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总纲章节模块比例题型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68%(重点)单项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第三章中学教学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二章中学课程32%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30%非选择题:约70%题型和分值分析: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合计单项选择题21242150辨析题4832简答题41040材料分析题21836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和难易程度考试题型分值难易程度单项选择题14分比较容易辨析题16分难度适中简答题10分难度适中第一节中外教育思想概述一、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重点)孔子《论语》强调后天教育:“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符合礼制,即为仁)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重视因材施教。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的教育思想(重点)《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教育思想教育原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尊师敬道”“启发教学”。教育与政治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藏息相辅(讲解教育原则,即不能死记硬背,教师的讲解要与个人的理解相结合才能消化知识)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就是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学不躐等(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这个点经常考)墨子的教育思想(了解)主张“兼爱”(每个人都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非攻”(反对战争,注重防御)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获取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说知”教育目的:培养“贤士”“兼士”“义侠”老庄学派的教育思想(了解)代表作《道德经》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要思想“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老子最先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自然而然来说,天道自然无为;就其生成天地万物来说,天道又无不为。无为与无不为,即有为,无为为体,有为为用。“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三、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柏拉图及其《理想国》1.教育代表作:《理想国》2.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3.柏拉图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课程体系。4.柏拉图还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1.教育是国家的事务,教育应由国家管理;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公民。2.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开创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先河。3.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昆体良及其《雄辩术原理》(高频考点)1.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2.古代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西方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四、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高频考点)1.“教育学之父”2.教育适应自然思想3.《大教学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4.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卢梭及其《爱弥儿》1.教育基础:性善论2.教育分类: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与自然的教育3.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4.教育核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5.教育著作:《爱弥儿》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高频考点)1.《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2.“传统教育”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对比:杜威的新三中心论)3.“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4.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5.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洛克及其《教育漫话》1.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2.主张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3.代表著作:《教育漫话》杜威及其《民主主义与教育》(高频考点)1.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2.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3.教育方法:“在做中学”4.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5.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种假设能解决困难;验证假设。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凯洛夫: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2.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体主义教育思想。第二节中外教育思想概述教育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影响人们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高频考点)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特点:1.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4.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等教育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我国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夏朝,中国出现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有了专职的教师和学生。2)西周:“学在官府”“官师一体”。课程:六艺。3)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隋唐:科举制。5)宋代:“四书”“五经”2.近代教育1)京师同文馆:中国近代由政府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废科举,兴学堂”。西方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1)古希腊教育(重点)斯巴达:尚武教育,教育唯一目的是培养武士,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雅典:崇文教育,教育目的是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成既有强健体魄,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多方面人才。教育的基本功能(重点)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如,【2011年真题】辨析题: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重点)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培养社会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时间上的延续)2)教育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空间上的流动)3)教育选择—批判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取舍)4)教育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如前科学、科学和后科学文化知识时代)2)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如科举废除和高考改革)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3)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含义:儿童从出生到成人,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对教育的启示: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含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如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发展不同。对教育的启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含义: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对教育的启示:教育要注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如儿童身体生长和语言形成的关键期。1935年,奥地利生物学家昆拉多·洛伦兹的“关键期理论”首次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含义:指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2)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对教育的启示: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提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身心互补的功能。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含义:从群体来看,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从个体来看,表现在个体身心的构成方面。对教育的启示:在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三节学制与义务教育建立学制的依据(作简答题备考)1.生产力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前的学制(高频考点)学制特点壬寅学制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及实施。又称《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得以实施。又称《奏定学堂章程》壬子癸丑学制民国第一个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废除读经,讲堂改为学校。壬戌学制1922年学制、六三三学制。第一次以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划分。第一次提出以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学段,开始受到美国影响。义务教育的特征第一,公益性。第二,统一性。第三,义务性。第四节教育目的(重点)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作简答题备考)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首先,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其次,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再次,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教育目的理论(重点)(一)个人本位论1.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3.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二)社会本位论1.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成员和公民。2.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3.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康德、凯兴斯泰纳、涂尔干以及近代的很多教育社会学家。(三)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重点,可能是简答题,或辨析题)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3.“五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