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回顾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剧情的发展:古堡待父,鬼魂揭秘(五场)破相装疯,戏中作戏(二场)后宫探母,误杀大臣(四场)海上窥奸,折回丹麦(七场)墓园相遇,宫廷比武(二场)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把他看成是虔诚的禁欲主义者(见王严《多么离奇古怪的混合》,《外国文学研究》1991.6);2、把他解读为一个怀疑主义者(见屠格涅夫《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外国文学评论选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3、理解成一厌世主义者(见黄小玲《重读哈姆雷特》,《贵州大学学报》1989.3);4、把他理解成一具有恋母情结的心理变态者(厄内斯特•琼斯《用俄狄浦情结解释哈姆雷特之谜》,杨周翰选编的《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81年版);5、理解成个人为人类赎罪的赎罪者(威尔逊•耐特《莎剧演出原理》,杨周翰选编的《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81年版)6、解读成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国内所有的教科书)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1、相信世界与人类的美好。人类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世界是“一所美好的花园”,大地是“一座美好的框架”,天空是一顶“壮丽的帷幕”。2、重视人的价值尊严,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愿意与你以朋友相称。”“让我们彼此保持着不渝的交情。”3、追求忠贞纯洁的爱情。“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阳会转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谎话,但我对你的爱情没有改变。”“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瞩望的一朵骄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哈姆雷特的心路历程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延宕王子↓行动王子快乐王子阶段(幼稚的和谐时期)快乐之源:1、父母的庇护(事业、爱情、友谊很顺利)2、环境的庇护,理想与现实和谐。忧郁王子阶段忧郁之源1、人文主义思想本身的缺陷。(内因)2、失去庇护的环境,不得不直面罪恶的现实世界。(外因)A、父王死得不明不白;B、叔父篡夺了王位;C、母后的改嫁;D、宫廷酗酒作乐,满朝文武大臣狼狈为奸,阿谀逢迎;E、边境强敌压境。忧郁的具体体现“我近来不知什么缘故,一点兴致也提不起来,什么游乐的事都懒得过问。”(第二幕第二场)忧郁心境下对人类对世界看法的变化“这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第一幕第二场)“负载万物的大地,这座美好的框架,只不过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这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第二幕第二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第一幕第二场)“在我看来,这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人类不能使我产生兴趣。”(第二幕第二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第一幕第二场)“在我看来,这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人类不能使我产生兴趣。”(第二幕第二场)延宕王子阶段“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第一幕第五场)——全剧的中心。“为了篡权,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丹麦是一所牢狱”,“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又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第二幕第二场)“如今诚实的人,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第二幕第二场)延宕王子阶段学界对其延宕原因的解释:歌德:哈姆雷特性格软弱,意志力不强;柯尔律治:哈姆雷特过分耽于思考;叔本华:哈姆雷特的厌世主义;弗洛伊德:恋母情结;国内的评论家:面对强大的邪恶势力,不能胜任“重整乾坤”的重任;亦有人找到文本外原因,莎士比亚有意用哈姆雷特的行为来影射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埃塞克斯在图谋推翻女王时犹豫不决的长期延宕。延宕原因客观:1、当时封建势力仍然强大,敌我力量的对比悬殊;2、剧本本身的要求:国魂的话需要证实;证实之后,需把其罪行公之于众。主观:1、个人主义;2、过于强调思考的力量;3、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他不知怎样做;4、性格软弱:想得多,做得少;5、封建迷信的成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默忍受这命运的暴虐的毒煎,或是挺身出来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肃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第三幕的第一场)行动王子阶段行动原因:1、敌人已经在着手准备,准备借刀杀人;2、挪威士兵的行为在激励着他。哈姆雷特的悲剧结局悲剧原因:1、客观: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时代的悲剧;2、主观:人文主义者本身的局限——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形象意义1、典型意义——哈的悲剧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集中概括了人文主义者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斗争精神和探索改造社会,消灭罪恶又找不到出路的精神痛苦过程,揭示了人文主义者斗争的悲剧命运。2、社会意义——通过哈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了时代的先进力量与暂时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揭露与控诉了封建暴政与社会罪恶,又歌颂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美德,鼓励人民为实现理想而与反动势力做不妥协的斗争。课外拓展郑士生、李肇星:《虚构王子演悲剧——浅论〈哈姆雷特〉的情节创新和思想倾向》,载《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十五辑。赵炎秋:《哈姆雷特悲剧成因再探》,载《湖南师大学报》199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