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发展脉络词的相关概念词是一种和乐歌唱的诗体,因为它与音乐密切相关,所以在唐代被通称为曲子词,词是后期的名称,此外它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等。词由曲牌,大约有900多。小令:唐代人称小曲为令,58字以内。慢:歌声延长,唱得延缓。近拍:以旧曲翻成新词。引: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中调:59字——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来源——燕乐•隋唐燕乐继承了乐府音乐的成就,是汉族俗乐与境内其他民族以及外来俗乐相融合而成的宫廷新音乐。•燕乐中包括多种音乐形式,如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其中歌舞音乐在隋唐燕乐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多段的大型歌舞曲叫做大曲,在唐代燕乐中具有突出的艺术成就。•宋代的大曲开始向歌舞剧演变,许多乐段逐渐变为曲牌,分散于词曲、戏曲、说唱和器乐中,大曲作为独立的音乐体裁则日渐消亡。唐宋词的产生最早产生于隋末唐初。在开元、天宝年间逐渐流行。最初称“曲子词”或“曲子”。词体虽句式参差,但“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早期主要是民间词。目前存世为《敦煌曲子词》。盛唐之后文人词产生。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高峰。晚唐五代——词走向繁荣兴盛原因:•诗歌达到鼎盛,需要开辟新的文体。•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君主喜爱•晚唐词人把词推向成熟,但是词的题材却由反映社会生活变成男女爱情,主要特色是柔靡绮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坝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声情悲壮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代词坛西蜀和南唐两大词坛。赵崇祚集录了温庭筠以及西蜀文人共十八家词500首,编辑成《花间集》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十八位词人被后人成为花间词人。李后主使词成为个人抒情的方便形式,标志着“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转化。晚唐五代男女爱情相思题材和浓艳词风的盛行,使得词成为“艳科”,并在文学史上形成“诗庄词媚”、诗“言志”词“缘情”的传统。李后主——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又名《乌夜啼》)、《望江南》、《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千古词帝”。邓丽君菩萨蛮——李煜•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宋词繁荣的原因(一)社会原因,即社会环境的需要一、都市繁荣,市民众多,有娱乐需求。柳永《望海潮》、林升《题临安驿》写出北、南宋时期杭州的繁华。•僧挥《望江南》歌咏成都:“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隘瀛州。”二、北宋时期的社会风尚与时尚(二)政治原因,即上至皇帝、王公大臣及士大夫喜欢与提倡。北宋时期自上而下的作词热“真、仁、神三宗俱晓音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即所传十余篇,固已无愧作者。至若韩缜北使西夏,以离筵做《芳草凤萧吟》一词,神宗忽中批步兵司遣兵为搬家追送,而出疆使节,得以爱妾追随;宋祁以繁台街《鹧鸪天》一词,而蓬山不远,遂拜内人之赐;蔡挺以《喜迁莺》一词,而有枢管之命;苏轼以《水调歌头》一词,而获爱君之叹;至周邦彦以《兰陵王》一词,而追回为徽猷阁待制,则事所或有也。南宋时期君上的提倡南渡以后,流风未泯,高宗能词,有《舞杨花》自制曲,……则两宋词流之众,多由君上提倡,非啻一时风会已也。”(三)文学本身方面的原因古近体源远流长,至唐代已达鼎盛的艺术高峰,难以企及,而词之题材和体裁均留下广泛的创作空间,故此宋词比宋诗有更多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取得更高成就。词牌826种,灵活性复杂的情感世界诗庄词媚曲俗北宋词坛第一个发展阶段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词艺开拓: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格律派)词境开拓范仲淹—张先—王安石—苏轼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晏殊词是闲雅中有情思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之词因循中求变柳永开创长调慢词时代•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首词乃是离愁别绪的千古名作,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游子思归主题。词人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通篇以秋思为主线,在“塞下秋来”的特定环境中,描绘出边塞风光和征人羁旅思乡之意,又显现出了希图报国的壮怀,创造出了沉雄激壮的风格,在词史上具有突破意义,下开苏、辛豪放词之杰作。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王安石的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格调,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开始表达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桂枝香》是王安石的代表作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北宋词发展的第二阶段•11世纪下半叶,苏轼、黄庭坚、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为代表的元祐词人,他们活动和创作的年代为神宗、哲宗和徽宗(1069—1125年)•两大创作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等的苏门词人群,晏几道和贺寿虽不属苏门,但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进一步大力拓展词境而开宗立派,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苏轼——以诗为词诗词一体的词学观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阔了词境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多样的风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之秦观开发词的言情功能•秦观的词风和婉雅丽,情韵兼胜,是非常纯正的词艺高手,被目为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古之伤心人,词心也,词中多处使用泪字•秦观擅长写爱情诗,达到了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鹊桥仙》为咏七夕名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的高明之处,在于超越形式上的不长久,追求精神上的长久。词借天上神侣相遇,来隐喻人间情侣的聚散,在世俗情爱与美丽神话的心理体验相错综之间,升华出高洁独标的精神境界。周邦彦词的集大成性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时为太学生,后因献《汴都赋》赞颂新法,擢为太学正。元祐时出为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绍圣末还为国子主簿,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考功员外郎等,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兼工诗、文、词,著有《清真居士集》等,已佚。性好音律,善自度曲。词集名《清真词》,一名《片玉集》。卓越的音乐才能青壮年时期的周邦彦,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同。风流才子清真词•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昇府(当时的音乐机构)任职的曹组、田为等大昇词人群。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完整的艺术规范。则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周邦彦词的主要题材•传统题材的回归——艳词•凄怨愁苦的羁旅词。漂零不偶、羁旅行役之感成为清真词的重要主题。漂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清真词的情感基调•清疏明快的写景词。•富艳精工的咏物词。周邦彦词的艺术手法•章法结构上,周词善于铺叙,长于勾勒。将顺序、倒叙、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周邦彦非常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调美,律严,字工。同时也擅长用拗句。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南宋词的开拓者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张炎、周密、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陈郁《藏一话腴》)。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就连近代学者王国维,也把周邦彦比作“词中老杜”(《清真先生遗事》)。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时间: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高宗三超社会由和平向战乱的年代。南渡词人: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千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以南渡为转折,词风的转变。•一、李清照(钱塘女才女朱淑真)•二、朱敦儒张元干与叶梦得(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时代感与现实感的加强•三、南渡士大夫之词李纲(南宋首任宰相咏史词)李鼎岳飞《满江红》李清照一、词别是一家的词论二、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一剪梅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通过这样一些微细情节,却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辛弃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