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字词理解绯红不逊诘责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驿站瞥见杳无消息宛如教诲发髻芦荟解剖喝彩fēixùnjiéjiànyìwùyìpiēyǎowǎnhuìjìhèpōuhuì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不逊:无礼。逊,谦逊。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诘责:质问并责备。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杳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都没有。杳,远得不见踪影。速读课文,思考: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东京相识仙台北京相处离别‖整体把握全文38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及转到仙台的原因。第二部分(4-35):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思考“这样”指什么?“无非”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的?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盘辫子”,来描写他们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看看”。这也就是作者想要离开东京的原因。‖课文研习从东京到仙台的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点?用意何在?思考从东京到仙台的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点?用意何在?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清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造句:藤野先生是______的人?第24—31段鲁迅是怀着什么心情回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的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学校也有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藤野先生《谨忆周树人君》(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弃医从文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爱国精读第38段,思考:“良心发现”指“增加勇气”指“正人君子”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何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重点探讨1、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题思想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呢?作者到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以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稀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