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摘抄笔记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8我们绝不能有个别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16我想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乡土社会的本质。18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的复杂。他有能力闭着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这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爱你的选择积累。21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22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是多余的。26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记忆力不够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处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26这样说,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最早的文字是庙堂性的,一直到目前还不是我们下乡人的东西。27在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是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团体格局。31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二十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32这个网络就像是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圈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33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指范围的大小要根据中心人势力的厚薄而定),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34在西洋社会里争得是权,而在我们确实攀关系,讲交情。34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关系所构成的网络”。41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到的李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到的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49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49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予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是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的,这社群中的分子可以根据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圈子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是有限制的。(单系的扩张,而不是)54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假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57在乡土社会里,稳定社会关系的历来那个,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61oswaldspengler在《西方陆沉沦》中曾说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他称作亚普罗式的,一种他称之为浮士德式的。亚普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是是去接受她,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历来那个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得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是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是在心理上的。男女之间只有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想对方西方心理上的契恰。65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二十在维持秩序的时候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69在乡土社会里,从每一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么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72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夫的经验。72如果我们的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辛的信念,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73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的存留在广大的民间,也因之使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推行,第一是现行法里的原则是从西洋搬过来的,和旧有的伦理观念相差很大。82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建立其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是看人民怎么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一番改革。84论权力的人多少可以分成两派,两种看法:一派是偏重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片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两者各有偏重,所看到的不免也各有不同的地方。85从社会冲突的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者阶层间主从的形态中。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号施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它是压迫性的,政府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并且只从在与阶级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将这种权力称之为横暴权力。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我们可以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社会合作的前提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结果是每一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这时,如果别人不好好安于其位做他所接受的社会分工,就会影响别人的生活。对他人的干涉以及被别人干涉的过程中发生了义务和权利。这种权力的基础是契约,是同意。所谓社会契约必先假定个人的意志。个人对于这种契约虽然没有自由解脱的权利,但是这种契约性的规律在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个人的自由意志。民主政治的形式就是综合个人意志和社会强制的结果。回到我们的乡土社会来,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则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有异于不民主的专制,是另有一工的。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但都不确当。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优势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101观察人类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类并不是为行动而行动,为活动而活动,行动和活动都是手段,是有所为而为的。117欲望并非生物事实,二十文化事实。说他是文化事实,意思是人造下来教人这样的。121人类如果和其他动植物有些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就在人在生存之外找到了若干价值标准,所谓真善美之类。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了文化的熏陶可以作为行动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但是这种印合并不是自觉的,并不是计划的,乡土文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说是天工,而非人力。虽则文化是人为的。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