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名胜古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唐名胜古迹□水韵斋主人古高唐之八大景古高唐八景有马湾晓月、浮图映日、高阁凌云、郑桥渔歌、南寺锺声、爵堤雪影、龙井清泉和漯水秋风等。后由于漯水不存,又以唐寺棉市取代。【马湾晓月】“马湾”即“马颊河”。它流经高唐的时候有水曲折流出,形成黑龙和白龙两个水潭。每当有下弦月出现时,月影映射到水面上,月亮和月光就在水面上浮荡,称为高唐八景之一。【浮图映日】“浮图”是塔的别称。高唐有一个很有名的佛教寺院大觉寺。有十三级佛塔一座,高三十六丈,高耸入云,耀眼生辉。传说是唐代尉迟敬德所建,清道光九年(1828年)地震时倾斜,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倒塌,现正着手重建工作,此也称作高唐八景之一。【龙井清泉】“龙井”在高唐城东北二十里的古堤下,今已不存,古时泉水清澈,常用不涸,成为高唐八景之一。《稽神录》记载:唐僖昭两朝时,魏州人罗宏信投寄高唐田氏,田氏抚爱如子。一日,罗宏信疏浚井,忽有一龙自井出,此时雷雨交加,众皆惊悸,罗宏信自井中出,神色自若,竟然无恙,此后人称“龙井”。罗宏信曾任节度使,后封临清郡王、豫章郡公、北平王,世称魏州博天大将军。【高阁凌云】“高阁”亦称“奎光阁”或“鼓楼”。明朝景泰二年时,即1451年,由知州赵玉始建。后来年久失修而废弃。清朝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知州谈榕重建,并铸造一口大锺悬在上面。百姓称呼它为谈公楼。道光十三年(1833年)新任知州徐宗干又修,奉斗奎于上,又更名为“奎光阁”。成为高唐八景之一。【郑桥渔歌】“郑桥”在高唐境内的马颊河上,也叫张家桥。郑桥渔歌或郑桥捕鱼,场面繁闹而动人,成为高唐八景之一。【南寺锺声】是指高唐东南的大觉寺,该寺唐代创建,明洪武、成化年间相继重修。永乐年间住持曾在寺前立草舍三间,凡南来北往路过高唐又身染疾病的人,都留在这里住下,并给汤药治病。夏天就设下瓜果,周济饥渴的人。一直这样做很多年。后来的住持僧人佛号玉巗教化民众,重修寺院,带领众僧伐木,运石,前建大门,中建大雄宝殿,后边修法堂,东边建观音堂,西建禅房。殿内重塑佛像,真是金碧辉煌,幡幢隐映,锺鼓相互设置,外侧绕院墙植树。永乐15年明成祖北巡,驻高唐,赐住持“神僧传经”。正德年间,又建千佛殿和千佛阁,非常壮观,成为高唐一大观瞻之处。【爵堤雪影】古代高唐有“爵堤”,隆冬时节,瑞雪披被,银装素裹,美丽动人,所以“爵堤雪影”又称“爵堤雪浪”或“爵堤晴雪”,列为古高唐八景之一。【漯水秋风】高唐县古有漯水、鸣犊河、马颊河、徒骇河、赵王河、唐公沟、宫公沟等。由于受黄河决口和改道影响,漯水、鸣犊河、赵王河已经干涸或绝迹,现在的徒骇河是古漯水和黄河故道渐变而成。古漯水流经高唐,秋风生凉,水多潦溢,古列为高唐八景之一。【唐寺棉市】(也叫秋成棉市):高唐种植棉花较早,明代,棉花市场已成为朝廷向当地农民征收的主要实物。清朝,棉花种植又有发展。棉花市场进一步繁荣,在城南大觉寺周围形成堆玉铺雪的大棉花市场,成为高唐八景之一。鱼邱湖鱼邱湖位于高唐县县城内,环抱旧城区,所以又名环城湖、高唐四湖。鱼邱湖为古代掘土筑城而成由东南湖、西南湖、东北湖、西北湖四部分组成,面积1000亩,属华北地区最大的县级城区湖。湖水碧波荡漾,风光旖旎。高唐的许多古迹都在东北湖畔,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四湖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和开发建设的价值,鱼丘四湖已被省、市列为风景和旅游自然保护区。鱼丘湖之东北湖的中心有湖心岛,岛的平面是高唐县版土的缩影,岛上有的望月亭(赤亭、瞻岱亭)和与南岸相接的九曲板桥。南湖景区位于高唐县古城区中心位置,为鱼丘湖自然保护区的南半部分,由鼓楼路、官道街、滨湖路、科教路四条城市道路相围合,占地123公顷,其中包含南湖水面33.5公顷,占总用地的27.2%。南湖规划由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在规划区域的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分别集中设置了四片居住用地,在东南部设置以山丘为主的综合公园绿化用地。景区中心区域分为长卷如画、南湖鱼歌、湖光春色、高唐文萃、历史凝晖、案山晓月六大景观小区。