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分析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园案例分析——以拙政园为例汇报人:赵偲圻凌雯倩胡启耀赵益麟葛鹏王卫二、拙政园山体分析一、拙政园整体分析三、拙政园理水分析四、拙政园建筑分析五、拙政园植物配景分析六、拙政园意境分析目录CONTENTS拙政园整体分析概述文征明的造园思想总体布局空间结构•面南北向东西向•轴线中园西园•点概述历史: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后经清代的多次改造风格:整体为旷远明瑟、平淡疏朗的明代风格总面积:约5.57hm2组成:东部、中部、西部、住宅园林中部和西部、张之万住宅为晚清原物遗存,面积约2.53hm2,是最能代表拙政园艺术特点的部分。西园中园住宅文征明的造园思想风景绝佳的日常生活居住——“寄其栖逸之志”的所在因地制宜、法乎自然赋予自然景观个性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独立性总体布局从拙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奠定了拙政园以水为主、疏朗平淡的整体风格,而且将拙政园设计成一个人文底蘊浓厚的宅园。东、中、西三部分园林在主题和特色方面各具特色,却又相互补充,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完美的再现于园林之中。在园林空间上,东、中、西三部园林相互转承、互为因借。空间特点:包罗万象、小巾见大、内敛含蓄、循序渐近竖向空间:上层空间有山体、树木、建筑相互掩映,中层空间有门洞、漏窗等相互借景、渗透,下层空间又有水系相互贯通。园墙——方形的漏窗——彼此分离却又相互联系园墙西部——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水系上的贯通感宜两亭——西园东侧小山丘上的“宜两亭”地势较高,有利于中园将此景借入园内,不但丰富了中园的景观层次,更使得中、西两园的视线联系更加紧密;而身处“宜两亭”之上,中园又作为被观赏对象,其山水之景可尽收眼底,“宜两亭”在两园的衔接上起到重要作用。空间结构拙政园在空间布局上,由景点、视廊、庭园、景区四部分组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将格局。点: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组成的基本空间单元面:一系列的景点组合成庭园或景区,形成结构中的,庭院或景区在空间构成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一系列的庭园或景区构成了园林空间格局园中园的特色。线:在空间结构中,点与点、点与面、面与面之间,通过线的方式使其构成统一的整体,反映在园林空间结构中则是在景点与景点、景点与庭园(景区)、庭园(景区)与庭园(景区)之间,往往借助轴线形成巧妙的视廊,将众多的景点、庭园组织成和谐统一的园林整体。面——南北向庭园空间:中三西二。庭院的宽度、长度与其相对应的住宅院落基本上保持一致。五组南北向的庭园作为拙政园中部、西部园林纵向的框架,对其空间结构具有支撑、控制作用。中一•该庭园的空间结构从南至北依次为:块状空间1(实)——面状空间2(虚)——块状空间3(实)——面状空间4(虚)——块状空间5(实)——面状空间6(虚)——块状空间7(实)•三个点状空间——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和倚玉轩——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塑造观赏性景观——空间构成要素——以远香堂为巾心的庭园序列空间腰门与黄石假山、远香堂与倚玉轩+块状空间1——黄石假山与远香堂之间水系、植物所形成的院落北部山体和雪香云蔚亭+块状空间3——为中部的水系北部园边界结合竹丛等植物群落+块状空间5——北部的狭长水系•拙政园巾部第二组庭园的空间结由南向北依次为:块状空间1、2(实)——面状空间3(虚)——块状空问4(实)——面状空间5(虚)——块状空间6(实)•面状空间1、2相互连通,形成了U型的“虚”空间,使得园林的虚实空间变化更加丰富•四个点状空间——绣绮轩、梧竹幽居、待霜亭、绿漪亭,其中,梧竹幽居和绿漪亭形成的点状空间脱离面状空间而存在,除了具有控制点的作用之外,也具有限定、划分空间的作用。