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备考专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分为四科:《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和《城市规划实务》。城市规划师考试由国家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2.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70道(70分)多项选择题30道(30分)3.考试特点:相关知识的很多内容与实务考试的内容是呼应的,所以大家应重视和实务考试的联系;相关知识考点比较分散,不容易抓,我们只能说考点大致在什么地方,而不能准确定位,这是与其他(比如建造师)考试很大的不同之处。传统的重点1,3,5章。概念掌握要清晰,不能模糊。4.课程要求与安排:学员听课请认真学习讲义内容,对于考点不要硬背,重在理解。按照课程安排顺序,对于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讲解,每章节配备部分历年考试真题和相应练习题。第一章建筑学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基本知识(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木构架体系(1)形式: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性明显:木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三种形式;单体建筑的构成简单、真实、有机;建筑群的组合多样性;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建筑类型多样化;工官制度严格。(2)构造:①大木作:在建筑中,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包括梁、檩、枋、椽、柱等,同时也是木建筑比例尺度以及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②小木作:在建筑中,不承重仅作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装饰部分,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3)中国古代建筑著作:北宋李诫《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其中,《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由将作监李诫编写完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其中规定了建筑的模数制和构建的定型化。关于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斗拱: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构件,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置的昂组成,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一般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使用,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两类。明清以前唐、宋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作为承重构件,明清以后逐渐变为装饰构件,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斗拱在宋代称作“铺作”。2.平面布局以“间”和“步”为单位(1)中国古代建筑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的方式来布置。我国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因而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都十分简洁明确,人们只需要观察柱网布置,就可以知道建筑室内空间及其上部结构的基本情况。单座建筑最常见的平面是由3、5、7、9等单数的开间组成的长方形。民间建筑常用3、5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5、7开间,十分隆重的用9开间,至于11开间,则只在最高等级的建中出现。如北京清故宫太和殿。屋架上的檩与檩的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称为“通进深”。清代各步距离相等,宋代有相等的,递增或递减以及不规则排列的。3等级制度由高到低: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类型: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单坡、平顶。按重要性可设重檐。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开间:十一、九、七、五、三间。色彩: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白色为墙面及屋2顶色调。4院落式布局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用单体建筑围合成院落,建筑群以中轴线为基准由若干院落组合,利用单体建筑体量大小和院中所居住的位置来区别尊卑内外,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中国的宫殿、衙署、住宅都属院落式。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单幢的高层木阁楼在防火方面大为有利。达到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型封闭空间。北京四合院平面布局以院落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有两进、三进、四进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典型的北京三进四合院: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东南角,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设厕所。前院属于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5山水式园林中国山水式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话、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这种方式与欧洲的古典园林的几何式构图,大异其趣。(二)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1.宫殿建筑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堰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北京故宫是我国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宫殿建筑,建于明永乐年间,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前朝后寝。三朝是指连在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是指从正阳门到太和门之间的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唐长安大明宫位处高地,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内街市。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个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隋、唐出现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其中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在汉代首开“东西堂制”,即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晋、南北朝(北周除外)均行东西堂制。隋以后均行三朝纵列。宋代宫殿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形殿。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4.坛庙建筑中国封建社会对坛庙的祭祀,是中国古代帝王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京城是否有坛庙,是立国合法与否的标准之一。坛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庙等等,称之为坛;第二类是祭祀祖先,称之为庙,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第三类是祭祀先贤祠庙,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在中国古代祭祀中,有大祭、中祭、望祭之分。