赤亭(望月亭、瞻岱亭)赤亭在鱼丘湖之东北湖的湖心岛上,赤亭挑角重檐,从顶瓦至斗拱,直到立柱均为红色。沿其外端,以红色霓光灯装饰,夜幕中的亭子亦是晶莹剔透、全身彤红。因其昼夜皆红,人们称其为赤亭。湖心岛南端有贴近水面的九曲板桥与湖岸相接。亭美桥俏,相得益彰,古朴典雅,相辅相成,俨然一体,是高唐北湖唯一伸入湖水中的水榭风景。柴府柴府古建筑群。位于高唐县城内鱼邱湖东北湖畔。据《高唐县志》记载,柴府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后周世宗柴荣之五世孙柴荣皇城私宅,后毁于兵燹(燹音:xiǎn)匪患。明弘治十四年(1501),驿丞张廷威重建,为高唐的驿馆,称“鱼邱驿馆”。时有正厅和后厅各五间,东厢房七间,东西马房各十间,仪厅三间,鼓楼一座,东有马神庙三间。驿馆有递马60匹,马夫30名,抄牌2名,可见当时驿馆之规模。后嘉庆五年(1800)、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跸于此。今之柴府是1999年在原址重建的,四面湖水环抱,花园式建筑,前门、中厅、后寝、回廊均为宋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面积为938.48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辟花园,东为柴府。柴府为二进院,步入津池即为主厅,主厅面阔5间,歇山式,灰瓦顶,吻兽相配,宋式彩绘相宜,飞檐排角,古色古香。院东西建有回廊、亭、轩、水池。后院为后寝殿,面阔5间,歇山式,东西厢房各3间。西为单体院落,有角门与东院相通。步入朱红大门,迎面为仿古戏楼,面阔3间,宋代歇山式建筑,两侧耳室各1间。此院是戏剧爱好者活动的场所。义和广场柴府前,有一个义和广场。广场上有黑旋风李逵和小旋风柴进的石雕像。李逵手执两把板斧,一副憨直鲁莽的样子;柴进,则如同《水浒传》中所述,龙眉凤目,显得英武俊丽,《水浒传》中说柴进“累代金枝玉叶,先朝凤子龙孙。待客一团和气,挥金满面阳春。能文能武孟尝君,小旋风聪明柴进。”柴进为人豪侠仗义,专爱结识江湖上好汉,与李逵相厚。当朝权臣高俅之弟高唐知州高廉,其内弟殷天锡,想霸占柴进的叔叔柴皇城的后花园,李逵与柴进一起赶往高唐州,因此便有一段李逵打死殷天锡,连累柴进失陷高唐州,梁山好汉大举人马来高唐解救柴进。两个号称“旋风”的英雄,都是义博云天、侠肝忠胆之士,所以此广场便取名为“义和广场”。柴府花园柴府花园在柴府正院的西面,园中遍植各花异草,巧布奇石流泉,从高处俯瞰,它与湖心岛、柴府依水相连,十分悦目,形成了园中有园的景象,意境旷远,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据《高唐州志》记载:明弘治十四年,驿丞张廷威重修高唐驿馆,驿东弃地七亩,绕以墙,植上花木,穴地为泉,聚石为山,晨风雨夕,洗率人之风尘,畅行人之胸襟,当时人们取文正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题名为“后乐园”。此园即为当时的高唐八景之一。清代陈榜诗题:“乐园创建自前明,古驿从今起颂声,九曲古河红蓼岸,一鞭残月绿杨城。长亭雨过风尘少,候馆花铺道路平,不是关心宾旅切,征夫应起故乡情”。一步三眼井一步三眼井,在柴府前。亦称苦甜三面井、三眼井、一丈三眼井、三面井等。相传,柴皇城(《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的叔叔)建造后花园时,为造水景,又需汲水灌溉,必须在这因常年污染地下多为咸水的花园内打井找到淡水之源。不然,花园将因无水脉而前功尽弃。经观察揣测后,在花园南端开始打井。等砖砌井框下行四丈后,仍是板结的胶土,不见有水外渗,无奈,停工。继而离该井丈余远的东南方向,开打第二眼砖井。挖至三丈余深时,泉眼突现,清水外溢,霎时,便及人膝。众人皆喜,以为功成。待柴皇城亲取井水品尝之后说:“此井咸水,不能浇花。”然后亲自丈量地势,指定在距第一、第二眼井均为丈余的地方再打第三眼井,大有打不出甜水绝不罢休之势。第三眼井顺利地打到了沙层,涌出了甜水。后来碑文中的“穴地为泉”即指三次打井。三眼井相距丈余,有枯、咸、甜之别,实为奇观。这三眼井对后人有“有志者事竟成”的启迪。三眼井存留下来,传说也随之延续下来。一步三眼井1999年被聊城市政府定为“第一批重点保护名胜单位”。李逵井此井位于原高唐县衙大牢后院,本是一眼无名枯井,后因《水浒传》第五十四回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一节而得名。