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教师:时间:2008年8月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1-2第1单元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3-5第1单元第2节有效获取信息3课时6第1单元主题活动1课时7-8第2单元第1节认识我的计算机2课时9-10第2单元第2节优化我的计算机2课时11第2单元第3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1课时12第3单元第1节文本加工工具1课时13-16第3单元第2节设计应用文档4课时17第3单元主题活动1课时18-19复习编号:01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单元第1节第1课时)备课时间:2008.8.30上课时间:2008.9.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4.创新与行为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学方法: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2.新课讲授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学生:回答问题并填表。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师:请举例说明。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精确度如何?学生完善教材P4页的表格。教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以下即可。)教师: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学生:(天气预报。)教师总结: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以上我们通过两个实践活动,了解了信息的含义,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信息。学生:……教师: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实践学习二: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四组,每组指定一名同学做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的号码各不相同。四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和原始电话号码是否相同。讨论: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教师:总结存储性(纸条、磁盘文件)、传递性学生:请网虫组同学打开各自的文件,发现共享的信息没有丢失。教师:总结共享性。讨论: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误差很大?为什么?教师:总结信息的失真性。讨论: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那么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广播、电视、电话、E-mail、QQ、MSN、邮局邮寄信件等,相应的传输条件、速度、结果又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的主要特征。3.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归纳出信息的含义和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失真性,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后反思:编号:04课题:有效获取信息(第1单元第2节第2课时)备课时间:2008.9.19上课时间:2008.9.21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2.了解几种常用下载工具的特点并学会使用,利用多线程、断点续传等功能提高下载效率。3.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包括其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等。教学方法:模仿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方法。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聊天、购物、看新闻、玩游戏等,应有尽有。现在就请大家根据教材推荐的网址,遨游一下精彩的网络世界。在上网的过程中,记录上网的流程和对网站的印象。2.新课讲授从因特网上收集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网上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的重要途径是搜索引擎的使用。(1)认识搜索引擎。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雅虎等)。熟悉搜索引擎界面:输入百度网址,启发学生通过主页上的帮助文件,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代表这些说明的字样包括:帮助、高级技巧等。(2)初步搜索:确定搜索的意图;选择描述搜索主题的关键字,并查询,验证结果和设想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通过什么样的关键字搜索到的信息更准确。(3)高级搜索:优化关键字参考以下网页,讨论空格、双引号、加号、减号和书名号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关键字的选择对搜索结果的影响,并总结搜索技巧。百度搜索技巧:“Google”搜索技巧:(4)筛选搜索结果单击搜索结果链接,看结果和预期的差别有多大。培养学生从搜索结果里识别信息有效性的素质,如判断哪个结果可能信息量更大、更准确。在进入的网站中,即便不理想,鼓励学生发现有没有更合适的关键字。进入网站后,应注意让学生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如从长篇文章中摘录文本,提醒学生注意保留资料出处的信息。(5)目录索引访问新浪爱问分类目录网站,选择分类目录,查找相关主题信息,与全文搜索引擎相比,比较目录索引搜索的结果有什么特点。(6)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一个主题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样的关键字,比较搜索结果,并填表。让学生注意不同搜索引擎的异同之处;不同的网站对于同一主题的表述有无区别,为什么?(7)总结搜索策略。3.课堂小结教后反思:编号:06课题:认识我的计算机(第二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备课时间:2008.10.6上课时间:2008.10.8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简史。(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模拟学习、探究学习、竞赛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历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合作竞争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2)小组合作竞赛,鼓励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行为与创新(1)科学地解答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2)积极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活动。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竞赛学习、启发引导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老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老师展示教学课件,展现第四代计算机精彩图片,并小结计算机的发展史。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2.新课讲授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师生互评。体验学习:学生接触实物部件,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老师板书: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硬件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中央处理器(CPU)主机外设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ROM、RAM)外存储器①控制器②运算器③存储器④输入设备⑤输出设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缩写为B,称为拜特;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2换算关系: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3查看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方法: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命令,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查看内存容量和CPU信息;双击“我的电脑”,单击盘符,在左边“详细信息”项中查看硬盘空间的使用情况。小组合作讨论:你了解常用的外存储器吗?将常用的外存储器的容量和特点填入下表中,并与同学讨论多种外存储器同时并存的必要性。外存容量特点硬盘软盘光盘U盘师生互评,老师小结。3.课堂小结小结任务: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机知识?课堂评价:评选课堂“优秀之星”和“优秀合作小组”。教后反思:编号:07课题:认识我的计算机(第二单元第一节第2课时)备课时间:2008.10.14上课时间:2008.10.16教学目标:(1)回顾计算机的硬件知识。(2)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知识。(3)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知识。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师生回顾:师生共同完成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知识图。参见教法建议中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图。小组活动:各小组设计有关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思考题,并选择其他小组进行互测,由老师点评。2.新课讲授老师引入:如果计算机只有硬件,那它就是一堆废铁,要让计算机完成我们想做的工作,必须给它安装一些无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