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拥抱大自然(第二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浸染的诗情——中国古典诗词赏析891011目录121314秋词过故人庄芙蓉楼送辛渐凉州词(其一)登鹳雀楼次北固山下出塞第二篇拥抱大自然8、秋词秋词(唐)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出自《刘禹锡集笺证》注释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②逢:遇到。③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④春朝(zh`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⑤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⑥碧霄:青天。⑦嗾(s6u):使,叫。创作背景这两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两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刘禹锡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诗人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赏析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赏析“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排”,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是诗人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省,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赏析“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情境诗人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了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表达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了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后人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赏析其二:前两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赏析气以励志,色以冶情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都是抒发议论的即兴诗,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但又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赏析“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另辟蹊径,一反常调,用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秋词》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名句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寻味。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诗人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很值得我们现代青年人学习。感悟9.过故人庄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全唐诗》注释①过:拜访。②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③具:准备,置办。④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⑤合:环绕。⑥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⑦斜(xi1):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1。⑧轩:窗户。⑨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⑩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就菊花:赏菊花。就,靠近,指去做某事。诗人简介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本名孟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去姓田的朋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赏析这首田园诗,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描写了老朋友的深深情谊。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雕琢的痕迹,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赏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赏析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也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没有用力,却很用心,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下文却是极好的导入,并渲染了全诗基调。“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村庄不显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样就由近及远地描述了故事背景:坐落平畴又遥接青山的村庄,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赏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轩”二字似乎很不经意,但轩窗一开,使让外景转入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气息。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这就与前两句交相辉映,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赏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赏析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全诗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生动描写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句句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名句方回《瀛奎律髓》:“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痕。”沈德潜《唐诗别裁》:“语淡而味终不薄。”闻一多《唐诗杂论》:“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融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感悟延伸阅读“重阳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10.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全唐诗》注释①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③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④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⑤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