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效与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效与总结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历史原因,贵州基础设施不足、经济水平低下、教育科技落后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省医疗卫生条件较差、设备简陋、人才稀缺,群众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突出。下面是xx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效与总结11月20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贵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在深化医改和健康扶贫两场攻坚战中的相关工作进行通报。据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宣传处处长毛熠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阳市卫生健康系统以建设全国健康城市为抓手,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通过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发展远程医疗等举措,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成效显著。深化医改让群众看病少花钱近年来,贵阳市开展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33项,其中调增28项、调减5项。调整项目重点倾向于精神疾病、儿童诊疗技术项目、中医康复、其他专科类、综合医疗类和临床类医疗服务项目。目前,全市辖区内75家公立医院全部纳入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平进平出,破除以药养医,降低群众用药贵的经济负担。公立医院药占比从2016年的38%下降到27.69%。门诊、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综合满意度从2016年77.63提升到现在的86.90。同时,贵阳市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辖区三甲医院为龙头,区级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积极推动建立一体化、托管型等不同类型的紧密型医联体。深入实施健康扶贫解决群众看病难贵阳市通过精准执行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应签尽签。同时,贵阳市还大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村医1513人,其中,48人有执业医师证,211人有执业助理医师证,其余1254人持有乡村医生证,达到了省级要求的医疗服务人员三合格目标。为了让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再减轻,贵阳市全面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施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措施,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报销费用,继续落实大病集中免费救治制度,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国家规定的25种大病患者进行入户核实,了解病人的病情、诊疗情况,建立救治台账,精准救治。截至目前,大病集中救治121人,有效遏止了因病致贫返贫。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群众健康水平近年来,贵阳市不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有效提升了群众健康水平。在全省率先建立人禽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从2016年起,全面禁止在中心城区交易及宰杀活禽;编制了贵阳疾病谱,强化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防控;启动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出生缺陷防控、人才、优质服务工程五大工程;探索空中医疗救援模式,引进空中救援医疗直升机。2019年贵阳市通过贯彻落实孕产妇风险防控和分级管理措施、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转运规范、强化全程服务和闭环管理,贯彻落实《贵州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2年)》,切实保障母婴安全。与此同时,贵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在不断加强,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46个,免费签约1245572人,签约率为26.82%,其中,重点人群签约911487人,签约率达62.74%。大力发展远程医疗让数据为群众跑腿2016年,贵阳市开始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截至目前,健康云已接入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2家。平台汇聚了39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数据、2838万份门诊病历、1244万份住院病历数据,以及约16.88亿条诊疗记录等,形成规模达到70个T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同时,贵阳市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依托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网络,以县级医院为区域诊断中心,对乡镇卫生院上传的影像、心电图像进行诊断,保障了基层医院诊疗服务的顺利开展。据悉,远程医疗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远程诊断服务69316例。目前,健康贵阳APP已有14264人注册使用,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主动推送,通过预约挂号、社区随访、家庭医生签约等功能,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应用。全市居民实名就诊率达84.36%,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实名率达到83.76%,基层医疗机构实名率85.96%,大数据实现了让群众就近看病,少跑路、少排队,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下一步,贵阳市将完成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构建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群众看病就医等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向村级延伸,向公立医疗机构科室延伸。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效与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先后经历了改革起步阶段、探索阶段、深化改革以及全面发展阶段。本文分析研究了各阶段贵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策及实施效应,并对四十年来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归纳与提升,为新时期贵州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借鉴。一、环境恶劣、艰难困苦的改革起步阶段(1979年至1991年)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历史原因,贵州基础设施不足、经济水平低下、教育科技落后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省医疗卫生条件较差、设备简陋、人才稀缺,群众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突出。贵州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差、起点低的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基础上,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首先,针对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机构平均主义和太锅饭弊端,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在贵州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方面,通过鼓励发展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疗机构,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举办。在国有医疗卫生机构中试行院(所、站、校)长负责制、干部聘任制和工人合同制等举措,打破平均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1979年,在国家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导下,贵州省在县级以上医院实施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费补助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986年,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政策出台,贵州省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改革文件,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掀起了改革热潮。贵州省卫生主管部门借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责任制改革的经验,对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探索多种形式办医,试行院长负责制,实行工资加奖金的分配制度,鼓励创收激励自我发展,集中民办卫生事业补助费搞建设,挖掘医疗卫生机构潜力,扩大和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等。1989年,贵州省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创建等级医院。经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基本公共卫生网络初步建立,医院体制改革逐步并入正轨。在医疗资金的筹措方面,贵州省卫生厅通过实施卫生引资工作,引进世界银行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计划免疫项目以及国外政府贷款,用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并且起到了积极效果。这一时期贵州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就表现为:首先,通过放权让利改革的探索,解决了医院微观效率低下的问题。开始尝试性地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医疗卫生领域,探索通过市场来配置医疗资源的新路子。其次,重点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许多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增收节支的做法,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疗机构的经济状况。同时,通过对医疗机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将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借鉴到医院管理中,如建立各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实施院(站、所)长负责制等等,扩大医院自主管理权,调動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了医院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建立起了符合贵州实际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办医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通过改革增加了医疗卫生供给,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改善了医疗机构服务态度,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供需矛盾,也提高了群众对于现代医疗卫生的认识和需求,使现代医疗技术逐步进入到边远地区,为广大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但是,这一时期贵州医疗体制改革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合作医疗制度瓦解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放缓,并明显滞后于城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医疗卫生的特殊性,在以效率为先的指导思想指引下,致使医疗卫生事业过度市场化,市场资源配置趋利性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不均衡配置,而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资源分配不均、诱导服务需求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不同程度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改革探索阶段(1992至2005年)1992年,为了促进全国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国家卫生部出台《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朝着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迈进。提出这一时期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进行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二是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三是进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四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在这一阶段,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和决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入深入探索阶段。在医疗机构改革方面,着重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整顿。90年代初的改革,医疗机构调整内部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逐渐成为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问题。针对市场化机制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公益性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自1994年起,贵州省开始严格清理、整顿、审核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民主监督、纪检和审计部门的专项监督等形式,防止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病人权益。在社会保险建设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管理体制配套改革的任务和原则,并在城市建立起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起,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贵州省开始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年参保人数即达到1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填补了人民公社制度瓦解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空缺。通过国家基本保障制度的政策扶持,缓解了农村地区人口的就医经济负担,农村群众就医困难得以有效缓解,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方面,1992年起,贵州省与世界银行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保持密切合作,在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与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2001年,全省43个重点扶贫县开始实施县级医院建设,群众就医不便的问题得到极大改观。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逐渐丰富,对于群众的卫生健康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初期的医疗卫生改革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贵州省各级政府及时调整政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有益实践经验。在坚持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大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特点,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及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摸索出在资金匮乏的边远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创造出贫困地区医疗制度改革的新经验。然而,这一时期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显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突出反映出来,进一步促使政府有关部门对之前的改革道路进行反思和总结。此后,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开始进入深水区。三、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深化改革阶段(2006年至2011年)2006年6月,针对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标志着国家新一轮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研究与统筹协调工作的正式启动。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至此,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全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同步,2009年贵州省卫生厅、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教育厅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先后制定多项医疗卫生事业改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