这还要从李逵大闹高唐州说起。李逵怒杀殷天锡,柴进让他回了梁山,自己却被高唐知州高廉抓进大牢里。梁山英雄便赶来营救柴进。然而,一连数天,却是大败给高廉,李逵和戴宗请来公孙胜,才得以攻下高唐州,但监牢内只有柴家家眷,找不到柴进。后来才知是押狱禁子蔺仁为了保护柴进,将柴进藏到了一个枯井内。蔺仁引梁山将士到了枯井边,大家望见里面黑洞洞的,不知深浅,叫时,下面没有人应。这时,李逵过来,说“等我下去”。李逵坐筐里下到井底,将气息奄奄的柴进救上去。这时,宋江他们只顾看柴进,忘记了再放筐下井,井内李逵大声呼叫,大家才想起,于是又将李逵从井内拉上来。人们被李逵的这种大义凛然,为救他人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由此一段佳话,当地百姓便亲切地称那口枯井为“李逵井”。千多年来,此井也是几经埋没,又几次复出。这次是清湖时重新发现。李逵井在柴府南100米处,是用青砖砌成,井深距离水面约6米,下底直径约2米,上口直径1米左右。高唐文庙高唐北湖路南首西侧的高唐文庙为2006年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唐文庙,原名文昌宫,又名启圣祠,据《高唐州志》记载:“至元初,知州张廷瑞始辟庙墟故地。”历明、清、经郑德邻、杨贵、王纪、朱昌祚、龙图跃等多次重修,颇具规模。高唐文庙,即高唐孔庙。宋时高唐的文庙不在城内,而在城东十里园附近。后晋末,契丹入中原,有以孔氏家族北迁,后周时,该孔氏又南归,欲回故里。路过城东十里园时,因爱其风土,便于高唐城东寄居下来,今张庄乡的孔氏家族便是该家后裔。他们安家之后,修孔庙,塑孔子像,其后便在孔庙办学。宋末孔庙倾倒。到元朝至元年间,选址在县城中心鼓楼西北侧重建文庙。初名文昌宫,改名启圣祠,人们俗称孔庙或文庙。是供奉圣人孔子的地方。经明洪武三年(1370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和乾隆七年(1742年)多次重新扩建。最后形成较标准的县级文庙规模。2006年又拨款修缮,亦称李苦禅少年读书处。使这座古建筑显现出原有的古朴庄重。李苦禅少年读书处李苦禅少年读书处,位于鱼邱湖西北岸。曾名为启圣祠,又名文昌宫,是过去供奉孔子的地方,也是历代的学堂。始建于元至元年间,明洪武三年(1370)、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乾隆七年(1742)曾多次重修扩建。主要建筑为大成殿。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275平方米,为歇山式建筑。顶部正脊前后除用黄绿琉璃瓦砌出三个菱形外,其余均为灰瓦。檐下斗拱,均为装饰性的附件,非承担重力的实拱,明显为清代建筑风格。国画大师李苦禅少年时代曾在这里接受最早的艺术启蒙。在大成殿门额上,有启功题写的“李苦禅少年读书处”巨匾,殿里面陈列着李苦禅少年时代读书的桌子和凳子、成名后用过的纸墨笔砚以及部分书画和资料图片。孙大石美术馆孙大石美术馆,位于高唐县城区鱼邱湖北岸。孙大石,又名孙瑛,高唐县河涯孙庄村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于1982年由孙大石与高唐县人民政府合资修建。占地面积2088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为仿古庭院式建筑。灰瓦弧线屋顶,灰蓝色墙基、白色正墙,间以洋红色腰线和房檐,体现了古朴、高雅的建筑风格。馆分东西两院,建有展厅、四层六角一览阁、长廊、碑墙、画室等。一览阁内展放的“天下第一砚”——龙腾巨砚,重11吨,用整块巨石,由5名工艺师历时3年雕成。另外还展有中华百砚、孙大石无偿捐赠的上亿年的鱼化石和古动物化石等文物及半个世纪以来的个人绘画作品、高唐籍著名画家的名品大作。锺鼓楼在北湖路南端西侧的鼓楼路上,原有高台楼阁一幢,这就是高唐县城的标志建筑——锺鼓楼。锺鼓楼于明朝景泰四年(1836年)由高唐知州赵玉始建。到清朝时,楼基剥蚀严重,旧锺损弃。康熙三十年(1679年),知州谈榕重修,新铸铁锺高悬楼上,并名其为魁光阁。道光十五年(1855年),知州徐宗干重新修葺,增置鼍鼓(用鳄科动物鼍皮蒙的鼓)、大云磐等,楼上层塑魁星像,环廊置前贤的提诗勒石。至此,锺鼓楼结构形制定格,此后再无大修。此楼由楼基和楼基上的两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