天后将结果公之于众,声称一致主张君主立宪,“废民主而立君主”。1916年为洪宪元年,于元旦举行“中华帝国皇帝”的登基大典。护国战争: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12月23日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6月6日病逝。护国运动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护国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但是,护国运动并未最终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护国运动的结果:推翻了“洪宪”帝制,推翻了袁世凯,而最终迫使段祺瑞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因此,护国战争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但是护国运动的胜利果实终于归于北洋军阀段祺瑞,国家政权并没有发生革命性转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仍然没有改变。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打倒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复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的功绩永载史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发动“二次革命”(1913年,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2)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3)发动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4)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5)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9月,孙中山平定广西,统一两广。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的驻地,孙中山登上永丰舰,指挥反击。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在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革命洗礼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思索中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头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扫荡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确立真正的共和政体。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也为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准备了条件。于是,一些激进民主主义者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首先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向封建阵营发起了猛烈进攻,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工作并成为主要撰稿人。因此,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①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②它大力宣传了民主与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的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位置,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③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的旗帜。他的作品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第三章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1、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后,6月7日黎元洪出任大总统。2、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皖(安徽)系:分布在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头目是段祺瑞、徐树铮、王永泉、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靠山是日本直(直隶)系: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流域及直隶,头目是冯国璋、(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孙传芳,靠山是美国、英国奉(奉天)系:分布在奉天、黑龙江、吉林,头目是张作霖、张学良,靠山是日本西南军阀:【滇系】:蔡锷、唐继尧(联帅)、顾品珍、刘显世(附滇);分布地区为云南贵州【桂系】(旧桂系):领袖陆荣廷。主要将领有:陈炳焜、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控制广西广东地区,并向湖南扩张势力。靠山均是英美。其他军阀:【晋系】(阎锡山),1916年袁世凯死后投靠段祺瑞门下,遂开始掌握实权(最初仅有山西一地,1928年“二次北伐”后,势力遍及华北);【湘系】主要有:谭延闿、汤芗铭、程潜、赵恒惕、唐生智(1928年后,鲁涤平、何键相继主政);【冯玉祥】(后来的西北军),主要将领有: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刘郁芬、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