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和辅导方法【摘要】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法。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在小学生普遍存在。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小学生厌学率达20%,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心理表现,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有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厌学辅导方法主要有创建优良的教育环境,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关键词】厌学表现、成因分析、转化策略、留守儿童、家长会、厌学情绪、厌学思想、学习障碍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改革,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民优教政策:如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加大了农村教育硬件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创强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农村办学的教学硬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学校执行了新课程标准,落实了新课程计划,学生的课业负担轻了,不再有堆积如山的作业,不再有雪花般的试卷,不再有无休止的抄写背诵,不再为交学费发愁。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这么优越,教育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照说,学生应该安心学习了,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而今的农村小学生许多不愿意学习了。作为一个在乡镇从事教育十几年的老师,我深有感悟,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学习持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这就是厌学现象,所谓厌学是指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国家创造了这么好的教学环境,学生为什么还会有厌学情绪产生呢?下面我就学生厌学心理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学生厌学的心理表现目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厌学折心理表现,而这些厌学心理又主要反映在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1、思想上厌学心理表现按理说,学校是教书育人,学习知识的场所,在适当的年纪去学校接受老师的教导,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可是厌学的孩子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并没有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应当做的事情,相反地他们更普遍的感受是对学习的厌恶,认为这是一种负担,是一件痛苦的事,是一种烦恼。厌学的学生不愿学习,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又不得不勉强自己去应付学习;家长采取一些强硬措施,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可是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学生根本不想好好学习。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像丢了魂似的坐在位置上,不知神游到了何方,这种思想上厌学的心理障碍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其它的学生落后。2、行动上厌学心理表现小学生厌学必然会从思想上反映到行为上,外显行为是对孩子厌学情绪的最直接表现;而行为厌学则主要表现在懒惰上。我曾经在所教的班做过调查,班上有学生50人,厌学、懒惰的学生占20%。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在上课时,孩子的兴趣不大,要么跟别人窃窃私语,要么就是做小动作,如果中途提问,他也是答非所问;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或是找借口推脱不写,有的甚至直接抄袭别人的,字写得歪歪斜斜,马虎潦草,而且添字或漏字情况常常发生。总之,厌学的孩子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懒散拖沓,做事不积极和不主动。二、学生厌学原因探寻学生厌学,古来有之。要让学生摆脱厌学的心理障碍,我们就必须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只有这样才可能有针对性的从学生心理上去疏导,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智力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经调查发现,学生的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家庭的因素,学校的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1、自身因素学习动机不明。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缺少学习动机,对上学不感兴趣,没有求知欲望,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校的一(3)班杨同学,上课常常在大吵大闹,无论老师或家长怎么劝说,也不肯停止甚至哭着要求家长带他离开学校,不想来上学。他是从心底处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另外,平常他与同学相处不友善,常与同学吵架甚至打架,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他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育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失去兴趣,对一切感到索然无味。此外,自信心缺乏,也会造成许多孩子在学习上不求上进。他们常常把自己想像得极为迟钝,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任何勇气和动力。他们表面上也许好斗而富攻击性,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实质上很害怕失败。他们把自己孤立起来以避免任何检验自身实力的机会。2、家庭因素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一个家庭的父母关系,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等都将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行为表现。(1)孩子缺少关爱,家长无力管教。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形成自身习惯的关键期,也是其心理发展的问题期。有的学生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心,他们觉得自己可怜,容易胡思乱想,心理扭曲,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满,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仇恨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心理,开始自我放纵,对学习置之不理。个别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大量的儿童处在老一辈人的照料下,形成了留守儿童群体;而老一辈人大多年事已高,一般缺少文化,大多对教育孙辈力不从心,加之隔代往往会将无私的爱转化为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呢,一年回来一次,有的几年才回来,他们对孩子有种补偿的心态,往往一回来就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无暇过问他们的成绩。这样就致使孩子在生活中随心所欲,好吃懒做,爱撒谎,加之自我约束力差,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厌学情绪随之产生。(2)家长疏于管教或者家教过严。有的家长只知道每天早出晚归做生意或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无暇顾及,有的家长只想着“砌长城”或玩耍,他们无心管教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好坏不关心。如近日,我在市场上买菜,见到一个小孩在档口卖菜,就问他:“你在卖菜,你的家长呢?”