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主讲谢兰璋课程引入——关于学习意义、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课程考核•《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金融专业毕业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必须完整掌握的专业技能,在金融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经营管理有一系统全面的了解。在学习中,学生要注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务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明确掌握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及其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并熟悉运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种方法;•基本能够独立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优劣作出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毕业以后,在积累一定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开展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为从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业务打下良好基础。本课学习内容•商业银行导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银行负债业务及其管理•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及其管理•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及其管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与绩效评估课程考核•平时(考勤、课堂提问、案例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期末考试占70%。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课程引入•中国出现的第一家商业银行是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广州开设的分行,此后各主要资本主义的银行相继在中国开设分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4年在北京成立的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是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国民党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银行业分别呈现出官僚资本和计划经济的特点,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性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四大银行为主,结合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及外国商业银行的较完善的商业银行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四大银行也逐步进行股份制改革,迎接市场挑战。•从银行体制来看,我国现阶段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银行有向主体股份制化的趋势。2004年年初,央行向中行和建行注资450亿美元,正式启动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从银行体系的改革来看,1984年建立两级银行体制后,为满足集中性信贷控制的需要,建立了以高度垄断为特征的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后来虽又相继成立了一批全国性或地方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但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至今仍占全国存款业务总量的绝大部分。•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怎么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今后的发展趋势会怎样?本章介绍: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的性质及职能;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商业银行的经营制度;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环境;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什么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信用机构。•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基本环节,在银行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信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美国,商业银行对经济、财政、货币、金融政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50家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存放款总额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1、商业银行的产生(1)早期商业银行的产生•早期的商业银行是由货币经营业演变而来的。•早期商业银行产生的过程:从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演变为经营存款、放款和汇兑,实现了货币经营业到银行的转变。★货币兑换业起源说——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国家★金匠业起源说——英国在英国,银行的产生与其他国家不同,它的早期银行则是由金匠业发展而来的。在金匠业演变为银行业的过程中,完成了三个重要演变•金匠保管凭条演变为银行券。保管凭条是银行券的原始形式。•保管业务的划款凭证演变为银行支票。•十足金准备转变为部分金准备。这一转变,使早期银行具有信用媒介,增减货币量的功能。(2)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①现代商业银行的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建立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另一条则是按照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组织股份商业银行。•在英国,从早期高利贷银行转变为现代银行的过程非常缓慢,直到18世纪末才完成。•17——18世纪间,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展了反高利贷的斗争,要求以法律形式限制放款的利息水平,但由于信用被高利贷者垄断,降低利率的法令不会产生实际效果,于是,他们建立了一些股份银行。•世界上第一家股份银行是1694年在英国伦敦创办的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意味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标志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中的垄断地位已被动摇,这种股份银行逐步取代了旧式的、个别资本经营的银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现代商业银行的特点•利息水平适当•信用功能扩大早期银行只是简单的信用中介,现代商业银行除了接受存款、发放贷款外,还发行银行券,代客办理信托、汇兑、信用证、信托投资,购销有价证券等业务。•具备信用创造功能现代商业银行是信用媒介机构和信用创造机构的统一。其中“信用媒介”早期银行已具备,而“信用创造”则是现代商业银行之最本质的特征。2、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1977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既办理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商业银行,又担负着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中央银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左”的思想指导下,银行的独立性日渐消失。•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我国的银行体系也开始恢复和重建。(1)体系重建阶段(1977—1986年)•197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恢复了其独立的部级单位的地位,但其所担负的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双重职能并未改变。•从1979年初开始,相继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了主管外贸信贷和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财政部中分设出了主管长期投资和贷款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1年底又成立了中国投资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文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四大国家专业银行为骨干所组成的银行体系。•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银行体系迅速扩张。1985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专业银行业务可以适当交叉和“银行可以选择企业、企业可以选择银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四家专业银行之间开展适度竞争,从而打破了银行资金“统收统支”的“供给制”。(2)扩大发展阶段(1987—1996年)•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各类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四大行的转变与发展1993年11月提出“建立政策性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在1994年内相继成立了专门办理政策性信贷业务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而为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转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的建立与发展到1996年底,有13家股份制银行成立;邮政储蓄遍布全国;有18家城市合作银行开业。(3)深化改革阶段(1997—2002年)•1997年年中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业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受到关注。•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4)改革攻坚阶段(2003年至今)•从2003年开始,改革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制度(包括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向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方向迈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行使原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的银行监督管理职权。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体现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业务范围上。三、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什么是信用中介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即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这时它就是信用中介,这是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信用中介的意义可以克服企业之间直接借贷的种种局限,使货币资本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加速了资本的周转,促进了生产的扩大。2、支付中介职能(最初始的职能)商业银行通过账户上存款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基于储户存款,为储户兑付现款等,减少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加速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扩大再生产。3、信用创造职能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转化为存款,在存款不提或不完全提现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4、金融服务职能金融服务职能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四、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1、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1)单一银行制①概念单一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的制度。例:美国。②特点银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但会限制自身的业务创新和规模的扩大。(2)分支行制①概念银行机构除总行外,还可在其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例:英国。②特点•容易吸收存款;减少现金准备;可以分散风险。•但分支行制会使银行业过分集中,不利于自由竞争。•目前多数国家均采用这种制度,我国的商业银行也主要采取这种组织形式。(3)银行控股公司制①概念也称集团银行制,即由某一集团成立一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股票,大银行通过持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一制度在美国最为流行。②特点•有利于扩大资本总量,增强银行的实力,弥补单一银行制的不足。•但这种制度容易形成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不利于银行之间开展竞争。(4)连锁银行制①概念连锁银行制又叫联合制,是指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制度。它可以通过股票所有权、共同董事等法律所允许的其他方式实现。②特点连锁制的成员银行都保持其独立性,经营活动大都在较小地区,其成员多是小银行。它们一般环绕在一家主要银行的周围,其中的主要银行确立银行业务模式,并以它为中心,形成集团内部的各种联合。连锁银行制与银行控股公司制的区别•连锁银行制没有股权公司的存在形式,不需要设立控股公司;•连锁银行制由于容易受到个人或某集团控制,因而不易获得银行所需要的大量资本;•连锁银行制盛行于美国中西部,没有银行控股公司制普遍。2、商业银行的产权形式(1)私人银行•指私人独资或合伙成立并经营的非股份制银行•我国不允许开设私人银行(2)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一般都是上市公司(3)国有银行•由政府出资创办或直接控制的银行机构•三种组建形式:完全由政府出资建立;政府投入部分资本;政府注资实现国有化3、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制形式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实行分支行制,地方性银行大部分实行单一银行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从所有制形式上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实际上仍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性质。•目前约有110家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是:上海银行、大连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广州市商业银行、重庆银行、青岛银行、汉口银行等。●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巴黎国际银行、福建亚洲银行、浙江商业银行(不是浙商银行)、华商银行、青岛国际银行、华一银行,分布在上海、宁波、厦门、福州、青岛等五个城市。4、商业银行的内部机构•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商业银行决策和业务执行的常设机构,是银行的法定代表,由股东大会选出的若干董事共同组成;董事长(CEO)是商业银行常设的业务执行及法人代表。•董事会常设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贴现委员会;信托委员会;考评委员会。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1)决策机构(2)执行机构•即经营机构。是由以行长为主的领导群体及其领导下的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经营机构是经营活动的主体。•行长(或总经理):商业银行的行政总管,是银行内部的首脑,西方国家一般称为总裁,也称首席运行官(COO)。•副行长(或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