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其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1.在四科当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2.高等教育的概念可界定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种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包括四个方面: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关系是,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级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存在本质的联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三)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要素构成科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文化与教育的这种联系一方面放映了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又通过其特定的文化功能阀作用与社会。(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第三节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维斯康星思想明确的得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生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在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在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在高校职能的延伸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包括以下三点。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他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二)教育目的的性质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2.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应,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的(一)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则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体现,他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二)高等教育的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三)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的具有激励作用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二)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治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全面发展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先驱们理想中的‘人’。二、全面发展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所构成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括了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他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教学工作。2科学研究3社会实践。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给新内阁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一)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二)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个局限性社会本位观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会给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波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来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导致了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自认感下降。(三)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在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一边倒”的教训,而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时弊,在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做出动态的调整。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哦该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首先,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与应用。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比较快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有专才教育的包括专才教育有广于和高于专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和方式首先,英才高等教育阶段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其次,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也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它强调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关注人才的数量。高等教育由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1)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2)英才阶段想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和以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的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平等(一)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高等教育平等是教育平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应准确把握一下几个基本点: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思想与现实的复合体。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一下三个方面: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的结果平等。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高等教育的效率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教育平等要求每个人不收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及其带来的理想结果);但教育效率则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有限的投入产出最好、最有用的教育“产品”。两者显然是有抵触的。(一)平等与效率的关系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2.平等与效率有事一对统一的范畴平等与效率虽然在一定条件下相抵触,但从根本上说两者是统一的。(二)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我国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再次,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高等教育的学制一、学制的概念集齐演变: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一集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如下.(一)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三)学制的建立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三)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特征1.高等专科学校2.大学和专门学院3.研究生院(四)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类型1.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2.广播电视大学3.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4.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度,对达到相应学术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我国的学位制度(一)我国学位的级别和标准1.学士学位2.硕士学位3.博士学位(二)我国学位的授予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部就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24字方针,指出了我国学位制度今后改革的基本方向。高等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制度招生制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拥有的权限,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围等。各国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2.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统一考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有助于保证入学新生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且有利于制止高校招生中的不正之风。但不足之处也很多,如一考定终身难免出现随机性和偶然性;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高考作为指挥棒引发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尽合理;高考科目过多,学生压力太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