中二拙政园中部第三组庭园的空间结构,由南向北依次为:块状空间1、2(实)——面状空间3(虚)——块状空间4(实)——面状空间5(虚)——块状空间6(实)面状空间在平面形式上成L型,块状空间1、2也形成了L型的块状组,南部虚实空间相互咬合,使得该组庭园的虚实空间序列在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的同时又富有变化两个点状空间——香洲、见山楼——重要的控制性节点中三西一第一组庭园的空间结构由南到北依次为:块状空间1、2——面状空间3——块状空间4块状空间2、3形成了L型的块状组,与面状空间呈咬合状态,使得虚实空间的变化更加丰富六个点状空间包含于块状空间中,为西园空间结构中的控制性节点,其中卅六鸳鸯馆为西园的主体建筑,处于核心地位,宜两亭、倒影楼、浮翠阁由于建筑高度及所处的地势高,为西园的制高点,对竖向空间具有控制性的作用。西二•第二组庭园的空间结构由南至北依次为:面状空间1(虚)——块状空间2(实)——块状空间3(实)。•两个点状空间——留听阁和塔影楼——该组庭园的控制性节点。东西向拙政园中部,依托于园林巾的山水骨架、主体建筑形成了三组庭园第一组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为园林建筑及园中园,第二、三组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军为园林的山水骨架和植物群落三组庭园的构成要素由南至北人工性逐渐减弱,自然气息逐渐增强。在空间结构方面,三组庭园作为东西向的框架,具有支撑、控制全园东西向空间的作用。第一组庭园的空间结构由东至西依次为:块状空间1、2(实)——面状空间1(虚)——块状空间3(实)—面状空间2(虚)——块状空间4、5(实)。第二组庭园的空间结构由东至西依次为:块状空间1(实)——面状空间1(虚)——块状空间2(实)——块状空间3(实)——面状空间2(虚)——块状空间4(实)。七个点状空间——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倚玉轩、香洲、别有洞天——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倚玉轩和香洲为单独存在的点状空间,具有划分空间的作用第三组庭园的空间结构由东至西依次为:面状空间1(虚)——块状空间1、2(虚)——块状空间3(虚)两点状空间——见山楼、绿漪亭——控制性的节点,此外,绿漪亭所在的点状空间还具有划分、限定空间的作用。建筑群——实小体量建筑——限定、划分空间水域、花园——虚中心建筑——重要的控制性节点轴线——中园拙政园中部园林在布局中由三纵三横六条轴线控制着园林的空间结构。纵轴线:三条纵向轴线与园林南部的住宅空间结构联系紧密。住宅建筑巾,数进院落沿控制在南北向的建筑轴线之中;园林中三条纵向轴线则为南部建筑轴线的延伸、错位,进而对园林中的景点(点状空间)起到控制作用。横轴线:拙政园中部园区水体在园林骨架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园区北部和中部分别形成了两条横向的水轴线,南部由主体建筑远香堂引出了一条横向轴线。纵向一轴:纵向主轴线,位于拙政园中部园区的中心位置主轴线上的景观特色依次为:黄石假山——溪涧——远香堂——水池雪香云蔚亭——山体;轴线上的景观起于黄石假山,收于北部结合植被的土山,从造景要素上相互呼应,增加了轴线上的视觉联系。纵向二轴的景观特色依次为:听雨轩小院一海棠春坞——倚虹亭——梧竹幽居,轴线南部听雨轩以听觉感受水的声响,北部梧竹幽居通过视觉欣赏水景的幽深宁静,虽然都以水为景,却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感官需求。纵向三轴景点结合南北向的溪涧形成了以水景为特色的线性景观:志清意远观南侧一泓碧水,清澈幽静;得真亭依水而建;香洲三面临水,登高可远眺中部的池水景观;远香堂两面临水,南可观小桥流水,西可眺山水相依之景。水系的布局加强了轴线上景点之间的联系。横向一轴:横向主轴线,由主体建筑远香堂引出的东西向轴线。轴线的景观特色依次为:海棠春坞小院(观花)一绣绮轩(观水)——土石假山(山景)——远香堂(观水、观山)——倚玉轩(观水)一香洲(观水)——假山(山景)——玉兰堂(观花)该轴线上的景观以远香堂为中心,东西两侧的观景要素相互呼应,并形成了序列性的景观。此外,该轴线东起海棠春坞小院,以观海棠为主,西止玉兰堂,以玉兰花开形成了小院的特色景观;玉兰堂和海棠春坞同为观花的封闭型院落,并设置在轴线两端,景点从观景特色和空间结构方面均彼此呼应、相互联系。横向二轴:拙政园中部园林大面积的中心水池形成了横向的水轴线,水轴线东起梧竹幽居,中部布置有荷风Fq面亭景点,西侧止于别有洞天景点。此条水轴线以水景为特色景观,并通过水轴线对游人的视线进行引导,同时通过别有洞天景点的月洞门起到了拙政园中部与西部的视线联系。