(1)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外东侧。建于明初,有二重垣,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外垣西侧一组建筑为神乐署、牺牲所;垣有三组建筑为斋宫、祭坛、祈年殿。(2)曲阜孔庙:主殿大成殿,后设寝殿,是前朝后寝的传统形制,为重檐歇山9间殿,黄琉璃瓦,同保和殿规制。(3)太原晋祠:晋祠是奉祀晋侯始祖而立的祠庙。圣母殿是宋代所留殿宇中最大的一座,正面朝东,面阔7间,进深6间(实际是殿身5间,进深4间加副阶周匝)重檐9脊殿顶。晋祠是减柱构造的典型实例。内部屋架为彻上明造,由于檐柱有侧脚及升起,正脊及屋面都有明显的升起,因此形成柔和的曲线。3.陵墓陵墓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主要是安置棺柩的墓室;开始用木椁室,随后出现砖石结构墓室,东汉以后成为主流。这种地下砖石构筑物,发展到后来成为“地下宫殿”。地面部分,则是环绕陵体而形成的一套布置。从地形选择到入口、神道、祭祀场所、陵体,从建筑到绿化,都是为了创造严肃、纪念的气氛。秦、汉、唐和北宋的帝后陵都有明显的轴线。陵丘居中,绕以围墙,四面辟门;而唐与北宋诸陵在每个陵的轴线上建享殿、门阙、神道和石象生等。在唐宋陵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朝各陵墓,采用公共神道与牌坊、碑亭以及方城明楼和宝顶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清朝的皇陵基本上承袭明朝的布局和形制。3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1)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人工坟丘,发现有秦兵马俑和铜车马坑。(2)唐乾陵:唐朝的陵墓大多分布在渭河以北一线山区。乾陵系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依凉山而建。(3)明十三陵:明太祖孝陵在南京钟山南麓,开曲折自然式神道的先河,并始建宝城宝顶。北京明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神道稍有曲折长约7km,以永乐的长陵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山坡上,每一个陵占一个山趾。陵的布置:陵体称宝城,正前为明楼,楼中立皇帝庙溢石碑,下为灵寝门。4.宗教建筑我国古代最具影响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又以佛教的历史长、传播广。佛教建筑分为汉传佛教建筑、藏传佛教建筑和南传佛教建筑三大类。汉传佛教建筑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其布局的演变由以塔为主,到前殿后塔,再到塔殿并列、塔另设别院或山门前,最后变成塔可有可无。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传入中国,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现存著名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敦煌石窟等。我国中土的佛寺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以佛塔为主的佛寺在我国出现最早,这类寺院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放行广廷和回廊门殿。例如建于东汉洛阳的我国首座佛塔寺白马寺等;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基本采用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式布局,它的出现最早源于南北朝时期的王公贵胄的“舍宅为寺”。道观布局和形式大体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坛庙体制,即以殿堂、楼阁为主,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保存较完整的道观以元代中期的山西永济县永乐宫为代表。伊斯兰清真寺代表作是元代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净寺及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1)寺庙祠观实例唐代典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风格平整开朗。辽代典型:天津蓟县独乐寺,寺内观音阁是我国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平面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典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元代典型:山西茵城永乐宫,是道教建筑,其内部壁画卓有成就。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最大的藏式喇嘛寺院建筑群,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清顺治时期重建。河北承德外八庙:建于18世纪初期,又称“避暑山庄”,建筑群局部模仿布达拉宫建设。(2)佛塔塔是佛教建筑,通常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佛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等几种。楼阁式塔:楼阁式塔是印度塔与中国传统楼阁建筑结合的产物,出现较早,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建于辽代,是世界现存惟一最古、最完整与最高的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东塔名振国塔,西塔称仁寿塔,是石料建筑形式,高度均为40m,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密檐塔: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一般7~13层,用单数),大多不供登临眺览,意义与楼阁式塔不同。河南登封篙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塔平面为12边形,是我国密檐式塔中的孤例,密檐15层,高40m。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5层佛完组成的矩形高台上设5座密檐方塔,中央高,四角低。5园林的特征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可以分为物质认知、美学认知和生态认知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形成于古代社会,后者则形成于近代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的发展。在3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我国风景园林建设之所以得到广泛发展,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礼制、宗教风俗、标榜政绩、开山采石、崇饰乡里。1.分类4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可选址和开发方式不同)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照隶属关系分类)2.分期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l)生成期:汉以前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的思想。(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的基础。(3)全盛期:隋唐。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4)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两宋时造园风气遍及地方城市,影响广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发展表现为四个方面:理景的普及化、园林的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园林的影响(1)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2)从“宏大规模”到“以小观大”追求“壶中之天地”。(3)禅宗的影响(4)理学的影响与文人园的兴盛(5)隐逸文化对私家园林的影响4.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囿有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北海静心斋;私家园林有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三山五园——清代皇家在北京西郊所建的园林。三山:瓮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

1 / 1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