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屈原镇龙马溪一、二组库岸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2.2工程治理方案2.3主要工程量第三章施工准备3.1施工组织机构3.2施工技术准备3.3场地准备3.4材料准备3.5关系协调第四章工程测量4.1施工测量要求4.2平面控制测量4.3高程控制测量4.4主要测量仪器设备第五章分项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5.1抗滑桩工程5.2挡土板工程5.3排水沟工程5.4施工地质第六章施工监测6.1概述6.2监测项目6.3监测技术要求6.4监测工作方法和步骤第七章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7.1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7.2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第八章主要材料用量及进场计划8.1主要材料投入计划8.2水、电计划用量第九章项目部人力资源配置及劳动力安排计划9.1主要管理人员9.2主要管理岗位职责9.3拟投入施工的劳务人员第十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0.1质量目标10.2质量保证机构、职责、过程与程序管理10.3质量保证措施10.4质量奖罚办法10.5工程质量承诺10.6工程保修承诺第十一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11.1工期保证措施11.2工期奖罚办法11.3工期承诺第十二章确保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12.1安全施工目标12.2安全施工保证体系12.3安全施工管理12.4安全职责12.5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2.6安全奖罚办法12.7安全承诺第十三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3.1文明施工目标13.2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13.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3.4文明施工奖罚办法13.5文明施工承诺第十四章环境保护技术组织措施14.1场地污水排放14.2防尘措施14.3弃土处理14.4施工降噪14.5其它环保措施14.6环境保护奖罚办法14.7环境保护承诺第十五章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5.1钢筋混凝土工程治理通病防治措施15.2石砌体工程治理通病防治措施第十六章季节性施工措施16.1概述16.2雨季施工措施第十七章工程施工预警与应急抢险措施17.1组织措施17.2人员及设备配备17.3一般处置措施17.4工程施工预警17.5应急抢险措施第十八章施工总进度计划18.1施工总工期18.2施工总进度控制方法18.3施工进度总计划图18.4里程碑时间第十九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19.1施工总平面布置19.2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主要附图附表:表2.3防治工程实物工程量一览表图3.1项目部组织机构图表7.1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表7.2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表表8.1主要材料用量及进场计划表表9.1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表9.3劳动力计划表图10.2.1.2质量保证体系图18.3.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7图18.3.2施工进度网络图8图19.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表19.2.1施工现场临时用地计划表表19.2.2施工现场临时建筑计划表第一章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屈原镇龙马溪一、二组库岸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图纸答疑以及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等,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充分熟悉防治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和对滑坡体防治的施工经验编制而成。主要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规程如下: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92);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5.《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GB50203-2002)10.《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J232-82);14.《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104-97);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2002国土资源部);17.《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修订版)等。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屈原镇龙马溪一、二组库岸位于秭归县屈原镇,长江北岸龙马溪河两侧,距长江0.8km,距三峡水库大坝25km,地理位置:x=3423816~3424703,y=37483120~37483000。库岸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少冰雪严寒。多年平均降雨量1430.6mm,年最大降雨量1590mm,日最大降雨量384mm,雨季为5~10月份。库岸区有公路可达秭归县、宜昌市;有水路西至重庆,东至武汉,交通便利。屈原镇龙马溪一、二组库岸库岸总长1780m,设计工程治理塌岸线长1043m,由深沟滑坡(A区)、龙马溪一组库岸(B区)与龙马溪二组库岸(C区)组成。A区深沟滑坡库岸长386m,深沟滑坡为大型土质滑坡,分部于深沟东坡,主滑方向为235°,前缘高程136.5m,已被库水淹没,后缘高程250~270m,地面坡度12°~20°,前缘陡坎40°~50°。滑坡体纵向长600~650m,前缘宽度235m,面积14.63×104m2,平均厚度11.0m,体积161×104m3,深沟滑坡边界基本清晰,目前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水库蓄水后,滑坡稳定性将有所降低,易发生滑移型塌岸。B区龙马溪一组库岸长265m,该库段为主要由覆盖层组成的土质岸坡,厚度1.6~7.8m。下伏基岩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及奥陶系临乡组瘤状泥晶灰岩,岩层产状270°∠30°,由于节理发育,岩石破碎且存在外倾优势结构面,库区蓄水后,稳定条件的恶化可能引起库岸塌岸。