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学习内容、目标及学习成果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您要努力达到以下目标:◆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作用及分类(《标准》2.1.1,2.1.3,2.2.3)◆了解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与应用方法(《标准》2.2.4,3.1.1,3.2.4)◆了解基本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标准》2.2.4,3.2.1,4.1,4.2)◆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选定合适的信息化环境,并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标准》3.1.1,3.2.4)学习目标活动1策划选题所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90分钟)学习内容概要观摩形成形成指导形成指导观摩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和应用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简介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表案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方法常用整合实施方法表学习成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使用可视化工具描述您的教学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环境运用案例期望的学习成果•一份常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的整合实施表;•修订后的教学设计方案。活动1策划选题所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90分钟)活动结构活动时间:150分钟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活动2:了解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语音教室信息化教学环境(50分钟)活动3:完善个人的教学设计方案(50分钟)活动4:自我反思(10分钟)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师生互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0分钟)1.案例观摩,归纳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观摩“资料馆”→“主题7”→“案例”中的案例,结合您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了解,简单归纳在目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类型,并填写在144页的横线上。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2.自主阅读资料认真阅读网络培训平台→“资料馆”→“主题7”→“阅读资料”→“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知识”中的材料,并结合您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案例观摩的结果,思考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补充完善图7-1。表格填写完毕后,请上传至网络平台的全班讨论区“[主题7]教学组织形式概念、作用及其分类”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可采用集体上课,而表现为各种技能、技巧的程序性知识则应尽可能做到教学的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作用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既可在班集体中进行,也可在小组内或个体间进行;师生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中完成,且要遵循各种互动方式所要求的规范和程序。总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以一定的教学程序连结起来,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有利于实现教学的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类型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它是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学习:所谓个别化学习,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协作学习:根据一定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2:掌握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20分钟)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请重新快速观摩“资料馆”→“主题7”→“案例”中的优秀案例,并阅读“资料馆”→“主题7”→“阅读资料”→“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和应用”下的材料。在确定每个案例所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情况下,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思考各种常见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方法。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班级授课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班级授课的优点: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集体学习,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等。班级授课的局限性: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被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班级授课的应用过程和要点:班级授课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个别化学习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个别化学习的优点:精心设计的自学活动能体现大多数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效益;要求学生自定学习步骤,自负学习责任,这有助于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形成良好习惯;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个别化学习的局限性:若长期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可能会缺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若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方法学习,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乏味;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适用;若学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业;通常需要教学小组协作准备,并配有辅助设施,因此备课复杂,费用较高。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个别化学习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个别化学习的应用过程和要点:根据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准备学习的活动和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媒体的学习资源;仔细安排学习活动,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较小的独立步子,每个步子一般只包含单个知识点,认真安排各个步子的学习程序;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表现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情况,以便在进入下一步学习之前,检查学生对前一步内容的掌握程度;必须让学生立即知道每一步学习的结果,让他们伴随一次次的成功,充满信心地前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接触,诊断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强化。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赏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认知领域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学生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教师能及时发现哪些学生进步较慢,哪些学生需要给与鼓励或支援,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缺陷,能从学生方面获得教学改进的意见。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学习效果;没有经验或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容易陷入长篇讲课的俗套,而这对于师生相互作用是不适宜的;要使小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又不至于变成无意义的闲谈有一定难度;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过程和要点:为使每个学生受益,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最多不超过12人,理想人数根据不同活动方式而定;小组活动安排在教师向全班讲课或学生个人自学之后进行比较有效;小组活动应该围绕大班听课或自学中碰到的内容展开回顾、讨论、检查、修正,达到相互启发、巩固提高的目的;如有必要,教师可在此进程中少量呈现教材,防止变相为以“讲”为主;有些活动可由学生自己主持,但教师始终应该是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具体活动方式尽量多样化,可利用各种讨论、角色扮演、个案研究、模拟、参观等有效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3:掌握课堂教学结构(20分钟)1.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教学环节)(1)赫尔巴特的五段课堂教学过程模式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2)凯洛夫的六段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组织上课→检查复习→提出上课的目的、内容和要求→讲授新教材并明确内容要点→检查巩固所学的知识→布置课外作业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3)我国常用的五段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检查巩固→布置作业(4)加涅的九段课堂教学过程模式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反馈→评估学习行为→促进记忆与迁移。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5)皮连生的“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根据线索提取知识1.引起注意与告之目标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3.呈现有组织的信息4.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5.对复习与记忆提供指导告之目标6.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5.引出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6.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促进迁移陈述性知识教学步骤学习过程程序性知识教学步骤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6)改进后的五段课堂教学过程模式安排间隔性复习有利于知识的保持。陈述性知识:归类、重组。程序性知识:保持、迁移。策略性知识:保持、迁移。帮助学习者把新建构的意义(新概念、新知识)进行归类、重组,以促进知识的保持和迁移。促进记忆与迁移5.促进迁移通过形成性检测进行强化或矫正;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各种学习结果,以确保系的能力的稳定性。通过成绩评定对成功的意义建构加以强化。评估学习行为4.评价修正按照不同的学习目标,给予不同的反馈。如果建构意义不成功,则给予校正反馈,使学习者重新去建构该信息的意义;如果建构意义成功,则给予鼓励反馈。提供反馈陈述性知识:要求学习者能够“讲出”所学内容。程序性知识:要求学习者演示应用新概念或规则于新的情境的能力。策略性知识:要求学习者运用所学策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检验学习者对意义的建构是否成功。引发学习行为3.巩固练习陈述性知识:详尽阐述内容,使之与学习者原有的广泛知识建立联系;使用形象、记忆术。程序性知识:为概念和规则提供各种具体实例。策略性知识:对策略做语言的描述,辅以实例。使学习者能较快地建构新信息的意义(促进语义编码过程),即形成概念。提供学习指导陈述性知识:展示文本的和声音的词语内容,突出有关特征。程序性知识:把用以帮助形成概念或规则的物体和符号的特性勾画出来。策略性知识:描述问题,说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突出选择性信息的特性及作用,使学习者易于获得感觉信息并形成选择性知觉。呈现刺激材料陈述性知识:回忆得到系统组织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回忆作为学习先决条件的规则和概念。策略性知识:同上提取长时记忆中与当前所学内容有关的信息至短时记忆。激活原有知识2.学习新知形成学习动机和选择性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告之目标,引起注意。陈述性知识:描述期望学习者应能陈述的内容。程序性知识:演示应用概念、原理或程序的活动。策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