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陆星儿记陈村假如想在一群人中间认出陆星儿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个像一阵风似的,边走边说着的,衣着色彩丰富的,发式每周一歌的女子,一定便是她了。她是那种一眼看去就很健康的人,肚里没有弯弯绕的心思。陆星儿属牛,自然是“老三届”,有过当北大荒人的光荣。她的文学生涯便是从那里开始的。那块冷寂的土地据说是很肥沃的,自然还萌生了爱情。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她把家安在北京,儿子叫陈厦。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安得广厦千万间”,只是一个梦想,而那个小小的厦厦却是切切实实的。儿子生得眉清目秀,陆星儿怕他长大后难以沉静,怕得没有道理。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陆星儿带着儿子和小说家的名声回到上海。这是她生活的两大支柱。生活自然不很容易,她却应付过去了,还有闲心写点男人女人一类的文章,当当大众的先生。据说,有许多姐妹们向她倾诉衷肠。作家被动地扮演了一个全知全能者。但是,她的故事去向谁诉说?只有小说了。陆星儿总在写女人的故事,不很欢愉,也不忧伤。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常是很要强的。她们没有太好的命运,没有辉煌的背景,不做粉色的梦,曲曲弯弯地生活下来并将生活下去。当然,也不作强人状。陆星儿之所以健步疾行,是因她总是很忙。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每天起得很早,极少给自己放假。冬天的清晨,她在楼下跳绳,不是为了显示活泼,只是强健身体。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我曾说过,她是陆地,不是舢板。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叫作“跟着感觉走”,可惜这感觉是那种“大众汤”似的感觉,俯拾皆是,没有味道。幸好,陆星儿不是这样。陆星儿的名字很好,既有陆地,又有星空。我们能坦然地对待天地。真正困难的是那些发生在大地之上星空之下的事情。中间那空空荡荡的一段,是我们生活的舞台,也是小说的天地。对陆星儿的人生来说,她正经历的也正是一生中的中年。儿子一天天长大,作品一年年增多,收获的季节早已开始,人生的课题似乎总在回旋。“女人”,不仅对男人是个谜,对女人更是。好在我们有兴致将这个谜猜下去,有兴致被别人猜谜。不久以后,陆星儿也许又要搬家了。家在浦东。这次不再借住他人的房子。家,是个亲切的字眼。生活又一次重新开始。再也不是“十八岁出门远行”,陆星儿对此有点漠然。浦东的夜晚非常宁静,可以写作,可以遐想。我想,好文章是人们爱读的,好女人也是人们爱读的。(1)概括陆星儿的大致经历。(2)文学性的人物小传切忌烦琐的描写,必要时可以穿插一点抒情或议论,要写得精,才能收到文约而意丰的效果。本文即具有这种特色,试举出文中某一抒情或议论的例子,并分析其丰富意蕴。(3)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你从本文中读到了当代哪些时代特点?请就其中一点结合原文略作分析。【答案】(1)是“老三届”毕业生;(1968年)到北大荒插过队,并在北大荒开始文学创作;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留在北京,但没有成为剧作家,而是写小说,成为专业作家;后带儿子回到上海定居,继续从事写作著述甚丰。(2)如“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北大荒广袤的土地培养了陆星儿,这段坎坷的经协造就陆星儿的成熟。在逆境中奋发拼搏,把种种的人生经历变成财富,把最大的苦难咀嚼粉碎,凭着一股坚定的意志朝前走,走向成功。再如,“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每天起得很早,极少给自己放假。冬天的清晨,她在楼下跳绳,不是为了显示活泼,只是强健身体。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这一代人背负着厚重的历史,但没有被它压垮,他们依然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去求索,去生活。他们战胜了困难和挫折,为自己的理想开始新的奋斗,且永远不停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绝不随波逐流。(3)①有房难,分家易。如在第三段写到“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后来“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并指出“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反映了当代人分房难的事实,同时又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人们婚恋、家庭观念的变化,离婚现象多的事实。②追求时尚,任凭感觉。如“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叫作‘跟着感觉走’,可惜这感觉是那种‘大众汤’似的感觉,俯拾皆是,没有味道。”反映出当代人赶时髦,追潮流,缺乏自我、没有个性的特点。【解析】【分析】(1)本题中,“概括陆星儿的大致经历”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概括人物经历,主要按照人物生活记叙的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以事件为主线进行概括。本文主人公的经历主要体现在生活空间的变化以及写作的主线。抓住文中“陆星儿属牛,自然是“老三届”,有过当北大荒人的光荣。她的文学生涯便是从那里开始的”“她把家安在北京”“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陆星儿带着儿子和小说家的名声回到上海。这是她生活的两大支柱”“儿子一天天长大,作品一年年增多,收获的季节早已开始,人生的课题似乎总在回旋”,据此概括即可。(2)“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可分析北大荒广袤的土地对陆星儿性格、品质的影响等。再如,“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每天起得很早,极少给自己放假。冬天的清晨,她在楼下跳绳,不是为了显示活泼,只是强健身体。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分析这一代人的坚韧执着,永远不停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绝不随波逐流。