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宋明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春秋:创立战国:发展秦朝:打击西汉:正统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演变历程?孔子孟子秦始皇董仲舒课堂导入汉代到宋明期间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两汉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宋元明五代十国佛、道挑战应战儒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一条主线:挑战与应战一个任务:重建儒学信仰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材料一:如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材料二: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材料三: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的形而上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理路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的思路,……于是,当人们不断追问这一思路的起源以及其合理性依据时,它就有些捉襟见肘。……儒门对追问终极问题的回避……给思想史留下了新的话题。——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原因:1)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儒学自身局限凸显。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严重挑战。1、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理论上:最大缺陷在于过多关注“现世实际”问题,而回避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合作探究:传统儒学的局限性是什么?外因内因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开凿于北魏,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佛教、道教的广泛传播。龙门石窟和青城山的胜景反映了中国自魏晋以来什么样的社会状况?材料: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梁武帝在其《述三教诗》中说他自己“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后来梁武帝数次“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2、唐中期和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合一为理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3、北宋重文轻武,实施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4、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科技(印刷和造纸技术)的进步,为思想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创造了物质条件5、北宋需要复兴儒学(重建儒家道德秩序)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随着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魏晋时期出现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学的玄学,佛教进一步传播,道教吸收佛教和儒学理论并走向官方化。从南北朝开始,儒、佛、道并称三教,孔子、释迦牟尼、老子并称“三圣”。儒教以孔子为至圣先师,而有神论者则把孔子神化为承受天命的教主,儒教又叫“圣教”。北魏恒山悬空寺三教殿描绘出儒、佛、道三教共荣的图景。什么是理学理学是指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糅合了道教、佛教等思想,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儒学派别。狭义的理学指“程朱理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二、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1、理学的基本内涵:2、什么是理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佛、道根本目的社会功能(二)理学创立过程1、创立:“北宋五子”(1)周敦颐、邵雍:周敦颐:①构建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②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邵雍: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2)张载:(开创气学,唯物主义代表)(3)程颐、程颢”二程的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认识论:“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天理核心是“仁”,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二)理学创立过程1、创立:“北宋五子”2、理学的成熟——朱熹1、地位:2、观点: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1)本体论(理、气关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源——理学核心思想(2)理学的修养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方法论:格物致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修养的最高境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仁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文集》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材料二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朱子语类》存天理,灭人欲正君心2、观点1)本体论:2)修养论3)社会政治理论:3、著作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理学经典,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强调社会责任感“正君心”,“存天理,灭人欲”思考: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被官方打成“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所以被打成“伪学”;而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4、影响提出了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正统儒学。程朱理学主要思想观点(1)理的本质:(2)理的表现:(3)穷理方法: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在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人性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接触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体验、最终贯通明“理”。个人修养要敬畏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南宋(1175)年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朱熹陆九渊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经典。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此次“鹅湖之会”,双方争议了三天,陆氏兄弟略占上风,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这次集会影响深远,被称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里程碑。1、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世界观(1)“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即理)方法论(2)本心体悟,发明本心(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2、明中后期: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集大成者世界观(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方法论(2)“致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3)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他强调的是懂得美德的人一定能实践美德,否则称不上“致良知”。儒学信仰危机二程理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关注现世实际回避终极问题陆王心学:发明本心寻理信众有限途径宋明理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3、心学出现意义:新不系统知识精英普罗大众《赏花》假设: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世界本原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人们,维护专制统治。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理学心学不同点本体论方法论哲学范畴“理”是万物的本源“心”是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外物求理)(通过内心的反省)相同点:合作探究: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三、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戴震(清)“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存天理,灭人欲”贞节牌坊四、宋明理学评价24孝之埋儿奉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⑴尊卑等级观念;⑵重男轻女的观念;⑶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⑷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⑸重礼轻法的观念等。三、宋明理学的影响:总理引张载此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了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是要为真理,为学术,为天下担起重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⑴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⑵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⑶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⑷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积极:宋明理学的出现与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五、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发展过程创立:北宋二程等人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背景:宋明理学的影响课堂小结“挑战与应战的相互作用不断将文明向前推进,最适度的挑战不仅必须激起受到挑战的一方进行成功的应战,而且刺激对方获得一种将自己推向前进的动力,即从一次成功到新的斗争,从一个问题的解决到另一个问题的提出,从暂时的歇息到展开新的运动,从阴再次到阳”——[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课堂小结一条主线:挑战与应战一个任务:重建儒学信仰【合作探究】:如何认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1)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本课知识网络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有了新发展隋朝:儒学家主张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宋明理学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陆九渊“心”是万物本原,心就是理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理学心学二程朱熹影响①成为南宋后久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②朱熹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③朱熹思想外传,日朝形成『朱子学』穷理不必外求,只需反省内心宣扬“心无外物,心外无理”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