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忠言不逆耳——谈批评的艺术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常用的教育方法。教师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教师在批评学生前要深思,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策略,批评后还要做好善后工作。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接受教育。在学校里,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良好的效果,更要注意批评艺术的运用。可见,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将批评艺术化,让“忠言”不再逆耳,是多么的重要。一、批评之前要“三思”1.思批评的真实性批评的前提是批评要实事求是。有的学生为逃避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有学生犯错误了,但他有不得以的苦衷。因此在对学生展开批评前,班主任一定要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弄清学生犯错误的心理动机,搞清批评对象的问题和原因所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教育。例如我班的郑运龙,常常在班上捣乱,课堂上随便讲话,下课趁同学外出活动时在同桌的本子上乱写乱画,写纸条骂人等,我每次要批评他之前,一定从各方面掌握他犯错的全部材料。因此在批评他时,他不得不主动承认错误,经过反复教育几次后,他的侥幸心理没有了,课堂上只要老师一个提醒的眼神就够了。2.思批评的目的性班主任批评学生时,要铭记你批评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也不是发泄你的私愤,而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而学生做了错事或违反了纪律,班主任必须要怀着爱心,含着理解,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让其感到你是在真心诚意的帮他,从而自觉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那种尽管是正确的,但却是硬梆梆的,粗暴刻薄的语言,甚至谩骂式的批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肯向你认错,并与批评者发生争执。这样一来,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3.思批评的实效性批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若在批评教育过程中注意批评的艺术技巧,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尤其是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对他们如果只是批评、指责,他们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他们,厌弃自己,于是不愿意接近老师,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批评往往是作用不大的。因此,要使批评具有实效性,就有必要通过表扬唤起自信心,通过真诚的信任,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和真心,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就可以避免一些令人难堪的局面,改变那种简单、粗暴的批评学生的方法,维护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二、批评之中讲策略1.批评要就事论事有些班主任批评学生喜欢“揭底”,喜欢老帐新算!只要学生做错了事,某些老师就将学生一年甚至是几年前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无地自容。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班主任最遭学生的反感。心理学家认为“一个错误,一次批评”、“对事不对人”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一2般都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有经验的教师批评学生时,不会去纠缠学生的旧账,而是就事论事,错在哪里就批评到哪里,批评目标集中。如果用灰色的眼光看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有可能“破罐破摔”。2.刚柔相济是班主任批评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重点。特别是有些犯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怪,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就要刚柔相济。刚:在平时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柔: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是说,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会更好。我班的明雨辰同学,是全校出了名的小儿多动症,经常违反纪律,上课时,时而拍打桌子,嘴里还哼着曲儿,时而拿出从垃圾堆里捡的小玩意儿,在课桌上玩耍发出叮儿,叮儿,……的声响,时而将书卷成筒“喂,喂……”的叫,弄得老师根本没法儿静下心来上课。我早就听前任老师说过,他是一个特殊的学生,来硬的是不行的,那怎么办呢?中午午餐时,我就主动接近他和他聊天,聊的时间长了,渐渐的我和他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于是我就以朋友的身份告诉他,你有很多优点,老师都看见了,但也有一些小缺点,如上课玩东西,不认真听讲等需要克服,要求他约束自己,将其改正。慢慢地,他的纪律好转了,成绩也进步了。3.批评要留有余地在批评教育时,要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我班的何林山,常常不做作业,就连家长拿他也没办法,有一次他不光又没做作业,连午餐没吃就去打乒乓球了,我发现后就叫同学把他找回来,关切的问他吃饭了吗?他说喝了一点汤,我笑着说:“光喝汤怎么行呢,你不吃饭下午会挨饿的,把饭吃了再去打嘛。”我并没批评他,亲自给他打了饭菜,他吃了满满一碗。以后每天午餐我就留意他吃了饭没有,渐渐的他变了,能按时午餐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三单元测试后他还主动找我对答案呢。4.批评的话要少而精据我观察,有许多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常会把学生的错误“小题大做”或“借题发挥”。班主任意在加深学生印象,但效果并非如此。有人曾在一个年级8个班中进行问卷调查,75%的学生对教师的“喋喋不休”置若罔闻:“谁听他的催眠曲?”俗话说:“话到舌尖留半句。”当你发现一位学生做错事情时,正常的思维好像是跟学生讲因果利弊关系,其实真正的因果利弊要由学生自己去讲才对。我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不说因果。假如我看到学生课桌下有纸,我告诉他说:“你看……”他立即弯下腰拾起来。我看见学生开小差时,我就用眼神提醒他,让学生会心感悟,教师的语言只有少而精才能达到一定境界。35.批评要侧重引导批评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因此,教师在教育时不能忘了一个环节:对孩子今后的行为进行引领,提出积极的建议、帮助,使他们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也能获得明确的改正错误的方法。一次我发现学生抄作业,在午会课上我问学生:“我最近发现有抄作业的现象,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吗?”一个学生说:“因为不会做。”“老师的作业完不成要挨批评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抄作业就会做了吗?”有两名学生举手,其中一位学生告诉我,可以从得数入手去推算就可以把这道题弄懂。“大家抄作业都是这样想的吗?”剩下的学生都说:“不是,尽管抄了但是还是不会。”如何解决不会的问题呢。我告诉他们:“如果有不会的问题,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就把不会做的题拿出来,和会做的学生讨论讨论,交流交流,让会的给大家讲一讲,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同学们都欣然地接受了我的建议,从此学生不再抄作业。三、批评之后要善后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看作贬义,所以受到批评后,感情上不免发怒、不平、焦虑,所以,班主任老师要注意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后,要诚恳地和学生交换意见,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请他谈谈受了批评后的想法,并和学生一起寻求改正缺点的方法、途径。有一位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各科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就是有点自以为是,在课堂上出现违纪现象。为了煞煞他的傲气,老师结合他平时的表现批评了他一通,本希望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有更大的进步,但由于没有做批评的善后工作,结果事与愿违,他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甚至对该老师所任的课也反感起来,成绩便直线下降。另一位同学,老师对他的批评更严厉,但由于吸取了上次批评的教训,老师注意了做好善后工作,诚恳地告诉他老师批评他的苦心,并委婉的表示了老师对他的特别关注。结果师生关系比以前更融洽,成绩也因此逐步提高。另外很多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改,可还是进步不明显,关键问题就出在我们教师在批评后的善后工作不到位和不够持久。其实,学生在接受老师批评之后,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那些已成习惯的不良行为,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鼓励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且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多一些“你进步真快,我为你感到高兴”、“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了”让学生感动的话语,必要时还必须在众学生面前大张旗鼓地表扬,或把这样的好消息及时传给他父母,这样更加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树起“我能行”的信心。艺术化的教育批评,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是和风细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它更是一只号角,促人不断奋进。只有善意、友好的批评才容易被人接受,只有巧妙得体的措辞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只有艺术化的教育批评才会让“忠言”不再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