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二节行为主义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第三节人本主义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奥地利)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之一,由于它强调对人的意识以外的无意识过程的研究,因此又被称为“深层心理学”。它强调幼儿问题行为背后的潜在因素是问题行为出现的根源。主要理论:1.无意识和压抑理论2.人格结构理论3.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4.心理防御机制理论1、无意识和压抑理论人的心理活动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意识(客观心理):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身体的五大感官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就是意识发生的过程。意识的主要功能是推理。前意识:被压制的,无法被人觉察的思想、观念或痛苦的感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前意识这个层次。前意识的主要功能是检查。潜意识/无意识(主观心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来自于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无意识的核心是与生俱来的驱力或本能,即力比多。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心理结构。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非理性、非道德的。自我:自我源自本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在不危及个体与环境的前提下,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遵循“现实原则”,是合乎逻辑的。超我:依据社会的标准来控制行为从而发挥其功能,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伦理原则”和“道德原则”。两个构成部分:自我理想:是人心中完美人的形象。良心:则是儿童受惩罚经验的结果。通过受罚,儿童懂得了什么是不正确的,不道德的,这些经验逐渐内化而为良心。3、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一切行为动机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涂上了性的色彩。力比多:一种力量/本能,是人类一切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基础。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既是性心理的发展,共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唇舌口腔活动的满足(吮吸动作)性器期(3-6)生殖器玩弄/依恋异性父母(性别认同)生殖期(12--)异性心理发生根本转折肛门期(1-3)肛门排出、控制、触弄、玩耍(训练态度/方式)潜伏期(6-11)暂时潜伏,被其他兴趣取代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如不能顺利进行,就可能导致心理异常。4、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压制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此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否认:对现实的不愉快与焦虑的一种不接受。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投射:将个人的不良想法、情绪等归咎于别人或外在世界的事物借以免除自责、内疚带来的痛苦。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或通过幼稚的行为缓解心理压力。移置:个体将对某人/事物的情绪反应(多指消极情绪)转移到另一对象上,以寻求发泄的过程合理化(文饰):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合理的解释,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反向形式:自认为不良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行为的形成。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升华往往能够造就艺术成就。替代:当个体对某一主要目标的需求受阻时,将能量转化到另外的一个目标上。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二、精神分析治疗方法自由联想:精神分析的典型治疗方法。患者在觉醒状态下,身心放松地想到什么,就尽量把它说出来。在现代,也被称为“谈疗法”或“宣泄法”。用自由联想法代替催眠法代表精神分析学的真正开端。释梦:梦是潜意识欲望的变相表达。在睡眠期,由于前意识检查作用的松懈,无意识中的欲望进入意识而形成梦境,所以对梦境内容的解释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探寻患者的无意识。关于梦的理论是佛洛依德的第一个独创性的贡献,也是他的理论体系中最少受到争议的内容。抗拒与解释: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无意识状态。用意识来消除心理阻抗。引导人剖析自己的精神状态,进而有意识的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用意识战胜无意识。移情:心理医生的介入治疗对于患者是一种稳定的、具有安全感的心理依靠,患者往往会对心理医生产生信任感。由于患者的移情,患者会易于或乐于接受医生的意识。因此,在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中,移情的产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模式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初。行为主义将“刺激——反应”作为解释人一切行为的基本公式。以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动物心理学和机能实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占到了绝对的核心地位。经典条件反射(刺激性条件反射):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伴随所获得的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有机体偶发的操作行为进行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行为矫正技术行为矫正技术是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心理治疗技术。以条件反射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习得的过程就是一个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过程。因此,行为问题既可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失。