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信用风险监测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指信用风险管理者通过各种监控条件,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的异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经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阈值。信用风险监测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授信周期内,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结果变化,评估风险缓释计划需求信用风险监测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已发生风险及其产生的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以便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JP摩根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贷款决策前预见风险并采取预控措施,对降低实际损失的贡献度为50%-60%;在贷后管理过程中监测到风险并迅速补救,对降低风险损失的贡献度为25%-30%;当风险产生后才进行事后处理,其效力则低于20%风险监测对象1风险监测主要指标2风险预警3风险报告4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一、风险监测对象风险监测对象客户风险监测组合风险监测一、风险监测对象客户风险监测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基本面指标财务指标1、1、客户风险监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单个债务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客户风险构成信用风险的微观层面。∴商业银行监测整体信用风险的传统做法是建立单个债务人授信情况的监测体系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1)内生变量客户风险的内生变量包括两类指标:一是基本面指标(定性指标或非财务指标),二是财务指标。①基本面指标主要包括:品质类指标:还款意愿、信用记录实力类指标:技术设备的先进性环境类指标:市场竞争环境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②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增长能力指标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2)外生变量从客户风险的外生变量来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上述相关群体的变化,均可能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造成影响。因此,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单一客户风险监测方法包括一整套的贷后管理程序和标准,并借助6C法、客户信用评级、贷款分类、信用评分等方法。商业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的评级应定期复查一、风险监测对象组合风险监测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资产组合模型授信集中度授信结构2、一、风险监测对象2、组合风险监测组合层面的风险监测把多种信贷资产作为投资组合进行整体监测。组合监测能够体现多样化带来的分散风险的效果,防止国别、行业、区域、产品等维度的风险集中度过高,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一、风险监测对象商业银行组合风险监测有两种主要方法:①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的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监测。授信集中是指相对于商业银行资本金、总资产或总体风险水平而言,存在较大潜在风险的授信。结构分析包括行业、客户、产品、区域等的资产质量、收益(利润贡献度)等维度。商业银行可以依据风险管理专家的判断,给予各项指标一定权重,得出对单个资产组合风险判断的综合指标或指数。一、风险监测对象②资产组合模型。商业银行在计量每个敞口的信用风险,即估计每个敞口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就能够计量组合整体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两种方法第一,计算相关性。估计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价值的概率分布。第二,看做整体。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包括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等。风险监测对象1风险监测主要指标2风险预警3风险报告4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不良资产/贷款率预期损失率贷款风险迁徙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常包括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后者则用于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中国银监会对原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三大类七项指标进行评估,具体包括经营绩效类指标、资产质量类指标和审慎经营类指标。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有关资产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良资产/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2.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预期损失EL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大量贷款或交易组合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预期损失=PD×LGD×EAD,其中,PD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违约风险暴露。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客户是指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各项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4.贷款风险迁徙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包括和。风险迁徙类指标正常贷款迁徙率不良贷款迁徙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贷款迁徙率可疑贷款迁徙率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4月2日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通知》的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在营业费用中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其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专项准备是指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具体比例由商业银行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一般计提的比例为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5%、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特种准备是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特种准备由银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二、风险监测主要指标6.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贷款实际计提准备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预计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准备。风险监测对象1风险监测主要指标2风险预警3风险报告4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三、风险预警风险预警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行业风险预警风险预警程序风险预警主要方法三、区域风险预警客户风险预警三、风险预警三、风险预警信用风险预警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采用专家判断和时间序列分析、层次分析和功效计分等方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实现对风险“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防错纠错机制”。(1)风险预警程序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后评价三、风险预警1.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1)风险预警程序逐级、依次完成以下程序:①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收集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内外部信息,包括信贷人员提供的信息和外部渠道得到的信息,并通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息系统进行储存三、风险预警②风险分析。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层处理、甄别和判断后,进入到预测系统或预警指标体系中③风险处置。在风险警报的基础上,为控制和最大限度消除商业银行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按照阶段划分,风险处置可以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面性处置。④后评价。经过风险预警及风险处置过程后,对风险预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发现风险预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对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行为进行修正或调整,因此对于预警系统的完善十分重要(2)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①传统方法②评级方法③信用评分方法④统计模型三、风险预警(2)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①传统方法。典型的例子是6C法。三、风险预警②评级方法OCC分级模型,是由美国通货监理署(U。SOfficeoftheComptrolleroftheCurrency,OCC)开发的最早的贷款评级方法之一,它主要将贷款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一个高质量级别和四个低质量级别)——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对每一级别提取损失预备金的比例相应不同,再通过加权汇总计算,评估贷款损失预备金的充分性。由于OCC评级系统中,高质量级别的贷款违约几率定为0,而现实生活中无论信用评级的级别有多高还是有发生违约的可能,所以国际上一些金融机构把贷款分级划分得更细,分为9级或10级。三、风险预警③信用评分方法。CAMEL评级体系④统计模型。三、风险预警在我国银行业实践中,风险预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指对客户出现的风险信号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预告、揭示和警惕。银行通过风险预警是贷后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贷后管理有关人员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及时控制、化解风险可以根据运作机制将风险预警方法分为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法和红色预警法。三、风险预警①黑色预警法。这种预警方法不引进预兆/警兆自变量,只考察警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各行业的循环周期警素是对风险进行预警所关注的一些因素。警兆是警素发生异常时的一个先兆。警兆是一个先导指标,关注警兆是比关注警素更为积极主动而高级的方法。黑色预警法只关注警素不关注警兆,只关注警素的一种循环波动。三、风险预警②蓝色预警法。这种预警方法侧重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征兆等级预报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具体分为两种模式:第一,指数预警法,即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扩散指数,是指全部警兆指数中个数处于上升的警兆指数所占比重。第二,统计预警法。对警兆与警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时差相关分析,确定其先导长度和先导强度,再根据警兆变动情况,确定各警兆的警级,结合警兆的重要性进行警级综合,最后预报警度三、风险预警③红色预警法。该方法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流程是:首先对影响警素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其次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最后结合风险分析专家的直觉和经验进行预警。三、风险预警风险预警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行业风险预警行业环境风险因素三、区域风险预警客户风险预警行业经营风险因素行业财务风险因素行业重大突发事件建立客户风险预警信号指标体系A.外部环境因素预警信号B.财务因素预警信号C.经营管理因素预警信号D.道德风险预警信号三、风险预警2.行业风险预警(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①经济周期因素②财政货币政策③国家产业政策④法律法规三、风险预警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的变化,如汇率、利率的调整,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政策;行业相关法规出现重大调整;多边或双边贸易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如进出口的限制和保护;政府优惠政策的停止三、风险预警如2004年以来国家对“八大”行业的调整(制造业、石油化工等),这八类行业中的许多企业经营因此而纷纷走下坡路,由于经营出现困境其债务偿还能力因此减弱甚至无力还款,许多商业银行在“八大”行业调整的过程中,信贷资产不同程度损失;另外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价格发生变化,给企业带来影响,如近年来石油产品价格上涨,导致许多附加产品价格飞涨,许多利用石油附加产品的企业,因此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企业被迫停产,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目标,银行的信贷资产在此过程中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三、风险预警(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产品替代性、行业竞争主体的经营状况、行业整体财务状况,目的是预测目标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该行业中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风险。三、风险预警行业经营环境出现恶化的预警指标:行业整体衰退;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产能明显过剩;市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