孩子说:“阿姨,你听我念一首诗,你就明白了。‘朝打麻将晚斗地主,一日三餐无人煮’”在场的人听了哈哈大笑,我听完却沉默了。父母的失范,对孩子的影响之深。有的家长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也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导致孩子任性,屡屡违反校纪班规。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事情全做好,没给孩子自立的机会,这样就使孩子形成脆弱的性格,取得一点成功就骄傲,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学习上就表现为几次小挫折就使他们失去信心,由于不断地体验失败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家教过严同样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有些家长观念落后,认为“棍棒出孝子”,棍棒是他们教育孩子的杀手锏。成绩考差了,不问原因,就毒打孩子一顿。有的孩子在家和家长对着干,家长也是以武力相逼。家长这种“恨铁不成钢”的粗暴教育方式,对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身心也易受到伤害。不想上学的念头就冒出来了,效果适得其反。3、学校教育因素(1)学生在学校里自尊心受到打击。有些老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有一些学生由于上课时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导致厌学。于是,在课堂上一些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讥笑学生,说他们比猪还笨,一辈子也学不好等一些讥讽的话语。这样,这些学生的厌学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伤害,可能比肉体受虐待的危害更大,因为这是对孩子的自尊心及自信心的摧残。(2)师生关系不融洽导致学生不喜欢老师,而产生厌学。多数学生都是崇拜和依恋老师的,老师的态度对其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有些老师对学生却抱有偏见,认为好的学生就什么都好,差的学生就什么都差,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老师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性体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3)教学方法不当。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各个学校都按要求落实了新课标,但仍有个别老师仍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的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强制性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但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4、社会因素(1)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依然流行。农村一般有挥之不去的小农思想,导致农民只看重眼前利益,出现了拜金主义,认为学习无用,知识不重要。过去,农村孩子考上大学,那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而现在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因为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没有工作,或是要靠走后门找工作,使得广大农民心中产生了反差,这无形中在学生中起着很大影响,同时他们也觉得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照样能干大事。还有一种思想观念,就是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对孩子的学业不管不顾,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2)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出现在农村的学生的生活当中,的确它给学生成长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有益的东西,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作用,如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使得许多孩子迷失自我,玩网络游戏成瘾。(3)农村缺乏学习的气氛。一个好环境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但在个别的村子里除了学校再也找不到学习的活动场所,取而代之在农村生活中娱乐活动就是打牌、聊天等,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沾染这些不良行为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对策。一、对于厌学学生的辅导方法。(一)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完善学校管理。1、关心学生,帮助其树立信心。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地重要。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定师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和关爱,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格会使孩子们对老师产生无比的崇敬感,使他们愿意服从老师的安排,并产生学习动力。通过使学生体验知识的浩瀚,增强其学习的欲望。为人师表,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与学生交朋友的教师是出色的教师。教师绝对不能歧视学生,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同时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学生的心理,解除学生的心病,切忌讽刺挖苦,恶言侮辱,强迫威胁,以免造成学生自尊心的损伤。4、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勇于克服情感障碍,做到真正喜爱厌学孩子,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以外的闪光点。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他们这些优点给予表扬,并鼓励其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愉悦的成功体验会成为孩子学习动机的“激活剂”,是转化厌学学生的加油站。5、减轻学业负担。学校要按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就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学习指导各项活动,通过适当降低要求,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6、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孩子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往往是由兴趣而定的,兴趣的产生是成功的基本条件。许多调查材料表明,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大都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老师,应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7、加强家校联系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同时端正家长对学生的看法,对家长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些误区,要做好说服教育和纠正工作。8、加强心理疏导,完善学生人格。班主任或心理咨询老师每周可以利用晨会时间开设心理教育课,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调节和纠正,同时要结合思品教育,以模范、先烈、英雄和名人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开展“我心中的偶像”或“感恩”等主题的班会活动,并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二)家庭教育合理化。儿童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制定目标,同时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能够乐于努力去达到目标。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要多表扬少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