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笔记(精华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夏:“天下为公”(夏禹)——“家天下”(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评价:是历史的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2.商:(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2)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二、★西周1、分封制:★封建-“封邦建国”(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牧野之战,推商建西周)(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4)权利和义务:权利:封国内享世袭统治权。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提供军赋,力役(5)●特点:①同姓王族占主体,居富庶,战略要地(血缘内聚力转化政治向心力)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③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也具一定分离性和独立性。⑹作用:①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扩大西周统治区域;②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⑺衰落:受封诸侯国本身具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衰落衰落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表现:诸侯争霸2、宗法制:(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特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②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同构”③大、小宗→血缘:兄弟;政治:君臣④社会等级森严(4)作用:①西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②后世:认祖归宗的思想,注重家庭建设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三、补充与拓展: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①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上的体现是宗法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②大、小宗关系相对③大、小宗血缘:兄弟;政治:君臣④社会等级森严2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六王毕,四海一”帝国的建立,统一1、秦的统一: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意义:结束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战乱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2、军事上的巩固:(1)史实:北击匈奴,収河套地区,筑长城、开“直道”;平定岭南,开灵渠(湘江,漓江水系);开“五尺道”,任命官吏,开辟西南。(2)意义:加强北方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3、评价(意义):①加强对周边地区政治控制,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二、★“海内为郡县”(如何巩固其帝国统治?)建中央集权制度1、地方制度:“废分封,行郡县”(1)▲出现:春秋战国大规模推行(确定):秦(2)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3)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①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5)巩固:西汉郡国并行制。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6)评价:①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管辖;②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三、★百官公卿专制主义确立(1)皇帝制度:至高无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特点: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3)朝议制度: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评价:①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4)汉承秦制:增加了“刺史”和司隶校尉(5)意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四、评价:1、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五、知识拓展:1、秦朝虽有太尉一职,但实际并没有设立官员,而是秦始皇自己亲自担任三公真正的确立是在西汉2、秦汉时期:郡守和县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职,而不是向皇帝述职。3、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专制主义:皇权和相权;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5、君主专制的弊端:独断性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决策中的重大失误,且容易导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执政过程中至关重要。6、三公九卿的评价: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彻底否定。3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一、★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1)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随意性和独断性,皇帝个人品行执政能力决定王朝稳定兴衰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根源:制度本身。)(1)丞相的职责:(2)过程:❶秦:中央设丞相▲相权很大❷汉初:继承秦制西汉汉武帝:措施▲相权一分为二⒈频繁更换丞相2.外朝VS中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对重要事情先做出决策)Ps:原因:卿相的无能;为抑制丞相的权利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❸唐: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完善于唐)▲相权一分为三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设政事堂),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Ps: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❹宋:二府三司制▲相权进一步分割措施:设中书门下(称政事堂)长官“同平章事”、增设“参知政事”行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军权三司长官三司使财政Ps: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宋朝出现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❺元:沿用宋制❻明:废除(明太祖朱元璋)(3)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衰落,直至废除(4)影响:君主专制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衰落(5)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①防范宰相擅权,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根源:君主专制政体二、★监察制度: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1)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2)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3)唐:御史台;(4)宋:提点刑狱司。(5)元:御史台。(6)明末清初:都察院2、评价:(1)积极: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2)局限:实际效能有限,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监察官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4三、★选官制度: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1)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2)选官依据:血缘(出身)(3)世袭2、察举制:(1)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2)选官依据:德才-门第(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3)阶段1(汉武帝即位后第一年-第六年):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方式:自下而上=察举阶段2:六年之后,汉武帝下诏策试贤良自上而下=征召阶段3九品中正制(1)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2)特点:①封闭性②以官举士,民意无从体现。(3)选官依据:前期:德才;后期:门第3、科举制:(1)产生隋,确立唐,发展宋,成熟衰落于明清▲(2)依据:考试成绩(3)评价:积极:①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②保证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③形成了重学风气④体现了公平公正。消极①考试内容范围不出儒学经义,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②为皇帝服务(被最高掌权者控制)㈡选官制度演变趋势▲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强㈢选管制度演变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采纳人才,充实执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四、★地方行政制度㈠演变1、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1)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2)唐:道、州、县。(3)宋:路、州、县。(5)元:中央: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唐尚书省地方:行中书省(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辖地(藏、青、川)。㈡职能①民政事务呈报中书省②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③有中央诏旨可更改赋税征收制度调动军队④行省官员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省官互迁评价:①行省的设置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7)清代:省、道、府、县。五、拓展与补充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各自职责: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上书省(执行)。2、宋代“二府”:即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5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前言:由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延续了两千多年直至清末。秦汉到魏晋为早期,唐宋为中期,明清为晚期。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原因:宰相的权利过大,严重威胁了皇权的集中。结果:皇权加强,皇帝独揽朝纲;皇帝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处理朝政,这就为内阁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创立:▲明成祖朱棣(3)对比1西方近代内阁▲阶级属性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产物明封建专制强化产物▲权利职责英行政权(防专断独裁)明无法定职责▲与皇权关系英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明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对比2宰相不对皇权形成制约,没有决策权。2、太监参政:导致明朝后期政治黑暗腐败。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①根本原因强化皇权②直接原因用兵西北。(2)设立:▲清雍正时期(3)特点:人员精干;保密性强;效率高(精简速密)(4)职能: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旨意(非决策机构),完全成为皇帝独裁的工具。(5)评价: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封建君主专制衰落的表现。2、密折制:(1)设立:雍正时期(2)评价:使中央的政治权利更加集中。3、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空前强化。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近代版图的奠定:2、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1)尊重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管理3、措施:(1)理藩院:职能: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2)改土归流:始于元代,开始废除于明代,大规模废除于乾隆时期。含义:改土知府为流动的官吏的政策。意义: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4、评价:(清的边疆政策)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利于中源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边疆地区的进步与发展。总结: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四、知识拓展1、理藩院的性质:既是一个宗教管理机构,又是一个地方行政机构。2、土司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世袭。6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列强入侵(国门洞开)1、背景(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2)清王朝的衰落。▲vs西方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西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经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工业革命外交:中国闭关锁国西方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侵略扩张思想文化:中国封建理学为核心八股取士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军事:中国腐朽的八旗制度为核心,军队武器以冷兵器为主△途径:(1)武力威逼,发动战争。(2)本质意图:打开并占领市场。(3)方式: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3、过程:(1)侵华史实:第一次(▲1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