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法族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家法族规——“中国家族文化”第六讲胡中生六、家法族规(一)家法族规的渊源与演变(二)家法族规的制订(三)家法族规的内容(四)惩处(五)执罚(六)奖励(七)历史作用(八)徽州个案(一)家法族规的渊源与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也有“族规”,从西安半坡遗址可以看到先民社会的秩序。图腾禁忌是一种氏族内部的约束力量。2、先秦时期的“宗法”。宗子的权威到了秦代逐渐式微,而国法森严。3、汉晋时期,世族、士族势力做大,订立族规家法约束族人和乡人。“家法”一词可能始见于汉儒治经,“家法”同于“师法”。4、南北朝时期,乱世中的士大夫热衷于撰写家训。家法逐渐转化为礼法,教条化为家规。5、唐代,居家重礼法,礼法即家法或家规。“诸男皆眀秀,几能守家规。”——韩愈“西晟礼法”,唐宣宗训三个女儿。著名的《柳氏家规》已经失传。张公艺九世同居,连写百余“忍”,唐高宗为之流泪。据说张家狗也很讲义气,一只不到,其他99只狗也不吃饭。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家法——江州陈氏《义门家法》。(宋仁宗时奉旨分家,已同居十余代,3700多人。)作于唐昭宗时,约33条,确定了大家庭的结构,设定了负责各种事务的主事、副事、库司、庄首、勘司,有奖有罚。“治家不可不立纲纪。夫纲纪不举,则条目不张;纲纪一振,则条理秩然矣。”“齐家者,承先续后,可无法乎?”6、宋代,一批家训、遗训发展成家规;司马光《居家杂仪》、朱熹《家礼》;范仲淹《义庄规矩》。浦江郑氏《郑氏规范》。7、朱元璋圣谕六言: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褒奖浦江郑氏,无论上层社会还是寻常百姓,纷纷仿照《郑氏规范》订立家法族规。对于违反家法族规的惩罚也有加重的趋势。8、清代,圣谕十六条: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家法族规进一步得以推广,出现了大量单一性的规范,惩罚的方式进一步增多,惩罚力度进一步加强。与现实政治有了密切的关系。9、近代以来,大量废除旧规,订立人性化的新规。(二)家法族规的制订1、原则:合乎礼教的三纲五常,注重教化,符合国法。2、制订时间:尊长垂暮之际,宗族新机构建立之时,族谱修订之时,时代变迁之际。3、制订者:尊长个人,几名尊长(各房房长),族众,族外文人,族内专门机构。4、管辖对象:血缘性的族人、族内外姓人。5、调整范围:单一性规范、综合性规范。6、文字形式:法条式、训诫式、合约式。7、颁布:由宗族自行颁布,由官府出示颁布。8、定期宣传。9、补充与修改。(三)家法族规的内容1、家事2、族事3、其他1、家事•孝悌:二十四孝,百孝图,割股疗亲,卧冰求鱼,父母在不得别籍异财,兄弟友爱,妯娌和睦。•职业:耕读传家,“耕乃衣食之本源,读乃圣贤之根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娼、优、隶、卒为低贱职业,还有奴婢、讼师、轿夫、屠夫、剃头师傅、吹鼓手等。和尚、尼姑也被许多家族禁止。•修身:男子正值、朴素、勤劳,女子恪守妇道。•门户:男女之大防,禁止闲杂人如三姑六婆进家,妇人不得任意外出。•上下关系:夫妻关系,主奴关系。•婚姻:•立嗣:•丧葬祭祀:2、族事•机构:宗子、族长、房长等。•祠堂:宗祠、支祠,管理与祭祀。•族产:集中、管理、盗卖。•族谱:•祖墓:•族学:•尊卑:•族谊:发生纠纷时要“全族谊”。