不适应行为的分类:行为表现过剩行为表现不足行为矫正应用的分类:不良行为的消退良好行为的建立行为矫正技术对学前儿童的适用范围:焦虑、抑郁、对立——对抗行为、进食障碍、学习障碍、遗尿、强迫、社交技能缺陷、注意多动障碍、恐怖症、品行障碍等。一、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由心理学家沃尔普于五十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症。神经症:原来不引起焦虑的中性刺激与焦虑情绪多次结合而成为较为牢固的焦虑反应,由此产生异常的焦虑情绪或紧张行为。系统脱敏疗法的作用原理以“刺激——放松”反射为适应行为,来取代患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异常行为反应”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系统脱敏法的种类:1、快速脱敏法:引导患者接触感到恐惧的真实情景,直到面对原先令其焦虑的情景而不再过度紧张。2、接触脱敏法:患者通过对他人在令其产生焦虑的情景中正常行为的观察和接触,逐渐脱敏的方法。3、自动化脱敏法:利用引起患者恐惧的情景录音、录像进行治疗的方法。4、情绪性意象法: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患者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来代替情绪焦虑。系统脱敏法的步骤:1、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2、放松训练;3、实施脱敏:焦虑刺激与放松活动交互配合,按照焦虑等级由低到高呈现刺激。二、模仿疗法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示范学习使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渐进塑造技术是基本形式。1、想象模仿疗法(内隐模仿)借想象来模仿某一位楷模的行为,以便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2、现场模仿疗法让患者在现实环境中观察他人如何在引发患者产生不安或焦虑、恐惧的环境下作出正常行为。3、参与模仿疗法让患者一方面观摩示范者的言行,一方面实际演练有关动作的方法。案例:幼儿恐水症模仿疗法的关键技术:选择的示范者应在年龄、性别及其主要特征方面与患者保持一致。三、角色扮演四、果敢训练五、强化疗法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为理论基础。通过人为控制强化刺激物来达到建立预期行为或矫正问题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1、增强法通过对正、负强化刺激物的运用达到行为矫正的目的。正强化:当行为在某种刺激或情境下出现后得到某种强化物,则以后在相似情境或刺激下,这一特定的行为出现的几率会升高。案例:老师为了鼓励小朋友在早操的整体表现良好,给每个小朋友分苹果。苹果对于全班幼儿是不是正强化物?负强化:负强化物的移去或取消使某一特定的行为在以后相似情境出现的几率升高。思考:惩罚是不是负强化的手段?2、惩罚法当个体在出现某一不良行为后,立即给予某种惩罚物(厌恶刺激),或使之失去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将其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使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反应代价:当某一行为出现后撤消正性增强物,以使该行为发生的几率降低。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1、目的不同2、实施方式不同3、情感体验不同厌恶疗法的原理: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以及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运用惩罚手段的不良影响:(1)不良的情绪反应(2)产应逃避反应(3)产生模仿行为(4)不能树立良好行为思考:某一正强化物对某一行为的强化作用或某一惩罚物对某一行为的抑制作用是否永远有效?案例浩浩4岁,在园期间经常出现对抗行为、无端喊叫、故意骚扰他人,教师管束,该幼儿不良行为未得到控制3、消退法在某一特定情境中,之前被强化的反应发生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物,那么当以后出现相似情境后,该行为发生的几率降低。消退法的操作程序(1)观察和确定要消退的行为;(2)找到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3)当不良行为发生时,撤销强化(4)当良好行为出现,给予适当的强化案例:教师采用消退法,当浩浩出现对抗行为、喊叫时,教师不予理睬,幼儿发生更多的喊叫行为,并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拍桌子的行为。教师认为消退法运用无效,开始给予关注,并会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干预。影响消退法有效性的因素:1、消退应和正强化相结合。2、严格控制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3、创设环境。4、连续强化的行为更容易消退。5、坚持性。4、代币制法在出现目标行为时,给予个体一种“标记”或代币加以强化,然后再将“标记”或代币换取各种有待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代币制法的步骤:(1)确定目标行为。(2)选定所使用的代币。(3)确定支持代币的强化物。(4)制定行为评分标准和等级。(5)建立代币兑换规则、时间及地点。得分的行为分数扣分行为分数教师的好评4打小朋友4顺从的入园3不听话3穿衣不哭闹2骂人2吃完饭1发脾气1积分10可听妈妈讲一个很长的故事,或晚半小时上床8-9奖给可口的甜点心5-7可跟爸爸做游戏1-4不得看电视0晚上8点钟就上床睡觉0分以下晚上7点钟就上床睡觉代币制的优点:1、可在目标行为出现时立即发放,适当时间兑换,建立了较长时间的心理反应状态。2、可以奖励一连串的行为动作。3、避免对强化物失去兴趣或引发饱厌现象。六、过度矫正法让个体充分体会到问题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对后果的过分处理和补救来消除不良行为的方法。适合矫正低龄儿童的顽固陋习。精神分析疗法和行为矫正疗法的区别:1、原因不同;2、治疗关注的重点不同;3、采用方法不同。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模式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性善论,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以及价值;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在方法论上,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人格健康发展的核心是“自我实现”。人性观:人是一种成长中的存在,只要提供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人的本性便是善良的,恶的本性是受不良环境影响的。自我实现:人类共性的充分展现和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一、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二、马斯洛的人格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意义:把人的潜能、尊严和价值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加深了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