(3)关键句主要有:“那块冷寂的土地据说是很肥沃的,自然还萌生了爱情。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选择一例分析即可。故答案为:⑴是“老三届”毕业生;(1968年)到北大荒插过队,并在北大荒开始文学创作;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留在北京,但没有成为剧作家,而是写小说,成为专业作家;后带儿子回到上海定居,继续从事写作著述甚丰。⑵如“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北大荒广袤的土地培养了陆星儿,这段坎坷的经协造就陆星儿的成熟。在逆境中奋发拼搏,把种种的人生经历变成财富,把最大的苦难咀嚼粉碎,凭着一股坚定的意志朝前走,走向成功。再如,“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每天起得很早,极少给自己放假。冬天的清晨,她在楼下跳绳,不是为了显示活泼,只是强健身体。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这一代人背负着厚重的历史,但没有被它压垮,他们依然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去求索,去生活。他们战胜了困难和挫折,为自己的理想开始新的奋斗,且永远不停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绝不随波逐流。⑶①有房难,分家易。如在第三段写到“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后来“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并指出“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反映了当代人分房难的事实,同时又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人们婚恋、家庭观念的变化,离婚现象多的事实。②追求时尚,任凭感觉。如“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叫作‘跟着感觉走’,可惜这感觉是那种‘大众汤’似的感觉,俯拾皆是,没有味道。”反映出当代人赶时髦,追潮流,缺乏自我、没有个性的特点。【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解答此种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2)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中重要语句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通读文章,找到文中议论和抒情的语句,再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倾向,结合上下文分析其意蕴。首先要了解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的特点是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以此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抒情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是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语言。(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然后要抓住与“时代特点”有关的关键句,再根据关键句概括得出答案。2.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莲蓬韩开春①汉乐府诗里有首著名的民歌叫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可见莲是江南一道独特的风景,采莲是江南夏日一种常见的劳动或者游戏。但采的莲花还是莲蓬,似乎颇费思量,我更倾向于后者,理由是莲花虽然好看,可惹人占有之思,但这种超尘脱俗的花毕竟更适合远观而却不适合近亵,不像莲篷,直接就与人的口腹之欲联系起来——采了可以吃,当然应该是首选。②实际上,说到底莲花与莲蓬只是一种事物的两个不同时期,和大多数的植物先开花后结果不同,莲蓬是和莲花一起出现的,《群芳谱·荷花》中说得明白:“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莲的“实”即莲子,藏于莲蓬之中。起初,莲蓬只是莲花的花心,娇小嫩黄,隐藏于美丽的花瓣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心逐渐长大,花瓣逐渐脱落,莲蓬也就开始显山露水,正式跳脱出来,从莲花的配角升为主角。农历七八月间,满湖满荡的莲蓬成熟了,姑娘们划着小船,穿行于万顷碧水之上的田田荷叶间边唱歌,一边来莲,场面壮观且热烈。上面说到的那首汉乐府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劳动场面,有人便据此认为《江南》就是当时采莲姑娘劳动时唱的歌,我信。这也从倒面证明,汉乐府和《诗》三百一样,大多来自于民间,劳动是诗歌亦或是文学不竭的创作源泉。③莲花的颜色分红、白、粉等色,这是有道理的。莲能食用的部分无非是水上的果实莲蓬和水下的地下茎莲藕两种,从花的颜色上就能知道这株莲是莲蓬好还是莲藕好。开白花的莲藕丰硕肥满,入口甘甜,开红花的则莲蓬硕大,籽粒饱满。从这个意义上说,莲花的颜色好像就是个标志,所谓“红花莲子也,汪曾祺先生在《鉴赏家》一文中写了一对伯牙子期式的知已,有一天,果贩叶三给画家送去一大把莲蓬画家一高兴,就画了一幅墨荷,好多莲蓬,画好后,画家征求叶三的意见,叶三说:““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画家因此感慨题诗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这一细节说明先生十个懂生活爱生活的人,不然他也不会把文章写得这样活色生香。我之所以特别喜欢先生的文章,除了他文字本身的原因外,还有他的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一点让人觉得他在可敬之外,更多了一层亲切。④莲蓬的模样活像老家屋檐下倒挂着的马蜂窝,连里面包舍的内容都像,每个小格子里都藏着一个小东西。只不过莲篷里藏着的是一枚枚包裹着青绿外皮的莲子,老熟了也不会自己走出巢穴,不像马蜂窝,一间一间设计精巧的小屋子里藏着的是白白的蜂蛹,时间一到,这些肥白的蜂蛹便会变成一只只黄黑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