3、其他•和睦乡邻•规避词讼•不损他人•防止冲突•捍卫宗族•严惩盗贼•保护环境•为官者守臣道,平民要及时纳税•禁入会党•抵御外侮(四)惩处1、警戒2、羞辱3、财产4、身体5、资格6、自由7、生命1、警戒•叱责•警告•立誓•罚祭•记过2、羞辱•请罪•贬抑•标示•押游•共攻3、财产•罚钱•罚物•赔偿•充公•拆屋4、身体•罚跪•打手•掌嘴•杖责•枷号•蹾锁5、资格•斥革•革胙•罚停•革谱•出族•驱逐6、自由•拘禁•工役•兵役7、生命•自尽•勒毙•打死•溺毙•活埋•丢弃(五)执罚1、鸣告:不能诬告,亲属容隐2、裁断:尊长、祠堂3、量刑原则:有服加等,累犯加重,允许类推国法,罪责自负(妇女、子弟、奴仆除外)4、执行:执行人(尊长;祠壮;执事;族众;家长);执行地点(祠堂、犯事地点、犯事者家中、祖宗墓地、偏僻之地)(六)奖励1、重点奖励的六个方面:读书仕进、孝悌忠信、贞节烈女、恪尽职守、有功于族、举报恶行。2、奖励办法:褒扬、优遇、奖钱、奖物、载录、立传、旌表(七)历史作用1、补充国法:纳税、处理纠纷等方面。2、宣扬传统美德:要求族人勤劳、诚实、善良、简朴,抑制忤逆、赌博、偷盗等恶行。3、维护本家、本族的生存与发展。4、维护社会稳定,继承传统文化。本末经济观及其变化。家法与国法•徽州宗族对家法与国法的关系区分得很清楚,其中一个原则就是行家法而不能僭国法,防止以行家法之名置人于死地,从而僭越国法。在这个原则之下,《家法》的惩罚一般是罚跪杖责和革名驱逐,超过了杖责与驱逐,就要送官究办。•《卷十一·高氏祖训·畏王法》:王法者,朝廷所设,以治吾民者也。无王法则天下乱,苟平日不畏王法,恐一旦犯法而不自知,及遭刑戮,悔之晚矣。此君子所以怀刑也。故为绅为士为民皆当畏法,畏法则敬官府,早完粮,苟非万不得已,不可轻与人结讼,自能远耻辱而保身家矣。(清光绪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如果族人有关于祠堂方面的纠纷,一般都要求在祠堂内解决。《卷十·宗祠规约》:鸣祠品理。凡派丁与亲属有不平之事,鸣祠理论,原造俗语谓之开祠堂门,被造谓之关祠堂门。然必事关宗祠,方与公道品论,勿使成讼,庶与家训所谓息争讼者相符,切不可各为其党。但祠堂门不准任其苟且开关,反致多事,必须备仪先请祖宗,再各如品理人数备筵延请,盖理当如斯,非品理贪嗜哺啜。(光绪《绩溪县南关许余氏惇叙堂宗谱》)•清乾隆年间刘墉写了一首《息讼歌》,劝人不要打官司,非常有意思。现抄录如下:•世人有事莫经官,人亦安然,身亦安然;听人刁唆到衙前,告亦要钱,诉亦要钱;差人奉票又索签,锁亦要钱,开亦要钱;行到州县细盘旋,走亦要钱,睡亦要钱;约邻中正日三餐,饮亦要钱,抽亦要钱;三班衙役最难办,审亦要钱,和亦要钱;自古官场最难缠,打亦要钱,枷亦要钱;唆讼本来是奸贪,赢亦要钱,输亦要钱;听人唆讼官司沾,田亦卖完,房亦卖完;食不充口衣不全,妻亦艰难,子亦艰难;始知唆讼受人害,骂亦枉然,悔亦枉然;唆人争讼罪弥天,神亦憎嫌,人亦憎慊;善人自有天照看,害亦徒然,告亦徒然;•况且人心是一般,你亦平安,我亦平安;何不人人息讼端,此亦休缠,彼亦休缠;食王水土报恩难,粮亦早完,税亦早完;天地亲师无量边,朝亦念焉,暮亦念焉;酒色财气祸非凡,老亦戒焉,少亦戒焉;教子读书与耕田,名亦有缘,利亦有缘;不犯例条不仙奸,争亦无焉,讼亦无焉;有事全靠自家宽,屈亦受焉,辱亦受焉;看破胜负总无关,心亦平焉,气亦平焉;劝人息讼使人安,德亦积焉,善亦积焉;排难解忿不要钱,福亦无边,禄亦无边;永躲是非到官前,官亦喜欢,神亦喜欢;各守本分乐万年,田亦保全,房亦保全;世人依得此篇玄,行亦安然,坐亦安然;人人诵念递相传,富亦绵绵,贵亦绵绵。(八)徽州个案:家法族规的原则、宣讲与法条1、原则小惩而大戒•或谓罪无大小,皆待治于国法,而家法止治小罪,立之何益?不知小过不惩,将成大恶,故小惩而大戒,为小人之福。此周易履霜所以戒坚冰也。(光绪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卷十一《家法》)不可行家法而僭国法•既立家法,斯于必行,又恐行之不善,或行家法而遂僭国法,或行家法而反坏家法,此岂立家法之意哉?何谓行家法而僭国法?盖国法有五刑之属,而家法不过杖责与驱逐二条。若罪不止此,即非家法所得而治矣。假使泥家法之名,因而置人于死,如打死及活埋之事,此行家法而僭国法也。(光绪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卷十一《家法》)不可行家法而反坏家法•何谓行家法而反坏家法?杖责、驱逐皆祖父施于子孙,尊长施于卑幼者。假使尊长有过,而卑幼遂假家法之名以施于尊长,是欲行家法而先为悖逆,此行家法而反坏家法也。