横向三轴:拙政园中部园林北侧的狭长水系形成了横向的水轴线,该轴线的东端为绿漪亭,西端以西部园林的倒影楼作为收尾,从视线上联系了巾、西两园之景。西园西部园林曲折迂回的水系形成了两纵、两横的水轴线,纵向的水轴线为南部住宅建筑轴线的延伸和错位,进而形成了“三纵两横”五条轴线。纵向的第一条轴线南起西园主体建筑卅六鸳鸯馆,北至浮翠阁,中间点缀有笠亭,该轴线上的景观特色以山景为主纵向的第二条轴线位于园区西侧,塔影亭、溪涧和留听阁形成了该轴线上的主要景观纵向的第三条轴线南端为宜两亭,中间经过长长的溪涧、水廊,北止于倒影楼,该条轴线上的景观特色以水景为主,将如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留听阁、塔影楼等临水而筑的建筑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对游人视线具有引导作用。纵二纵一纵三点拙政园中部、西部共有景点三十处,每处景点因其所要表达的意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景观风貌和空间类型,使得园林内部景色丰富、空间类型多变。每个景点在园林整体的空间结构中,则都以“点”的形式被统一在园林的空间格局中。拙政园以景点形成的点状空间构成了“庭园”的空间结构,同时,看似散点式的点状空间又统一在有序的轴线关系中。拙政园中的点状空间大多是围绕着园林建筑形成的一个个空间单元,每个空间单元之间具有视线上的联系。每个建筑都有至少三条以上的观景视线,其所对景物为周围的园林建筑。点状的空间单元之间视线上的联系作为一种有形的媒介,使得人们能切身实地的体会到空间之间的渗透、融合;进而引导点状空间以特定的序列展现在人们面前。拙政园山体分析一、平面布局分析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HI为雪香云蔚亭所在的山体,是中园的主峰,东西长约34米南北宽约25米,山体高4.5米,为全园地势最高点。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待霜亭和绣绮轩所在的山体为次峰。H2为待霜亭所在的山体,东西长约21米,南北宽约19米,山体高4.2米,与HI隔水相依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H3为绣绮轩所在的山体,东西长约32米,南北约21米,与主峰HI隔水相望。Hl、H2、H3形成了巾园的主要地形地势。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西园地形地势由H4、H5、H6三座山体形成,山体布局与中园相似,主峰和两次峰相依相望,山体呈西北走势。H7、H8、H9为三座体量较小的假山,山体布局与景点相结合,以观赏性为主。二、景观分析拙政园的山体景观分析叠石堆山——山体空间的营造是保证景色错落有致、园林空间含蓄内敛的重要因素。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场地有限,往往通过模拟、缩写的方式将自然山势利用叠石堆山的方式展现在园林中,往往形成:峰、峦、洞室、绝壁等山体景观拙政园中、西两园山体景观的营造也遵循上述原则拙政园的山体景观分析HI至H5五座山体为土包石的山体形式,山上种植了大量植物,形成了富有野趣的山林景观。H6山体为石包土的形式,山体自身成景,点植的几株高大乔木增加了山势,并作为山上建筑的配景。拙政园的山体景观分析H7、H8为叠石假山,并在其周围点植高大乔木;H9为石包土的小丘,点缀在庭院之中,塑造了微地形,并结合植物配置形成园中主要景观。三、空间分析拙政园的山体空间分析景点的高低错落分隔空间障景作用拙政园的山体空间分析在拙政园的空间格局中,山体作为园林内部竖向空间的主要造景元素,对地形的起伏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垂直空间上,山体通过结合植物、建筑等园林要素,形成了景色优美、变化丰富的景观界面,如远香堂景区南北部景观层次变化很大,尤其是北部的观景线,依次是水面——山体——建筑——植物——天际线,山体不仅使得竖向变化丰富,还引导了园主人的观景视线。四、山水关系分析拙政园的山水关系分析在拙政园的空间结构中,山体不仅起到了控制竖向空间的作用,还具有分隔空间的作用。拙政园池水巾的山体将水系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在山体之间形成了溪涧,使得原本空间开阔的池水形成了多样的水景区。园子的东、南、西部有四座小山丘,与两座岛屿呈环抱之势,形成山水相依的园林空

1 / 10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