C区龙马溪二组库岸长392m,为前山坡北侧滑坡,滑坡体分布于屈原镇新址北侧,平面性状总体上呈长条形,纵向横穿屈原镇新安路、兵书路、前山路,前缘高程130m左右,后缘高程310m,滑体宽度60~150m,长度640m,面积4.8×104m2,体积30×104m3。滑坡在目前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水库蓄水后稳定性较低,易发生滑移型塌岸。2.2工程治理方案工程治理设计方案为:抗滑支挡工程+截排水工程+监测预警工程。抗滑支挡工程抗滑桩沿176.6m吴淞高程线布设,A区布桩32根,C区布桩26根,设计桩截面积2×3m2,中心距6.0m,嵌岩深度为0.30~0.35倍的桩长。抗滑桩混凝土强度为C30。桩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土板,挡土板顶平桩顶标高176.6m,设计板深6.0m,板厚0.35m。挡土板在桩的上坡侧与桩采取搭靠式连接,搭靠长度0.5m。截排水工程设截水沟2条,沿横穿斜坡的公路内侧布设,并将原有的截水沟进行整修扩建;设排水沟5条,依斜坡上原有自然沟布设。新建穿越公路涵管顶埋深不小于0.8m。监测预警工程布设桩观测基准点6个,桩顶变形观测点6个,滑体上变形观测点9个,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桩和滑体的变形情况和发展态势。同时在桩内设置应力应变计18套,通过应力监测分析、判断滑体和桩体的本构关系,并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进行评价。2.3主要工程量龙马溪镇一、二组库岸防治工程主要工程量见下表2.3:表2.3防治工程实物工程量一览表序号工程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排水工程1.1排水沟(100cm×120cm断面)m1539.001.2截水沟(梯形断面)m779.501.3涵管(D750)m60.00二支挡工程2.1抗滑桩2.1.1土石方开挖m37741.002.1.2护壁混凝土m31654.952.1.3桩芯混凝土m35599.402.1.4桩芯、护壁及锁口梁钢筋t433.022.2挡土板2.2.1土石方开挖m32016.002.2.2混凝土m3588.002.2.3钢筋制作与安装t67.13三监测工程3.1墩、点埋设与设备设施点组213.2应力计个18第三章施工准备3.1施工组织机构本工程成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下设施工管理部、工程技术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物资供应部。施工组织机构详见下图3.1: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部工程技术部综合管理部物资供应部财务部挖桩队项目经理混凝土班组运输队安全组测量监测组后勤组钢筋制安班组挡板施工队砌筑工程队图3.1项目部组织机构图3.2施工技术准备工程开工以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以下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并及时予以落实:(1)接受测量控制点:从业主手中接过已有坐标点及其坐标和高程,准备测量。(2)熟悉图纸,准确理解设计意图。(3)修改完善施工组织设计。(4)协助业主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5)收集前人在本区完成的各项技术文件,包括勘察报告、设计、监测资料等。(6)组织内部技术交底和岗位培训。(7)编制各项施工和技术管理制度。3.3施工场地准备项目部进入场地后,立即展开现场的“三通一平”工作,在接过场地后,划分作业区,了解施工区管网、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对施工场地统筹规划,搭设好各种临时设施,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准备施工。施工前将抗滑桩桩顶修整成施工平台。施工平台地面用3~5cm碎石铺垫,并用C10素砼铺15cm厚硬化,为施工创造条件。3.4材料准备开工前,项目部应立即联系材料供应商,水泥、钢筋、砂、碎石、块石等主要材料需邀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到厂家了解情况,以便共同决定采用的材料品种和生产商,把好材料质量关。主材必须经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3.5关系协调防治工程施工协调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报建、交通协调、城管环卫手续、劳动用工、暂住手续、工地治安、场地租用、临时占道、水电供应、地材供应、征地拆迁、青苗赔偿、居民关系、已有建筑及道路保护、植被保护、文物保护、兄弟单位标段施工协调、监理、设计、业主配合协调等。为确保治理施工顺利进行,作好施工准备、搞好关系协调十分重要。本工程在综合管理部下专门设项目协调组,安排专人处理相关事宜。第四章工程测量4.1施工测量要求(1)施工测量应符合图纸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要求。(2)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应复核无误后方可引用。(3)场区控制网按相当于二级导线精度设平面控制网。(4)场区内按设计要求设水准点,测量精度按二等水准点测量精度进行。4.2平面控制测量根据本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在场区按相当于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平面控制网施测。二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要求。4.3高程控制测量从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经平差后,再在场区内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测设10个水准基点,作为高程控制及变形观测用。水准基点的埋设要求稳固可靠,并在变形体外,具体位置由测量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按现行规范执行。4.4主要测量仪器设备角度和距离测量采用DYM-530E全站仪,J2经纬仪,DS3水准仪,2m钢卷尺,5m铝合金塔尺。第五章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5.1抗滑桩工程5.1.1施工顺序与组织(1)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抗滑桩拟分二期采取跳挖施工,待第一期桩砼浇筑后,才能挖下期桩。第一期施工桩编号为单号;第二期施工桩编号为双号。(2)为保证抗滑桩施工安全和顺利,施工前应先修设施工平台及临时排水沟。(3)抗滑桩开挖施工拟投入116人,29套挖井设备,29套模板。(4)成井速度土层每天1.0m,岩层每天为0.5m,每期桩需约62天完成(包括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抗滑桩总施工时间为124天。(5)钢筋笼井内安装,钢筋制作安排两个班组共8人;桩芯砼搅拌采用现场搅拌站集中搅拌,桩芯砼运输采翻斗车运输;护壁砼采用搅拌机搅拌,翻斗车运到井口,电动提升机送到孔底,人工浇注。5.1.2施工方法(1)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2。(2)抗滑桩施工前,应先将抗滑桩桩顶一带