(光绪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卷十一《家法》)•故家法止于杖责、驱逐,若罪不止此,则送官究治,不得私立死刑。杖责、驱逐之法,尊长可施于卑幼,卑幼不得施于尊长。行家法者必以是为准云。(光绪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卷十一《家法》)家法以尊治卑•家法以尊治卑,不得以卑治尊,凡族中子弟犯家法者,叔伯父兄得以家法治之。若长辈犯国法,自有官治。若犯家法,晚辈不得藉口祖宗笞责尊长,但公请长亲评论,请其改过,免陷刑戮以辱祖先。(宣统绩溪《仙石周氏宗谱》卷二《家法》)家法治轻不治重•家法治轻不治重,家法所以济国法之所不及,极重至革出祠堂、永不归宗而止。若罪不止此,即当鸣官究办,不得僭用私刑。山乡恶俗有重责伤人及活埋者,此乃犯国法,非行家法也。(宣统绩溪《仙石周氏宗谱》卷二《家法》)•家法老幼妇女无笞责之条,妇人有过,惟其姑与夫在家笞之可也。如果不孝翁姑,辱骂丈夫,既不忍出,又不可坐视,惟入祠罚跪,男子不得动手拖扯,所以重羞耻也。家法以跪香服罪为正,以上立法严而行法恕,不可轻用。(宣统绩溪《仙石周氏宗谱》卷二《家法》)2、宣讲•族讲定于四仲月择日行之,先释菜,后开讲,族之长幼俱宜赴祠肃听,不得喧哗。其塾讲有实心正学,则于朔、望日二三同志虚心商兑体验,庶有实得。——雍正《茗洲吴氏家典》卷一《家规》•以上祖训十条,每年春秋二祭后宣读一过,各派祖屋书贴一纸,不可视为具文。——清光绪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卷十一《高氏祖训十条》•祖训家法录于首编,每年正月识字者宣讲,男东女西,共听以示警惕。——宣统绩溪《仙石周氏宗谱》卷二《凡例》•祠规者,所以整齐一族之法也,然徒法不能以自行,宜仿王孟箕《宗约仪节》,每季定期由斯文、族长督率子弟赴祠,择读书少年善讲解者一人将祠规宣讲一遍,并讲解《训俗遗规》一二条,商榷族中大事体,各宜静听遵行,共成美俗,实为祖宗莫(大?)之光,应置纪善籍一本,每岁终将本族之有大善者由公核实纪籍,以示风励。其宗祠仪注另列一牌。——光绪绩溪《华阳邵氏宗谱》卷首《新增祠规》•贫人迫于饥寒而犯盗窃,其盗窃尚在本族,比盗他姓罪轻,家法不能不立此条,以重廉耻。然必每年宣讲家训,每岁遵行家礼,每事举行家政,然后可以行家法。若不讲家训,是不教而杀;不行家礼,是无风化;不举家政,是无周恤。恩泽专行家法,人何能服。——宣统绩溪《仙石周氏宗谱》卷二《周氏宗谱家法》3、法条:以宣统绩溪《仙石周氏宗谱》为例卷二《家法》一、男女逐出,永不归宗例。子孙悖逆其祖父母,祖父母生前维祠堂,照家法,屡戒不悛,使其祖父、父母含恨以死,罪无可解者。凶恶莫制欲伤害人命者。淫秽逆伦,丑迹明确,合族共见无疑者。有心掘伤祖墓者。远山盗葬与砍树误伤坟墓者不在此例。私卖宗谱与他姓及伪派者。至于漂流在外,阴结匪党,行踪诡秘,及为凶杀劫盗者,除革逐外,仍禀县立案,抄案以免后累。以上由合族族长、宗长、房长公同告祖。具书犯家法之男女名字于板,钉于祠门边。其人生不得入族居住,死不得进主,不得上谱。男犯有妻子者,无论妻子同出与不同出,其妻子照常回族居住,没后照常进主上谱。例载宗书法条内。一、暂革祠祚,逐出改过,取保归宗例。初次行淫,幸事未成者。好斗行凶,屡次伤人身体者。犯奸犯盗,不顾廉耻,伤风败俗,玷辱祖宗者。以上族长、房长公同以纸书革条,书“暂行革祚、逐出祠堂”等字贴祠门旁,如三年改过迁善,依旧归宗。如系行凶者,三年后仍须由亲戚取保约存祠,保其不复行凶,方许归宗。一、革而不逐,改过归宗例。男子不孝父母,妇人不孝舅姑,及男子不正凌辱其妻,妇人不顺凌辱丈夫,已经停胙不改者;前条例罪当暂革而有父母儿女,势不忍逐者。以上照第一条书罪名男女于板,钉祠门内,革出祠堂,仍许在族居住三年,改过准其谢罪复族。如终身不改,死后不上谱,不进主。一、不革不逐,止停祭胙,改过改业,服胙。终身不改,死则贬入幼殇主例。男子不孝父母及妇人不孝翁姑,已经笞责跪香而不改者。为优伶者。为皂隶者。为人奴仆者。未冠童子依人而服事人,非奴仆比,不在此例。为玷辱祖宗之业者。以上停胙不给,改正业乃给胙。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